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能帶來刺激、快樂,但大家似乎較難想像在馬戲中得到感動。對李宗軒而言,他所追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大眾認知的馬戲形式:在挑戰身體極限與展現肢體美學之間,蘊藏著複雜而細膩的情感。表演的瞬間,馬戲能傳遞歡樂,也能蘊含哀傷;它讓觀眾在不經意間感受到表演藝術的力量。而這份感動,不一定是喜悅,卻同樣真實而深刻。
採訪當天,李宗軒人在德國準備《苔痕》在德國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登場前的最終排練。這不只是《苔痕》歐洲首演,更呈現福爾摩沙馬戲團(FOCASA)從《一瞬之光》、《消逝之島》到《苔痕》這「跨界三部曲」的又一里程碑。
從童年遊戲到科班學習,跨界是人生不變的主題
鮮有人知的是,其實早在推出「跨界三部曲」之前,「跨」的概念便已是李宗軒生命中暗藏的主題。原來,李宗軒小時候活潑好動,四、五歲時,媽媽將他送進台灣知名現代舞者林絲緞開設的藝術統合美學教育班「放電」。相較於傳統的舞蹈課、繪畫課等兒童才藝課程,藝術統合美學教育班則混融美術與即興舞蹈,透過遊戲引導孩子進入充滿想像力的世界。「我在那裡玩得很開心,像是跟著老師、同學玩遊戲。」李宗軒笑道。
童年時誤打誤撞地探索,讓李宗軒很小便愛上了舞蹈。隨著成長,他同樣熱衷於體育與街舞,並在學習與表演過程中漸漸長出自信。「國中時,霹靂舞在台灣開始興盛,我就創了社團,自己是團員兼老師,還會去參加競賽。印象中當時Sony有辦街舞比賽,贏了可以拿到一個隨身聽! 」
而在國中畢業後,他報名了北藝大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的招生考試,從體制外遊戲到進入科班學習,讓他不只在幼時學習即興舞蹈、街舞、爵士舞,也逐步接觸到科班教育下的芭蕾、現代、中國舞訓練,以多元成長養分奠定「跨界」創作基調;另一方面,北藝大暑期邀請國內外創作者授課的夏令營,也讓李宗軒發現,原來不是把技巧做到最好,就能帶來好作品,反而是思維整合的過程更加重要。
受馬戲的包容性吸引
玩出更多超乎想像的事情
或許是在這些經驗影響下,李宗軒從不覺得「跨界」是件奇怪的事,反而習慣思考不同系統之間的相容空間;更在練習思維整合的過程中,激起更多創作想法,也把框架更打開一點。帶著這樣的領悟與長期磨練出的舞蹈功底,李宗軒大學畢業後,透過公開徵選加入雲門舞集。「剛加入時,光是學那麼多舞,讓自己變成雲門舞者的樣子,就已經耗費全部力氣;後來比較適應的時候,則會開始關注林懷民老師創作的技巧與脈絡;到了第四、五年時,眼光則慢慢轉向自己,思考在專業舞者之外,我還能玩出哪些事情?」
「當時我想,其實這個階段的雲門,沒有我也沒關係,但我很好奇,如果自己沒有雲門的光環,會變成什麼樣子?」也正是在這段期間,他因《九歌》巡演結識FOCASA團長林智偉,也受邀為FOCASA團員進行肢體訓練,更因此逐步認識馬戲。這也讓他發現,馬戲的表演內容包容度極大,而這樣多元包容的特性對他而言,具有無比的吸引力,遂在林智偉邀請下,正式加入FOCASA。
透過「跨界三部曲」擾動對馬戲的定義
然而,加入馬戲團後,他也發現,儘管馬戲內容包羅萬象,大眾對馬戲的印象卻往往停留於老虎、大象相伴的特技雜耍。為了翻轉人們對於馬戲的印象,2016年起,李宗軒逐步推動FOCASA的「跨界三部曲」,透過跨界合作,打破觀眾甚至馬戲演員自身,對馬戲的想像邊界。
於是,李宗軒首先以動作設計身份,參與FOCASA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Baboo合作推出的《一瞬之光》,挑戰馬戲表演能否跳脫技術導向的表演邏輯。「為了這個完全顛覆想像的做法,我跟團員進行大量心靈輔導。」李宗軒笑道,「畢竟,演員從小到大努力把技術推到極致,習慣表演時每三秒就有一個爆點。但是《一瞬之光》拿掉外顯技巧,而是表現出內斂的馬戲思維,像是讓道具變成主角,演員如手機展示架般呈現道具。過程中運用平衡技巧、柔軟度與協調性,便是馬戲風味之所在。」
