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撐起第一座馬戲篷:專訪「FOCASA馬戲藝術節」團隊
今年3月下旬,台南水交社大草地上,一頂巨型馬戲篷Village-13(後稱V-13)藉由兩根基座緩緩撐起。踩高蹺表演者在一旁來回穿梭、俯身揮手,另一旁大樹下則有專業走繩團隊,在繩上自在踩動跳躍,觀眾圍著舞台欣賞劍玉表演。圍繞著馬戲篷發生的一切,襯著藍天、白雲與綠地,這場景在台灣有些不真實。
終於到了進場時間,觀眾難掩好奇,一邊窸窸窣窣討論著,一邊魚貫步入V-13。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稱FOCA)資深表演者「紅葛格」像是看見老鄰居、好朋友一樣,遊走台上及台下,與觀眾親切互動,藉由歡樂橋段銜接人潮進場的等待期。篷內逐漸揚起白色煙霧,為稍後的表演節目《馬戲派對》暖身,悄悄墊高了觀眾的情緒與期待。
「今年的『FOCASA馬戲藝術節』暖身體驗場,其實只完成了我們心目中的五分之一而已。」FOCA創辦人林智偉說。這一路走來不太容易的「五分之一」,已經為台灣畫下一個驚嘆號,並開啟馬戲藝術節在地發生、走進生活的諸多可能。
延伸閱讀|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者林智偉:太多人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但「誠實的面對自己」更重要
10年逢世界大疫,著眼在地藝術節
疫情爆發前,FOCA 2013年至2020年國際巡演的統計數字分別是23國、77個城市、232場次,他們走過草創期,幾年來陸續加入多位跨領域好手,耗上時間與青春,打磨出一個個精銳馬戲人,並進入蓬勃發展期,2020年正是FOCA創團10週年,正要醞釀精彩篇章,許多大事本來被計畫在這一年發動,卻因一場至今仍未結束的病毒戰一切停擺。
不能持續出國巡演,對已經跨過不少難關的林智偉與FOCA團隊來說,或許並非最苦的滋味,如同當年十幾位夥伴一起前往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又或者是創團初期在社子島一片樓仔厝中,找到定點排練場、奠定給薪制度,都撐過去了,因為FOCA相信只要自己知道目標,大家都會默默幫你,而一切總有出路。
「做這件事最想要什麼?至少要滿足兩件事中的一個——我們很快樂,不然就是觀眾要很快樂。」從第一線表演者退居幕後,隱身扛起團隊行政與經營重擔的林智偉,談起FOCA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眼神依舊閃閃發光。
勇敢、多元、有機,是FOCASA的基因
這兩件事都做到了嗎?在《馬戲派對》現場,因為馬戲篷V-13的特性,得以跳脫過往單面式、鏡框式舞台,觀眾跟著馬戲環節流動,時而屏氣凝神、時而放聲大笑和鼓掌;台上跳上跳下、飛來飛去的馬戲藝術表演者神色自若、動作精準到位,人與雜耍道具合而為一,即便發生小失誤,依舊在一片歡呼聲中笑了出來。台上和台下都能盡情享受,答案呼之欲出。
FOCA品牌總監張又文,也是本次「FOCASA馬戲藝術節」總策展人。談這座引起極高討論度的馬戲篷時,她腦中浮現10年前的畫面,與FOCA一起參加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那份興奮之情至今忘不了,那一頂每個人各有想像的馬戲篷,成為團隊的願望,也是她的一直放在心裡,期待品牌終有一天能抵達的目的地。
「過程中跑了這麼多國際藝術節,如果台灣有一個自己的馬戲藝術節,國外團隊會不會很想來台灣?就像這一次辦在台南,環境很舒服,如果外國人來參加,可以藉此感受到在地文化,就像我們當年在亞維儂藝術節的感受一樣,對台灣、對城市留下深刻印象,」張又文說,「FOCASA也可以成為一個每年春天吸引國際來參加的馬戲藝術節!」要撐起一座馬戲篷,原來並不容易。一座篷內直徑13米的馬戲篷耗資近千萬,接著要搭建基座需找到結構技師認可蓋章,才能申請臨時建物搭建,過程中再花費逾一百萬才能完成。
在活動開始前已經如此費力,但是這群人依舊彼此支持,拼命衝,林智偉認為行政同仁與經營者必須在背後穩固陣營,給予第一線表演者安心上陣的餘裕。如同命名,「FOCASA馬戲藝術節」是由FOCA加上CASA組合而成,CASA為拉丁文中「家」的意思,不僅是讓特技表演者有一個家,「多元也是藝術節一直以來所強調的,」張又文說:「Circus是一個很大的社群,彼此像家人,就算想要嘗試奇怪、有趣的挑戰,都被視為合理的事,特別好玩。」
暖身實驗的「FOCASA馬戲藝術節」短短兩天,除了馬戲篷V-13主秀,篷外更齊聚13組跨領域藝術團隊,並透過19組風格飲食品牌串連起市集,成功吸引逾5萬人次造訪。即便這一場距離FOCA團隊的完美還有80%待完成,例如為了讓帳篷的「圓」發揮效果,篷內舞台從現在的180度,至少得再拓展至270度,讓觀眾席更呈現圓弧形、視野更全面;不過,融入音樂劇、現代舞與戲劇表演的《馬戲派對》也紮紮實實讓觀眾了解何謂「當代馬戲」,認知到早已摒棄動物演出的「新馬戲」,在勇於突破傳統的路上瑕不掩瑜。
發展多樣平台,也持續鍛造藝術與創意
#從在地到實驗,融合原創、文化與特技
