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華人女性建築師第一人 建築師張淑征獲AIA國際設計大獎兩桂冠

2021-11-16 11:02 錢欽青、袁世珮

指標性的AIA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12日頒發2021年AIA國際設計獎(AIA International Region Design Awards),XRANGE十一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淑征的兩項作品獲頒兩項大獎,成為獎史上首間獲獎的台灣事務所,她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女性建築師。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融入地形地貌與人文特色,已成地方景點。圖/XRANGE十一事...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融入地形地貌與人文特色,已成地方景點。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AIA美國建築師協會國際設計大獎自2014年開辦,歷屆得主包括隈研吾、David Chipperfield等全球知名建築師。張淑征本屆以《蹤跡地景》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設計獲「Urban Design 都會設計獎」,《澎湖厝》私人住宅拿下「Architecture / Open International國際公開/建築設計優異獎」。

建築師張淑征。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建築師張淑征。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本屆評審團主席Dr. Carol Bental指出:「今年得獎作品的主流趨勢是對當地建築傳統的讚頌,並善加利用材質的特色,將作品與歷史和自然背景緊密結合。」張淑征的兩件作品正符合上述形容。

《蹤跡地景》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設計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
張淑征以「蹤跡」概念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是項作品是耗費張淑征七年,她將埋在基地之下的多層、模糊的歷史軌跡浮出地表,以漸層淡出的設計策略,將昔日痕跡在博物館地面上以模糊的印記表現,用重疊和碰撞的地景語彙講述一個多世紀以來此地轉變的故事。

AIA評審Victor Legorreta表示:「評審團欣賞這些由各式石頭、磚塊體現的歷史印記,讓過去和部分歷史浮現。紋理揭示了昔日建築物和歷年的都市活動,而鋪面恰到好處地交織在建築物和景觀之間,讓過去持續與當下並行前進。」

張淑征獲獎後表示:「經歷七年阻力不斷的過程,終於可以讓世界認同及表揚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也希望《蹤跡地景》可以啟發各界專家學者更能辨識出建築設計的真正力量。」

當初這項政府標案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台灣博物館、修復古蹟與景觀設計,張淑征負責景觀設計部分,博物館園區新建由建築師許伯元負責,建築師張義震負責古蹟修復。她在設計時,觀察到此地經多年來的各種變遷,凌亂無章法的拆拆蓋蓋,地下有捷運、有鐵路,各種挖掘、移位、疊加,甚至沒有資料可循,一切都只有「大概」。

但張淑征卻從中看到社會變化的縮影。「這裡並不是一個『英雄式』的地方,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這些變化過程。」她指出:「我們希望能把這個故事重新講出來,因為那個過程很隨性、很有機,很像台北都市發展的特性。當政府的大規畫還來不及時,大家自己『長』出來了。這件事情對我來講是美的。」這就形成了「蹤跡景觀」的設計理念,展現此基地129年的歷史軌跡。

張淑征的設計意圖重現在過去的痕跡,但卻不堅持在「絕對位置」上,因為欠缺舊有的精確資料,且她認為,只是復刻翻版舊痕跡是毫無意義的事,因此採用「浮現」的設計語彙,以「漸層淡出」及「模糊」為印子介面設計手法,使這裡自1885年建立至2014年提案時積累的多版本基地狀態,以「印子」重疊的描述來浮現。

例如,在已拆除的鐵路位置做抽象的幾何圖形,或以顏色來區隔變遷,所有的圖形都是撞擊的、家具都是順應的,設計中也涵蓋一些植栽;廊道設計呼應老建築,使用檜木,另以銅片屋頂形成溫柔的弧,在撞到廊道時變平順,整體設計語彙柔和。

幾何的圖形很現代之外,有些增添的部分,如機電中心,張淑征直接做出現代語彙,她也不要封死的圍牆,做了通透設計,讓古建築還能與都市互動。張淑征說:「我不想混淆新跟舊,我就要人家知道新的就是新的。」這個「新」,也是此基地蹤跡的一部分。

