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詹宏志領讀「間諜小說六講」:第一講/間諜的田園與現實

2022-04-14 15:45 孫曼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2022年四月展開全新的系列。詹宏志將領讀一系列間諜小說,從中對照出人生的情境;王浩威將透過榮格,領讀者貼近偉大創作者的心靈;曾成德欲透過建築與小說的類比與對比,解說兩者相互關係;焦元溥從古典音樂切入,領讀者從小說中的引用窺見完整的文學架構;最後楊澤領讀探索詩人詞人人生的特定時間點,如何映見於詩詞作品中。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圖/500輯提供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圖/500輯提供

「間諜小說雖然在文學上較為冷僻,但在通俗文化中頗有一席之地」,領讀人詹宏志如此說。他認為,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28年出版的《Ashenden》是間諜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引此選作系列講座的開端,故事大致根據毛姆親身做間諜的經驗寫成,描述知名作家Ashenden被英國情報局於1915年吸收,以小說家的身分為掩護四處旅行探聽的故事,「這是史上第一部帶有寫實色彩的間諜小說。之前的間諜小說都敵我分明、有很強的愛國主義和動人驚險的行動情節,但這部小說揭露了一些真相,就是對身在其中的人來說,你只是個環節,一切其實很無聊單調。這是間諜小說的除魅之作,也讓全世界的作家注意到間諜小說的潛力,因為其中暴露各種人生的情境,不是娛樂而已。」

詹宏志笑說自己一開始會對間諜小說感興趣「是美麗的誤會」。他在小學時看了諜報台語片「天字第一號」後,裡面諜報員的勾心鬥角並且有看似普通和擁有特殊技能兩種不同面貌,對小孩來說就像現在的擁有超能力的x man一樣有很強烈的願望投射。

後來了解,1962年推出的007電影「Dr. No」成為一個成功的大眾文化的formula,帶動了當時處於台海對峙狀態的台灣開始拍攝諜報片,而中國大陸其實更在50年代就開始投入國共鬥爭諜報電影的拍攝,述說美帝和國民黨特務的真實故事,例如1957年的「寂靜的森林」就從自由中國抵抗軍成立者蔡文志空投特務到東北山區的故事取材。

在閱讀了更多如Graham Greene所撰寫的間諜小說之後,詹宏志意識到007這些諜報片所刻劃的間諜,只是最膚淺的面貌,「因為人生是複雜的」。他表示對間諜小說感觸很多,也因此他試圖在這系列講座中,將間諜與間諜小說互相對照、把國際局勢和社會事件互相對照、也把小說中間諜的艱難和一般人的艱難對照起來。

「在大時代、有政治對抗時有非常多的無名犧牲者,這是為什麼間諜小說會吸引小說家的注意,因為人不只有單一、工具的面相,」他舉例曾撰述回憶錄《歸鴻: 一個敵後情報員的回憶》的特勤人員林坤榮,就是國共對抗時代小人物的哀歌。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作家兼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作家兼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領讀一系列間諜小說,圖/葉美瑤提供

間諜是古老的行業。只要人有群體性的衝突,就有間諜的存在。詹宏志舉例,早在《孫子兵法》便提出因為戰爭代價很高,必須透過用間瞭解敵人,而且情報「必取於人」。

《孫子兵法》也列出5種間諜工作方式:相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相間:從敵方的地方的人際關係去搜集資料。內間:我方的人但在敵方的高官。反間:我知道這人是對方的間諜我想辦法收買。死間:以犧牲的方式把帶著錯誤情報的情報員派給對方。生間是派出去的人要能活著帶訊息回來。這5種用間的方法還可交互運作。其中,孫子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反間。

在間諜小說這類型小說出現之前,也有許多小說中已有間諜,例如《三國演義》中,群英會蔣幹中計的故事,就是相間和反間的應用;James Fenimore Cooper的《The Spy》、前幾週詹偉雄領讀的Joseph Conrad作品《密探》中也有間諜的存在。然而間諜身分隱密、地位低,一直到1903年Erskine Childers的小說《沙岸之謎》後,間諜才躍升為男一、成為有內容有意義的角色。