接著,由李宗軒執導的二部曲《消逝之島》則與菲律賓裝置藝術家理羅.紐 (Leeroy New)合作,結合理羅的非典型裝置與社子島巷弄空間,展開「漫遊式劇場」的表演實驗。至於如今在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的三部曲《苔痕》,則是李宗軒以製作人角色,加入FOCASA與德國舞蹈劇場團隊Peculiar Man攜手帶來的劇目,探索馬戲在帶來「驚嘆」之外,是否也能勾出觀眾心中的「感動」?「馬戲能帶來刺激、快樂,但大家似乎較難想像在馬戲中得到感動。那種感動不一定是快樂,卻能夠引人思考,也是我在《苔痕》中想要嘗試達到的事。」
這些創作不僅改變了團員的思維,也逐漸讓外界理解馬戲的更多潛力。在此過程中,逐漸將重心從表演轉為創作、教學的李宗軒,也發現如今自己最大的挑戰,便是在有限資源下找到創作性與商業性之間的平衡點,同時找到馬戲的嶄新風景。「當然,主要營運責任還是在智偉身上,我這邊比較像是研究實驗室,努力去思考我們怎麼尋找新的可能,而不只是獲得現在觀眾的掌聲? 」這樣的探索,也讓FOCASA能在市場現實下,持續保有實驗精神。
揉合馬戲的原始野性與台灣土地的感性
近年,他也多次隨團出國表演或參訪,並在過程中觀察到,國際馬戲趨勢一直在變。然而,比起將最新潮流帶回台灣,現在的李宗軒反而更想長出台灣馬戲自己的模樣。「把國外的表演風格帶回來,台灣觀眾不一定能接受;相對地,我們對自己的作品也越來越有自信,能勇敢地強調我們跟歐美不一樣的地方。這樣的特色反而讓他們更好奇。」
為此,他近來在創作中,努力表現出屬於台灣的身體辨識度(Body Signature),並善用台灣馬戲演員的斜槓技能,與不同領域碰撞出更多創意。「馬戲演員的身體有一種野性的美。他不像舞蹈演員會想要修飾身體,讓線條順暢柔和,而是強硬原始的展現。我希望強調這種美感,再加上東方身體的訓練,讓觀眾能一眼看出,你是來自台灣的馬戲演員。」
他也表示,相較於國外馬戲演員往往專注於單一技藝,台灣馬戲演員則更能斜槓不同技術。這樣的特質是因為台灣馬戲演員多傳承中國雜技,學習過程中涉略許多團體項目;且本土馬戲市場較小,演員往往得擁有多重技能,才能爭取到更多演出機會。教育體制與市場機制的無心插柳,為如今的台灣馬戲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點,透過更多創新與融合,拋出台灣馬戲的嶄新可能。
5 大創作風格關鍵字|5 Key words
身體辨識性
我希望台灣馬戲能有屬於自己的身體辨識度。觀眾第一眼就能看出,這是馬戲演員獨有的原始野性,與來自東方的身體表現。這是屬於台灣的馬戲表演。
混合
我一直在創作中追求「混合」狀態。不同類別之間沒必要設限,當形式彼此流動、融合時,才會生成新的可能。這種跨界的混合,正是我最想去實驗的事情。
整
我很喜歡「整」這個字。可能是受到雲門訓練影響,對我來說,一個動作絕不只是手或腳的局部移動,而是整個身體的聯動。表演時,我會要求演員在每個瞬間,都必須全身帶著覺知。
律動感
律動從呼吸開始。其實最難的不是大幅度動作,而是如何「站著不動」卻仍保有內在律動。因為那不是靜止,而是從呼吸到身體深處的流動感,就像生命本身不會停止一樣。
當下
表演永遠是「Life performance」。同一個片段,在不同場地、空間、觀眾之間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化學效應。因此,演員要隨時感知,並在當下作出回應。就算是一百次的排練組合,也要在舞台上重新去感受,因為真正的表演,只存在於當下。
5 個持續關注的表演藝術節慶|5 Arts Festival
比利時Smells Like Circus
這個節日並未急於定義自己是「馬戲藝術節」,反而敞開懷抱納入各式表演形式。實驗性強,樂於挑戰界線,長年挖掘出許多極具創造力的團隊。
德國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
規模並不算大,卻小而精美,專注於當代語境下的馬戲探索。與許多強調親子同樂、擴大觀眾群的藝術節不同,它選擇讓馬戲人前來「朝聖」,期待能在這邊看見哪些顛覆想像的鬼才與「怪胎」?
