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撰文/耿一偉

應該是七〇年代末,我小學的時候,一個台灣本地的馬戲團來演出,駐紮在附近小學旁。我跟鄰居騎著腳踏車,一起去看被關在籠子裡的老虎,聞到濃濃排泄物的臭味,我們還偷跑到帳篷區偷看,現場有木頭板凳的看台。我忘了最後是否有去看演出,但再也沒有台灣的馬戲團帳篷在我的記憶中出現,直到這幾年FOCASA馬戲藝術節的出現,我才有機會坐在帳篷裡看演出,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

根據學者鄭麗榕的研究,最早在清光緒十八年(1872),英國的Woodyeens’ Circus來台北演出,當時現場還搭了帳篷。日治時代的馬戲團來台灣巡演的情況更密集,除了有動物之外,現場也有特技與魔術的表演。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前,日本馬戲在國際上相當受歡迎,不論是東亞、歐洲或美國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演出,連卡夫卡在1910年的日記裡,還有提到日本的岡部組(The Okabe Family)在布拉格巡演的狀況,不過當時馬戲票價較貴,去看演出的多為經濟狀況較好的在台日人為主。如果馬戲代表了一種更商業化、更有組織的表演型態,民間流行的,則是委身在歌仔戲或京劇團的特技雜耍藝人演出,以及街頭廟口的猴戲等。台灣其實也有自己的特技演出,是在喪禮結束後,用來轉化過於悲傷氣氛的「弄鐃」。對本土馬戲的歷史與根源的探索,成為2016年創立的圓劇團的重要主題。

二戰結束後,許多特技家班也跨海到台灣,最早是海長青所代表的海家班於1945年來台,後來他們創立了之後家喻戶曉的「遠東大馬戲團」,聯合報在1962年10月25日報導了「遠東大馬戲團」的創立,提到「遠東大馬戲團係由海家班擴充,另並派員赴海外添購大批的海狗、象、獅、老虎、猴子等,不久即可運來台灣。」另外,較為國人熟知的李棠華,也於1949年來台,他所創立的李棠華技術團(後改名李棠華特技團)擔負了大量的勞軍與海外巡演,甚至是國慶典禮上的演出。呂訴上於1961年出版的《台灣電影戲劇史》提到了1950年代來台灣演出的外國馬戲團,有馬來西亞的沈長福馬戲團、日本矢野馬戲團、西德高空技術團、美國白雪溜冰團等大型演出,可以感受到當時馬戲在社會上受歡迎的狀況。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遠東大馬戲團內表演走鋼索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遠東大馬戲團內表演走鋼索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記得更小時候,我媽媽帶我到家裡附近散步,看到有人在路邊表演轉盤子,我就賴住不肯走。演出到了一半,現場叫賣一種可以驅蛔蟲的口香糖。我非常想吃那個口香糖,因為聞起來很香,但我媽媽認為我們不需要,強行將我拉走,導致之後幾天我都非常怨恨我媽媽。當年除了街頭賣藝的場合,台灣的特技表演,也經常受邀至歌廳、夜總會與酒店進行各種商演。

不過到了七〇年代末,因為社會環境變遷、電影電視的普及、動物保護意識的抬頭,開始出現馬戲演出衰退的現象。1981年2月16日,聯合報報導了遠東、千秋、東亞等三個馬戲團面臨解散的壓力。這個全球馬戲衰退的現象,一直到要1990年代末期,來自魁北克的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將故事與美術設計融入馬戲當中,創造了華麗的表演風格,再度掀起了一股全球馬戲旋風。到了2000年初期,即使一般人沒有機會在現場看到馬戲,也會在公視上看到太陽劇團的演出,當年以太陽劇團為靈感的日本卡通《萬花筒之星》在台灣盛行,那時我在小學帶戲劇課,看到許多小女孩流行揹著《萬花筒之星》的書包。即使生活中不再那麼容易看到馬戲,但馬戲從來沒有從我們的生命中消失。

