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500Young】「翻轉舊媒材」李依耘:讓紙的生命力持續,這才是真的永續

2022-07-29 09:00 江佩君

2017年回台的李依耘,2018年催生出「鳳嬌催化室」,她說:「如果我要去做這件...
2017年回台的李依耘,2018年催生出「鳳嬌催化室」,她說:「如果我要去做這件事,就要能去承擔我所爭取來的,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這是當時至今最大的動力。」 圖/吳致碩攝影

本文選自《500輯》Issue 62「青年起義,新銳來襲」

《500輯》在一個青年世代散發飽滿能量的時局下創刊,兩年多來,我們探索不同領域、推動多樣企畫。在每回行動之中,深感這群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一個點燃青年世代創意火光的嶄新獎項「500Young」於焉而生。

傳統媒體的靈巧轉身形塑了500輯,青年的潛力才華造就了500Young,這不只是一次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感知,他們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爆發力與執行度。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世代之間的相輔相成。

「FENKO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Lino Lee),是埔里長春棉紙廠創辦人陳樹火的外孫女,求學過程長時間生活在澳洲雪梨的她,專業讀的是生化,本來以成為醫生為目標的她,捨不得主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母親因苦惱接班人問題而傷神傷心,她告訴自己至少花半年的時間,好好瞭解母親與家族的工作。而這回的停留,不只讓她生涯急轉彎,在不被眾人看好下,甚至大膽挑戰既有的安排路徑,回台僅一年,即以外婆之名延伸出「鳳嬌催化室」,為「紙」找出更多的可能性。李依耘相信,「讓紙的生命力持續,這才是真的永續。」

讓李依耘下定決心拋開熟悉生活圈回台認識家族事業的關鍵,其實跟哥哥有關。其實李依耘原本還有位哥哥,那年回台讀建中的哥哥17歲,她15歲,「哥哥17歲那年突然睡一睡就走了,這件事情一直放在我的心上,在沒有兄弟姊妹下,讓我更珍惜與家人的緣分。」最後,她選擇給自己一次機會,先答應留在台灣半年,但這一停留,她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

身為家族紙業的門外漢,李依耘一回台自然有不少苦頭吃,各種植物纖維到造紙技術對她來說有如外星語,除了要花時間惡補紙業基本功外,更要用能力解除家族、同仁對這位空降人物的質疑。

身為家族紙業的門外漢,李依耘一回台自然有不少苦頭吃,各種植物纖維到造紙技術對她來...
身為家族紙業的門外漢,李依耘一回台自然有不少苦頭吃,各種植物纖維到造紙技術對她來說有如外星語,除了要花時間惡補紙業基本功外,更要用能力解除家族、同仁對這位空降人物的質疑。 圖/吳致碩攝影

爭執,才會更親近

「雖然阿公阿嬤在我出生前就離開了,但我媽媽有七個兄弟姐妺,是很龐大的家族,我從他們口中闡述各種阿公阿嬤生動的形象,讓我可以去想像他們是怎麼樣的人,並對他們兩人產生很強的情感連結,守護他們開創的歷程,慢慢就變成我的一種使命感。」

她邊做邊學的過程,有感「樹火」像是博物館性質,便有了催生「鳳嬌」的念頭,必須讓文化與商業模式串連成一條線,她想透過這個平台,讓大家可以去想像紙的其他可能性。但當她這個想法一提出,身邊包括自己媽媽都無一人肯定她。籌備鳳嬌期間她跟母親的磨合不斷,她天天腦袋在想的,就是該如何說服大家。但她說「爭執,才會更親近」那段期間讓母女間的默契、想法更接近,跟親戚的關係也更親密。

「當所有人都質疑你時,如果連自己也開始質疑起自己時會很可怕。」但李依耘沒有被一開始的否定擊垮,她笑說「我抗壓性應該很高,我可以被罵。」在不被理解的時候,她學著整理自己,思考如何去溝通並與環境共存,「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去證明的課題,是時間讓我有釐清的過程一直到現在。」

如果我想要去做這件事,就要能去承擔我所爭取來的。

— 李依耘

有時候,時間就是答案

2017年回台的李依耘,2018年催生出「鳳嬌」。「如果我要去做這件事,就要能去承擔我所爭取來的,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這是當時至今最大的動力。」

不逃避無紙化議題,也開放討論NFT等虛擬世界,李依耘期待的鳳嬌,是可以跟世代連結的,透過藝術、設計的手法,讓傳統的紙業也可以去挑戰虛擬與科技有關的事物,傳產,某方面也可以去玩一些好玩的事情。「紙,原來它還可以這樣,我們要有走在前面的心情,這一切才有可能發生。」