特技文化在台灣超過一甲子,擔任替身、在街頭與樂園表演,曾是這些演員的唯一出路,當身體不再年輕、不夠靈活時,黯然下台或必須提早準備轉行,是過往不少馬戲人隱隱擔憂的未來。「以前叫你雜耍,一定要7顆球才可以站在舞台上,將技術高低量化,來取決舞台屬於誰。但是在FOCA,我們注入很多文本,讓馬戲團更有溫度和想像力。」林智偉說,「為什麼特技只能用視覺享受、魔幻表演來包裝?當我們看一部電影,出來會一直討論劇情,馬戲作品也可以,這也是為什麼FOCA 10幾年來除了培養技術,也不斷創作。」
短短10年左右,特技、雜耍、馬戲開始流動出不一樣的樣態,不是特技科班出身的街舞、音樂、戲劇、導演人才紛紛加入;FOCA演員從20歲走入30歲,除了具備揮汗雜耍的精湛功夫,也擁有吸收劇情、發揮演技的細膩演出,又或者投身馬戲知識推廣,讓這股能量延續下去,而且不止一個模樣。
FOCA至今已經創作出15部馬戲作品,每一部作品皆醞釀兩、三年,從大眾親子、本土文化到當代實驗都有。其中,14號作品為2022年度製作《Mr. III三III》,將於5月底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第15號作品則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導演王嘉明合作,預計於8月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而呼應馬戲篷誕生,也已經開始策劃專屬節目。
在「FOCASA馬戲藝術節」結束後,FOCA演員並沒有閒下來,開始為馬祖國際藝術島的表演準備,這一次他們將帶著《土地的歌》選粹版於4月9日傍晚在馬港天后宮前演出,將島嶼視為環境式劇場,在音樂、肢體、表演中召喚觀眾的時代記憶。
#開設台灣第一間兒童馬戲教室
這10年來FOCA不只專注於創造,也投身教育,林智偉認為與其一再告訴大人「當代馬戲」是什麼,不如走入學校,讓小朋友親自碰觸。從2017年至疫情爆發前,FOCA已經走遍280間學校,他們不挑表演藝術學校、熱鬧繁華的都市學校,反而選擇當地人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馬戲的台東、蘭嶼、澎湖萬安鄉等地區。
不只如此,FOCA觀察到新竹的高生育率,且敢生又能養的環境,今年7月將前進新竹,開設台灣首間兒童馬戲教室,以3歲以上幼兒、孩童與家長的親子互動定位,化為與兒童連接的第一實驗基地。第一個10年,林智偉以開放性思維將劇團做到極致,下一個10年則繼續與團隊邁步敞開多條支線,無論是馬戲教育、V-13馬戲篷平台,還是FOCASA馬戲藝術節,讓國內外看見屬於台灣的當代馬戲文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入圍分析:《媽的多重宇宙》領銜亞裔衝出重圍,男性導演的全數制霸與亮點、遺珠
2023/01/26iPhone 14 Pro新年影片《過五關》!鵬飛執導以傳統京劇鼓舞後疫情的新世代
2023/01/20誠品書店進駐高雄衛武營3樓:自然採光天井、無柱挑高空間,首檔藝術主題策展登場
2023/01/18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一場翱翔的壯遊,去之前什麼都別查
2023/01/18松菸「THE BATH微型展」、藝術裝置「徑光」亮相!在歷史遺址探索文化底蘊與自然氣味
2023/01/17一生一世音樂友情,香港DJ黃志淙:愛和力量,是坂本龍一希望我們擁抱的東西
2023/01/17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純白無樑柱開放設計,全面開放免預約
2023/01/16龍國英談《The First Slam Dunk》:一位不會灌籃的高手——用30年,找到自己心中的領導者
2023/01/15藝術家陳奕中日本meanswhile旗艦店展出:纖維、織品、羊毛氈,縫出藝術與生活的連結
2023/01/15大溪大禧設計書!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
2023/01/13《信物》誠品畫廊開展:金氏徹平、龔寶稜、陳柏叡共展,細看生活物件的藝術視角
2023/01/12黃崇凱/你喜歡打籃球嗎?九〇年代全力燃燒的熱血青春
2023/01/122023月津港燈節台南鹽水1/14-2/12開展!4大展區、50組藝術團隊,春節期間照常展出
2023/01/112023台灣燈會「光源台北」2/1-2/19登場!4大展區、周邊商品、運勢測驗等4大亮點整理
2023/01/10Tiffany Lock快閃店信義A9登陸!席捲全球新經典向義大利藝術家Francesco Ideale Vullo致敬
2023/01/10嘉柏麗香奈兒的標誌符碼全收錄!香奈兒頂級珠寶書來了
2023/01/09告五人宣布4/8唱進小巨蛋!下一站天團2022稱霸華語樂壇人氣三冠王
2023/01/072023屏東燈節1/13開展!萬年溪、屏東縣民公園、勝利星村3大燈區、3大主題迎兔年
2023/01/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