國立戲曲專科學校於1999年成立,設立綜藝科(之後改名為「民俗技藝學系」),這個科系前身可以回推到1982年復興劇校綜藝科的創建,試圖將馬戲傳承從「家班」轉成體制化教育,培育了許多馬戲人才。這個教育火種到了2010年後,又在社會上蓬勃燃燒了起來,這些年來持續活躍的團隊或推動者,比如臺灣特技團、新象創作劇團、黃明正等,都是來自這個科系。

大概從2010年開始,台灣的馬戲進入了一種不用動物,並以劇院或藝術節為主要演出場地的新馬戲時代。FOCASA馬戲團(原名: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是最重要的代表性團隊,他們多次受邀至台北藝術節與海外藝術節演出,FOCASA馬戲團的創作擴大了傳統馬戲的範疇,不但結合舞蹈與當代藝術,還與國外藝術家進行跨領域合作,在保有馬戲娛樂性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原本屬於劇場領域的觀眾。他們的成功鼓勵了更多年輕團隊的出現,這些新世代各有新突破,馬戲之門以社會馬戲為核心,創造焦點以女子馬戲為焦點,方式馬戲擅長跨域合作、天馬戲創作劇團主攻馬戲音樂劇等。為了要在劇院空間演出,這些當代馬戲在導演概念與舞台美術設計的搭配,都變得更加完整。我們可以在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舉辦的街頭作品實驗室,看到這種精緻化趨勢,而台灣第一個馬戲獎項「特技大鼎BIG TOP」也於2023年首度舉辦。

FOCASA馬戲團創立藝術節,與國外藝術家跨域合作。圖/張又文提供
FOCASA馬戲團創立藝術節,與國外藝術家跨域合作。圖/張又文提供
創造焦點的女子馬戲作品在2024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式演出。圖/創造焦點提供
創造焦點的女子馬戲作品在2024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式演出。圖/創造焦點提供

在這一波台灣馬戲的文藝復興中,具有資源的公立場館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過馬戲棚的創作扶植計畫,衛武營於2016年創立了馬戲平台,為國內團隊創造演出與國際連結的機會,今年12月即將來到第八屆。台灣的當代馬戲正在經歷一波新的高峰,我們不要錯過與他們一同翻轉日常的歡樂時光。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9「馬戲打開生活的想像」

搖晃是為了平衡,有墜落的可能才能安穩落地,願意嘗試的人才擁有可能性,馬戲在時間空間裡鑽出縫隙,成為生活的陪伴,讓開心、挫敗、恐懼得以安置,化為成長的契機。本期專題和讀者一起探索馬戲的魅力:看見台灣馬戲的百年變遷,認識馬戲藝術的前世今生以及跟生活的關係,再藉由四位工作者的眼睛拜訪產業現場,並從一齣馬戲的幕後找回快樂的勇氣。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馬戲表演者的專注會感染現場觀眾。圖為「時間的風景」演出景象。攝影/吳伽莉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誠品電影院獨家特企「台灣青年導演劇情短片輯」即日起登場!耿軍導演金馬贏家《漂亮朋...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在藝術盛宴中尋找繁忙片刻的療癒之力。圖|富邦...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平子雄一竭力捕捉人與自然複雜關係的絲線,設計出一個鮮明角色──頭戴樹木的「樹人」...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獲得特優的《金洋村的兩天一夜》創作團隊與指導老師以及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右二...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隨媽祖同行,畫出信仰之路——劉小東「媽祖巡遊」震撼亮相。
 圖/誠品畫廊提供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作家蔣勳(右)在文庫本《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書中題字:「和心裏最深的自己對話」...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攝影/Dingdong Lee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招牌聚落」,各種時代、樣式的招牌,暗示百年來人類活動和思考的痕跡。
 圖/p...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展覽於3月22日至5月...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蔡明亮電影馬拉松計畫「行者十步」募資啟動!10小時、放映10部《行者》系列,全台...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