求學過程長時間生活在澳洲雪梨的李依耘,專業讀的是生化,本來以成為醫生為目標的她,...
求學過程長時間生活在澳洲雪梨的李依耘,專業讀的是生化,本來以成為醫生為目標的她,捨不得主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母親因苦惱接班人問題而傷神傷心,她告訴自己至少花半年的時間,好好瞭解母親與家族的工作。而這回的停留,不只讓她生涯急轉彎,在不被眾人看好下,甚至大膽挑戰既有的安排路徑。 圖/吳致碩攝影

她坦言知道自己獲得500Young「翻轉舊媒材」獎項那一刻,其實有點嚇到,怎麼會是她?因為最近不乏有許多新的空間,而鳳嬌已經走了一段時間了,她說「很多事情可能真的需要時間累積吧,有時候,時間就是答案。」

而自然洋行建築工作室主持人曾志偉,則是李依耘回台接棒家族事業後,深受啟發的領路人。她說「他是個藝術家,但永遠帶給我很真摯很溫暖的感受,他做的事情很明確,圍繞在人與自然的連結,這個本質讓我有很強烈的共鳴。在維持商業模式的這條路,還是要能達到跟社會、大地的平衡,『他是提醒我要回到原始的那個人』。」

最新文章

第一屆500Young得獎者獎座。 圖/吳致碩攝影

500Young獎座設計/一份被水晶封存的時代名單

2022/08/01
(左起)平面設計師楊士慶、獨立策展人馮馨、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永豐銀行數...

500Young青年論壇/吳君薇╳馮馨╳楊士慶: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新銳文化工作者經驗談

2022/07/31
今日500Young接力於南港瓶蓋工廠舉辦以「五感的設計思考」為主題的講座,席間...

500Young青年論壇/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 五感設計思考「分享」成王道

2022/07/30
500Young青年論壇邀請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黃品睿,暢談暢談金融工具、...

500Young青年論壇/永豐銀行數金處副總黃品睿:現實已經很複雜,但金融可以很簡單

2022/07/30
500Young邀請到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右二)、鳳嬌催化室總監李依耘(右...

500Young青年論壇/李依耘以五感體驗當下 謝欣曄融合地方風土

2022/07/30
左起徐振輔、阮鳳儀、徐瑞謙。圖/500輯攝影團隊

500Young青年論壇/電影導演阮鳳儀╳作家徐振輔╳藝術家徐瑞謙「關於創作路上的疑惑與解惑」

2022/07/30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劉維公擔任本次「地方新詮釋」獎項頒獎人。

500Young/劉維公:讓500Young成為台灣獎項先鋒

2022/07/29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獲得本屆500Young「地方新詮釋」獎。圖/50...

500Young/吳君薇:讓《貢丸湯》持續成為研發引擎

2022/07/29
新一代獨立策展人馮馨,獲得本屆500Young多元策展力獎。 圖/500輯攝影團...

500Young/「多元策展力獎」得主馮馨:展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背後仰賴一群專業工作者

2022/07/29
林貓王上演DJ秀。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林貓王DJ秀壓軸登場 開心睹「生人」黃宣

2022/07/29
第一屆500Young「藝術挑戰家」領路人得主賴志盛。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藝術挑戰家」徐瑞謙:透過創作傳遞訊息

2022/07/29
江振誠表示,500Young透過領路人與得獎人將所有人串連,這樣的巧思正是獎項的...

500Young/江振誠讚獎項串連世代 推動產業更加前進

2022/07/29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擔任「設計」領域獎頒獎人。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設計」獎頒獎人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500Young」讓我們看到台灣未來的趨勢跟希望

2022/07/29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圖右)頒發500Young「藝術挑戰家」獎給雕塑創作藝...

500Young/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藝術挑戰是強烈的反叛者

2022/07/29
永豐金控品牌副總湯曼琪。 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Young/永豐金湯曼琪:紙並非只能背負非永續的原罪

2022/07/29
餐飲類別「調酒再定義」得主廖乙哲(右)與「領路人」獎得主本事製作空間設計師謝欣曄...

500Young/Moonrock廖乙哲 感念餐飲前輩助邁向成功路

2022/07/29
首屆500Young「設計」領域獎頒獎人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得主楊士慶、領...

500Young/「設計」領域獎領路人聶永真:希望楊士慶在設計的路上,不斷燦爛地燃燒下去

2022/07/29
獲選為「文壇自然系」領路人的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廣冀(左),期待徐振輔能像現在一樣...

500Young/「文壇自然系」徐振輔:用文學展開新對話

2022/07/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