間諜小說家其實不容易。根據詹宏志在編輯10大間諜小說時發現,幾乎所有知名間諜小說家都自己當過間諜的經驗,一直到美國80年代後期,才有了Tom Clancy這種靠縝密研究寫作的間諜小說家。許多小說家選擇透過虛構角色描述間諜工作,即使是採用回憶錄手法寫作的毛姆,也是時隔已遠、人事全非的狀況下才出版,並在邱吉爾的建議下刪修過,以免過度透露間諜工作造成風險。

寫實的間諜小說往往後來變成對愛國主義的除魅。但間諜工作必須經過訓練、擁有某些技能,所以有出現Jason Bourne這種浪漫化的情報員角色 ─ 這種兩極,詹宏志借用佛洛伊德的說法,「間諜小說是一個名字兩個上帝,名字都叫間諜小說,但其實兩種是不一樣的形象和內容。」在《Ashenden》以前都是浪漫英雄主義,之後間諜小說就在田園(pastoral)小說和寫實小說中的交疊搖擺。「我也覺得間諜最好的時代也結束了 – 那是冷戰的高峰期,兩個敵對陣營都夠強大之際。」

如今取得敵對情報,不再需要「必取於人」。「現在用人造衛星、大數據、電話監聽…等,必取餘人的那個人的面貌也有別以往了。」詹宏志說,自從007以後,好萊塢視情報員為一種spetacle、一種肉身版的漫威英雄。實際上,如毛姆在《毛姆寫作回憶錄》(The Summing Up)中描述的情報工作其實猶如公務員無聊,身為小說家的他感興趣的冒險從未發生,諜報工作「吸引了我的浪漫感和荒謬感。」

而曾為英國情報處MI5總督的Stella Rimington在退休後的回憶錄中就曾說,Ian Fleming(007作者)的浪漫和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寫實都是誤解,真正成功的間諜實際上都非常「quiet, boring, and dull」。美國公共電視PBS的節目《Spy Factory》就曾介紹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Sgency,簡稱NSA)的工作型態其實就是用科技攔截全球訊息解密分析。而現在情報工作的型態最後更往往發現敵人其實就在自己家。

間諜吸引小說家的是這職業天生的困難:正因為間諜不只是對付敵人還要對付家人親人,生活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死背叛的狀態,必然會衍生各種人格和精神的問題,「人性艱難才是小說家興趣之所在,也是閱讀間諜小說的起點」,詹宏志說。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作家兼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作家兼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領讀一系列間諜小說,圖/葉美瑤提供

最新文章

【週三讀書會】廖鴻基:轉身面向海洋,學習包容的力量

2023/03/23

【週三讀書會】鍾永豐:書局啟蒙了我 帶我回到土地和家鄉

2023/03/17
由上善基金會主辦的中央書局周三讀書會進入第四年,即日起開放報名。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四屆中央書局讀書會 七領讀人導讀加體驗 讓書立體化

2023/02/17
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商禽」

2022/11/0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五講/「回憶的藝術 層深思苦/吳夢窗、周夢蝶」

2022/10/27
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四講/「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2022/10/20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三講/「沉鬱的藝術 留得枯荷聽雨聲:杜甫、李商隱」

2022/10/1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二講/「去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王維、李白」

2022/10/06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接棒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一講/「痛點與斷點 爆點與定點」

2022/09/29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六講/明喻與暗喻、事物的核心: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2022/09/22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所以能在全球暢銷,焦元溥認為原因在於「具有個人化的獨特魅...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2022/09/15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四講/福斯特《窗外有藍天》

2022/09/08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三講/《包法利夫人》

2022/09/01
焦元溥領讀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文豪大仲馬的經典長篇小說《基督山恩仇記》。圖/...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二講/《基督山恩仇記》

2022/08/25
焦元溥表示,音樂並非《多利安・葛雷的畫像》的重點,但王爾德的運用精妙高明,經得起...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一講/《多利安・葛雷的畫像》

2022/08/18
1978年出版的《譫狂紐約》是作者也是建築大師Rem Koolhaas最重要的一...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六講/Rem Koolhaas《譫狂紐約》

2022/08/11
第五講主題為《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艾修伯里的著作《風沙星辰》。圖/中央書局提供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五講/安東尼聖艾修伯里《風沙星辰》

2022/08/04
第四講主題為卡爾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波赫士的《波赫士全集/波赫士詩文集》。圖...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四講/波赫士的《波赫士全集/波赫士詩文集》

2022/07/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