丹麥DGI運動與文化藝術節
這是一個行之有年的大型活動,在「運動與文化」的大傘下,包含馬戲、舞蹈、滑板、體操等多種表演,更有編導把所有節目串接起來,讓它不只是「拼盤演出」,更能展現出具有整合性的專業表演。而且每檔節目僅15分鐘,非常適合習慣快節奏的年輕世代。
法國BIAC馬戲藝術雙年展
作為法國最具指標性的馬戲藝術節,BIAC 聚集全球最重要的大團與大製作。能在這個舞台亮相,本身就代表一種地位與肯定。
台灣馬戲藝術節
同時涵蓋藝術性與娛樂性,目標群眾從2歲到80歲都有。園區內也設置各種教學體驗,讓觀眾先嘗試後,再進劇場觀看表演,往會有更深的感受。
5 個關注中的台灣表演藝術團隊|5 Troupe
小事製作
我們認識已久,也很開心看到他們不斷嘗試新的方向,並開始進入經營層面的思考。可以感受到,小事製作沒有給自己太多限制,也讓這樣的靈活性成為特色,讓他們能開展許多跨域合作,
帶來意想不到的火花。
翃舞製作 HUNG DANCE
他們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身體符號,因而展現出明顯的辨識
度。這樣的成熟度在年輕創作者之中並不容易。
布拉瑞揚舞團
布拉瑞揚是我最欣賞的創作者之一。他擁有專業科班訓練背景,卻能與沒有相關訓練的原民表演者合作,將他們最自然、最動人的一面帶上舞台。這樣的融合十分動人,也讓人覺得,好的創作者就應該這樣。
馬戲之門
近年推出許多馬戲作品,特別是在社會馬戲領域中有不少新嘗試。多數表演者來自戲曲訓練,因此帶出與FOCASA不同的樣貌,讓人期待他們為台灣馬戲帶來新的風景。
身體處方
創辦人有街舞背景,後來就讀北藝大舞蹈創作學系,並創立屬於自己的舞團。作為非常年輕的一代,他們勇敢無懼地嘗試,沒有被既有框架侷限,在表現形式上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
推薦閱讀
FOCASA馬戲藝術節
最新文章
-
FOCASA馬戲團藝術顧問李宗軒:掌聲之外,跨出台灣馬戲的嶄新可能!
2025/09/09 -
運動部全新識別系統亮相!Bito操刀設計打造屬於台灣的框
2025/09/09 -
阿爾卑斯的脈動 蕭邦Alpine Eagle以腕錶書寫自然與時間的永恆對話
2025/09/09 -
當鑽石開始跳舞 蕭邦Happy Diamonds與Happy Hearts 讓璀璨光影隨心律動
2025/09/09 -
流光溢彩的綻放 蕭邦L'Heure du Diamant的半世紀華彩
2025/09/09 -
2025台灣設計展10/10彰化登場!三大展區「彰化、鹿港、彰南」完整指南
2025/09/03 -
2025無印良品秋冬新品!18+一眼擊中細節控們的必敗好物
2025/08/29 -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首支宣傳影片打開運籌帷幄的百年大企業
2025/08/29 -
2025范承宗海外新作「龍巢」!在盧比安納以藝術打開與世界的對話
2025/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