澎湖厝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內部自然通透。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內部自然通透。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這是張淑征設計的新型態三代同堂住宅,設計靈感來自當地古厝聚落的弧形山牆與馬背屋脊,順著南北向的紋理,以三個主要的起居空間,組成了建築物起伏堆疊的弧形山牆及卷形屋脊輪廓。

AIA評審墨西哥建築師Victor Legorreta表示:「屋頂設計結合當地建築傳統,因應氣候的建築設計讓此作品具有澎湖地方特色且只有可能在澎湖出現。」張淑征對此表示: 「非常開心可以把澎湖之特色帶到國際舞台上,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去act local、think global(在地行動、國際思維)。」

澎湖厝前後進行三年,40多歲的業主事業有成,回到澎湖為父母蓋房子,張淑征希望創造「祖厝」的感覺,但並不是直接複製以前的祖厝。

在設計上,考慮澎湖的咾咕石傳統民宅是當地人文地景,加上澎湖獨特的弧形山牆、馬背屋脊、咾咕石防風牆、古厝聚落及海風吹拂之天人菊平原的風情,就形成「澎湖厝」的設計靈感。

住宅平面依九宮格規畫,順著南北向形成三個主要起居區域,構成住宅的板牆結構系統,而三個起居區域各有弧形山牆設計,對應其九宮格平面的空間及功能規畫。整棟建築透過起伏堆疊的弧形山牆及卷形屋脊輪廓,創造出林梢之際古厝聚落的意象,為澎湖傳統建築注入當代的創新語彙。

外掛石材、內部用香杉,硅藻土的牆面調節濕度。對應澎湖的氣候,所有空間皆有空氣對流的設計,夏天也不必開空調。客廳大平層有四米深的騎樓,引進陽光,東北側的開口降至最小,隔開強烈東北季風,部分窗型採用當地傳統的三爪窗。可以走上去的屋頂,充滿趣味。

澎湖厝已成當地觀光景點,有遊覽車拉車過去看,但最讓張淑征高興的是,業主一家人在大客廳裡「辦桌」,團團圓圓三代同堂使用這個建築,正是建築師最滿意的成就。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融入地形地貌與人文特色,還有絕佳視野。圖/XRANGE十一事...
張淑征設計的澎湖厝,融入地形地貌與人文特色,還有絕佳視野。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因為愛建築如生命 張淑征接受過程中的難

光榮的背後,是難以言盡的辛苦,在這兩件作品上,即使曾經有過國道清水休息站、屏東灣臥民宿等成功作品的張淑征,也被質疑、被為難、被無視過。

張淑征承認,得知獲獎時,哭了,「有點像是我終於沈冤得雪了。」話說得誇張,卻足以形容過程的艱辛。

以鐵道部園區景觀設計為例,公部門的案子本來就繁瑣,各種會議開不完、動輒十數頁的報告寫不完。張淑征回憶,最初她提出設計概念時,也許在七年前被視為太前衛,因此曾有委員認為「只要恢復鋪面即可,何必有那麼多景觀設計」。

甚至有委員直接無視她,在張淑征做完簡報後,直接在全場與會者之前,稱呼她為「默默在旁邊支持建築師的小女生」。

張淑征生於馬來西亞、移民加拿大,拿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在紐約、香港工作過,聽到這種言語,當場震驚,「我在台灣很少遇到這種事,他完全不尊重我的專業。」

案子通過後,施工過程中的任何變動,張淑征未再獲知會,完工後在官網上也不見她與事務所的名字。所以張淑征才感慨:「今天贏了這個獎,這個好像被拋棄的設計,就可以讓國外看到台灣的設計價值和水準,我很開心。」

相較之下,澎湖厝的進行相對順利,與業主合作愉快,雙方還繼續要在澎湖蓋民宿。這個案子的難處,在於與當地工班的協調。

因為業主要回饋故鄉,要求將工留在澎湖,但有些材料當地沒有,必須從台北送過去,且當地工人不熟悉現代工法,張淑征在溝通、甚至事後修補上,花了不少力氣。

雖然兩件作品都來之不易,過程中都有辛苦之處,但如今得獎,也證明張淑征的堅持是對的。她則笑看自己常「挑硬骨頭去咬」的個性:「我勞碌命,但就因為我喜歡做這個,這是我的生命。」

張淑征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有新舊融合語彙。圖/XRANG...
張淑征設計的《蹤跡地景》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景觀,有新舊融合語彙。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圖/XRANGE十一事務所提供

最新文章

2023嘉義工藝當代宣言展覽,將傳統與當代的工藝能量融合,打造可以走進生活的生活...

