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總投資三億人民幣的《國色芳華》,卅六集平均每集八百三十萬人民幣(合台幣三千六百七十五萬)的數字是什麼概念?我們拿《華燈初上》來對比:廿四集的《華燈》製作費二點五億台幣,單集平均一千零四十一萬,相差近三倍。要說時裝劇不能跟古偶劇比,那四十集的《夢華錄》總預算兩億人民幣,單集平均五百萬人民幣/兩千兩百萬台幣,可能是比較清楚易懂的對比標的。
如此高額的製作預算,妝造、服化、道具、場景、卡司……這些明顯可見的硬體品質,再怎麼眼拙應該都看得出進化差異;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打動觀眾的,終歸要回到故事基本面,也就是這部以唐代為背景的女主逆襲瑪莉蘇,究竟給了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故事是這樣說的:商賈之女牡丹,為了求得為母治病的丹藥,決心嫁進官宦之家;但夫家不但存心以假藥欺騙,還明目張膽的想要據陪嫁為已有,甚至郎婿劉暢一早就表明心意另有所屬,對她不假辭色。牡丹偶遇遭寧王逼婚的花鳥使蔣長揚,長揚逃避的對象、寧王失婚嫡女吉安縣主,不巧正與劉暢兩情相悅──遇人不淑的女主對上婚內出軌的男二,追求自由的男主對上難逃父命的女二,這種四角架構別說古偶,放在時裝劇都會是妥妥的爆款預定,更何況女主還是爆劇專業戶楊紫?
雖然最近有兩部也是大女主經商類型的《蜀錦人家》和《珠簾玉幕》都撲了,但《國色芳華》終究還是不負眾望的爆了。明明大家都走在同一條賽道上,怎麼就你一部這麼出彩?大家都是藉古喻今標榜女性主義,怎麼譚松韻、趙露思就沒能像楊紫一樣那麼抬劇?真要一一細究或許至少需要萬言長文,不過簡單歸納也就那麼四個字──「角色厚度」決定了一切。
角色平板化臉譜化,很多時候是非戰之罪,並非主創不想將主配角都經營得有厚度有深度,而是商業劇集通常還有更重要的使命,也就是創造更高的流量、帶來更多的收入。高甜灑糖的雙向奔赴也好、悲戀耍虐的撕逼拉扯也罷,都是為了流量;於是漸漸僵化了思維,判定觀眾都喜歡簡略的、制式的,反而形成審美疲勞。一部分主創嘗試在古偶劇裡填塞現代議題,以為這就是一種藍海求生的突破;殊不知在觀眾明知為假的故事中,如何把虛構的角色形塑出立體的人物,讓觀眾與她/他同悲共喜、起伏興落,遠比把心力花在那些虛無飄渺的風花雪月上來得簡潔有力。
換言之,像《國色芳華》這樣「類型之中、主流之外」的古偶劇。或許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天花板等集;但能夠順利出圈,也代表作為內娛大宗的古偶劇集,思考如何「落地著陸」的時代,真真切切的來臨了。
最新文章
-
陳穎Ying C. /在不安時代中擁抱「小確幸」,甜點與零食的即時療癒經濟
2025/05/15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三小市集「小即是大」:小土地、小農民、小滿足
2025/05/12 -
潘光中/「蠻好的人生」:當人生猝不及防賞了你一耳光 演繹職場女性真實困境
2025/05/10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海風號甜點列車:一面看海,一面吃甜點的幸福旅程
2025/05/05 -
馬欣/以命運的鬼牌,重拾英雄片的希望—「雷霆特攻隊*」
2025/05/05 -
潘光中/《愛你》:細膩情感和治癒內涵 喚醒你沉睡已久的戀愛細胞
2025/05/03 -
雀雀/歡迎光臨 二代咖啡:咖啡版深夜食堂 韓漫化身台灣輕喜劇
2025/04/26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