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採訪、撰文/林亞璇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學習馬戲是裝備技能,成為超人(一種獨特存在)的過程。10歲進入戲曲學院,與馬戲為伍至今21年,馬戲提醒我很多事情沒有絕對,不斷試錯、挑戰邊界、探索模糊地帶是它的本質。馬戲讓身為完美主義者的我變得有機,找到人生的平衡。

會投入女子馬戲,來自大學時腦海一閃而過的疑問:那些厲害的學姐畢業後都去了哪裡?學校裡女同學這麼多,為什麼知名的馬戲工作者都是男性?探究原因,我們自小接受的馬戲訓練多以性別氣質、生理條件分工,導致女性受限嚴苛框架,角色被弱化的現象。以大學畢業製作的全女子馬戲小品為起點,2019年我在創造焦點團長李仕洋的鼓勵下,嘗試首次編導女子馬戲作品《#Since1994》;2021年創立女子馬戲創作平台,建立導生制的人才培育環境。

女子馬戲讓我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創作者,而不只是演繹作品的表演者;擁有從自身出發的主體性,不把定義自己的眼光交給外界。因為不想讓「做自己」只是吸引觀眾買單的口號,我不再修飾社群上發佈的照片、學習告別容貌焦慮,我想要真誠面對所有感受與階段。我認知到不可能一開始就超愛自己、想通一切,而是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檢視真心,一點一點累積對自己的喜歡。

梅芷菱作品《解除武裝Unarm》。
梅芷菱作品《解除武裝Unarm》。

最初開始做女子馬戲時,一直在思考如何強調女性馬戲工作者存在的重要性,後來發現,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訊息,揭示了打破男性主導結構的可能。女性表演者對細節的關照,對動作為何如此演繹、故事為何這樣述說有著追根究底地在乎,那讓作品的溫度更細膩飽滿,也促使我們更誠實追溯自身創作動機,而非以觀眾的取向與喜好為優先。

《#Since1994》從2019至2025年的作品演變,體現了我們的經驗與成長。2023年在愛丁堡藝穗節欣賞了澳洲女子馬戲團YUCK Circus的演出,他們用幽默反諷的方式轉譯議題,那種自信好有能量,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能產生思考,打開對話空間,是我對女子馬戲很嚮往的狀態,也啟發我們調整《#Since1994》的力道,減少嚴肅與憤怒,帶入更直接的觀眾互動與視線交流,創造一種更輕鬆溫柔的滲透力量。

創造焦點的女子馬戲作品《金剛芭比》,於2024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式演出。
創造焦點的女子馬戲作品《金剛芭比》,於2024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式演出。

發展作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女子馬戲人才的缺失,思考如何培育與留住人才。從「我們需要什麼、想學習什麼」的思考出發,媒合業界不同擅長的導師,讓女子馬戲創作者獲得更多工具與資源。同時透過偏鄉演出、校園分享等方式推廣馬戲,讓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性別友善、有發揮空間的環境,希望吸引對馬戲有興趣的女性加入。

馬戲是一種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可能的集體創作,務實又獨立的我好像因此得以保有很童趣的一面,並提醒我去留意各種與創作相關的生活小事和議題,可以說,馬戲是我與世界的重要連結。也因為做女子馬戲,我聽到了很多聲音,發現很多人可能都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當下無法言說與面對的「不舒服」,直到因為看了我們的演出,知道了那個不舒服是什麼,知道那個不對勁無關於自己不夠好,而有了去理解的勇氣和能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9「馬戲打開生活的想像」

搖晃是為了平衡,有墜落的可能才能安穩落地,願意嘗試的人才擁有可能性,馬戲在時間空間裡鑽出縫隙,成為生活的陪伴,讓開心、挫敗、恐懼得以安置,化為成長的契機。本期專題和讀者一起探索馬戲的魅力:看見台灣馬戲的百年變遷,認識馬戲藝術的前世今生以及跟生活的關係,再藉由四位工作者的眼睛拜訪產業現場,並從一齣馬戲的幕後找回快樂的勇氣。

◎圖片提供:梅芷菱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29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