《嘉義工藝當代宣言》邀17位工藝師、設計師跨界共創!重塑剪黏、交趾陶、石雕傳統之美

2023/09/21
《嘉柏麗香奈兒時尚宣言》展場。圖/香奈兒提供

嘉柏麗·香奈兒時尚宣言特展,倫敦V&A博物館登場

2023/09/20
Gucci Prospettive創刊號

Gucci Prospettive創刊號:創意總監 Sabato De Sarno寫給米蘭的一封情書

2023/09/20
白輻射針對串流平台B2C定位設計紅藍雙色版(Dual)識別|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影像以「解碼數位視野」為核心精神,重塑公視串流品牌「PTS+」形象

2023/09/19
《超越時代的經典》Vitra設計家具展現場一隅。
 圖/明日創藝 MOT AR...

《超越時代的經典》Vitra設計家具展!以30件精彩傑作打開大眾生活想像

2023/09/18
2024 植物溫柔曆。 圖/一隅有花提供

一隅有花「2024 植物溫柔曆」嘖嘖上線!不只是日曆,還能為自己插一幅花

2023/09/18
新埔國中補校教室永續改造MUJI RENOVATION以再生紙材打造模組化空間配...

新埔國中補校教室改造!MUJI RENOVATION以再生紙材打造模組化永續空間

2023/09/18
空間一隅。 圖/丰宇影像提供

澎湖輪媲美星級飯店啟航!柏成設計以4大亮點打破交通船框架,開啟海上慢活美學

2023/09/13
時裝設計師品牌ANGUS CHIANG這回的跨界聯名對象是指標性音樂場館臺北流行...

ANGUS CHIANG驚喜攜手北流推出四款生活物件!免費入手方式這裡看

2023/09/12
Saint Louis 推出全新品茗系列,以瓷器與水晶相得益彰的交織,為品茗帶來...

Saint Louis全新Apollo茶具系列亮相!以瓷器水晶品茗協奏展現歐亞茶道之美

2023/09/11
由偶然設計X吾然文化策劃的《走進山河陣》巨石投影模擬圖。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2023台灣設計展」10/6新北登場!核心展區新北市美術館五大亮點展覽搶先看

2023/09/05
工藝中心首度集結百家工藝品牌 以「島嶼.旅物選」打造工藝主題商展。
 圖/文化...

2023臺灣文博會「島嶼.旅物選」松菸登場!匯集百家工藝品牌探索手作美好

2023/09/04
2023 秋季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臺灣館「Evolving Life」展現臺灣工藝...

2023 M&O秋季展會9月登場!台灣館以逾60件作品呈現在地創新工藝

2023/08/30
全新開幕位於日本長野的「小泊Fuji」為藤森照信日本首個旅宿作品。
 圖/小泊...

日本長野「小泊Fuji」新開幕!藤森照信日本首個旅宿設計擁八岳山美景入眠

2023/08/24
Misc Lin 本名林佳齡,台灣平面設計師,與 「Gogoro VIVA MI...

平面設計師 Misc:為自己的生活配速,夠了就好,好了就 GO !

2023/08/22
2023年南國漫讀節主視覺,以翻開書本創造無邊際漫遊為靈感設計。圖/屏東縣政府 ...

2023南國漫讀節/翻閱晴朗南國的書頁 漫遊於屏東的千百種風景

2023/08/21
Local Remote 操刀貳樓餐飲品牌再造!全新 Logo以「貳」打造品牌超...

貳樓全新Logo亮相!Local Remote以客製字體、插畫呈現台美交融新復古風格

2023/08/18
2023臺灣文博會主視覺。 圖/文化部提供

2023臺灣文博會9/22重返台北!馮宇操刀主視覺以繽紛用色呼應在地多元文化

2023/08/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