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週三讀書會】 培養閱讀風氣 詹宏志:要天長地久 沒完沒了

2021/08/13 錢欽青、袁世珮

因為一家書店的復興而產生的台中中央書局周三讀書會,在中台灣燃起閱讀之火,上善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承襲創店先賢的宏願,自3月起展開連續12周的周三書香約會,將文化沙龍的風氣擴散出去。

詹宏志希望能推動社會讀書風氣。記者葉信菉/攝影
詹宏志希望能推動社會讀書風氣。記者葉信菉/攝影

於是,台中舊城區的一個街角,曾經沈寂的書店,自此每周三晚上點亮溫潤的光,各地來的愛書人聽一本好書,而直播設置更將這溫馨的讀書會輻射至世界。

詹宏志的12場結束後,因疫情暫停活動,如今防疫警戒降至二級,讀書會於8月底再次啟動,將由五位領讀人接棒,各有主題、各有選書、各有精闢見解。詹宏志說:「我覺得週三讀書會就是要天長地久、沒完沒了。」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召集許多愛書人。圖/吳致碩攝影
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召集許多愛書人。圖/吳致碩攝影

一周一次 對書的承諾

週三讀書會的起源可回溯到1927年創立的中央書局,當年曾是全台最大漢語書局,是莊垂勝、林獻堂等仕紳號召成立,以在異族統治下開啟民智、傳承民族文化為志,現址於1948年開幕,於1998年結束營業,直到2016年由上善基金會接手,在2020年重開大門。

詹宏志重回就讀台中一中時每日「流連忘返之地」,希望中央書局能變成「一個發生事件的地方」,所以策畫一系列活動。

「週三讀書會是我們的一個承諾,就是一周有一天是讀書日。」詹宏志說,就像唐吉訶德裡說到,鄉紳周三小齋、周五吃魚、周末吃羊肉,「我也要把讀書變成一個生活上的作息。」

而「週三讀書會」這名稱,詹宏志借自佛洛伊德在維也納自己的診所中辦的周三讀書會,大家高談闊論,是完全自由、純粹追求知識的氣氛,「我們是附庸風雅,但讓大家一周有一天去想想書這個事,也許很不錯。」

12場960名額 1天售罄

詹宏志的讀書會在農曆年前公布時,一日之內售罄12場次共960席名額。為回報讀者,他很用功,12本選書中,有些也是30年沒看了,都要重新做功課,連周末都進辦公室讀書、做PPT。

詹宏志說,每一位講書人都要有一些自己擅長的方法,有人擅長發掘意義、有人能描述一本書的所有背景。「我可以貢獻的是橫向連結。」他說,也就是這本書跟那本書、這位作者跟那位作者、這位作者跟當時與現代的關係,「我希望做這種大量的超連結,這是讀書樂趣的一種。」

當初選書時,詹宏志考量到是「面向大眾」,挑選的是「要費點力氣但不那麼困難」的書,最後選出許多「類型」的源頭,這些創作都開啟了各種創作,有些人即使沒看過原著,也知道故事,談起來就有基本基礎。

「我挑書的原則,就是期望有公眾的可討論性。」詹宏志說,如果一個創作引發了很多創作,你或許會接觸它所引發的東西,有一點理解,就不需要任何的準備,「這是我的另外一個無痛苦學習。」

詹宏志如此精心安排,在講台上看到觀眾的反應也很好、之後得到的反饋也很熱烈,「感覺很多人因為做了這個承諾,就每周追著讀完書,因為這樣他可以聽到更多、可以有更多的想法。」

但他也承認,整個活動下來還有「不滿足」,「本來期待有較多的年輕人,結果並不那麼多。」現場會有一些父母陪同高中生來,但觀眾的組成仍以青壯年為主,20歲以下偏少。

詹宏志認為和收費有關,即便費用不高,但年輕人每月消費已有配額,閱讀可能被排擠。接下來計畫提出學生方案,將閱讀的樂趣介紹給學子。

詹宏志為每一場讀書會做了充分準備。圖/吳致碩攝影
詹宏志為每一場讀書會做了充分準備。圖/吳致碩攝影

引讀人 要有魅力激情

打響了讀書會的招牌,詹宏志自謙是「拋磚引玉」,接下來又一一邀請各種「講書能夠激起別人熱情的人」,到明年初已排出全部名單,依序是富察、馬世芳、李明璁、顏擇雅和詹偉雄5人共30場。

【閱讀島中央 週三讀書會】5位領讀人。圖/中央書局提供
【閱讀島中央 週三讀書會】5位領讀人。圖/中央書局提供

「我最關心的是魅力跟激情。」詹宏志說到邀請領讀人的標準,獨特的敘述方式會帶來魅力,而他們的見解能激發聽眾想回頭去讀書,「你讀過了,發現為什麼他讀的跟我不一樣?你會激起再讀的念頭;你沒讀過,會覺得這個見解有趣,也想去看看。」

同時,有獨特敘述方式的人通常不是人云亦云、通常不會搞出八股式語言,而這種新語言最容易讓聽的人耳目一新,「這就是讀書的動機。」

「詹偉雄是這樣的人。」詹宏志說,過去詹偉雄寫運動,應該是台灣唯一能把打球寫出那樣的詩意盎然,而他企業競爭也寫得非常專業,最近對山的書寫也開發得很好,本身辦過「小說」雜誌,是對小說有熱情的人,所以這次選讀都是小說,「我還滿希望他講跟登山有關的書,但沒關係,山再等一等,下回再請他講山。」

對於李明璁,詹宏志說,當初和李提到:「你為什麼需要學校給你課呢?你自己出來開課,學生就來了。」果然李明璁在台大博雅館做了「失敗者社會學」,講12本社會學名著,在詹宏志看來,那樣的選題與排列、引申,堪稱經典、是台灣演講的典範。

詹宏志本希望李明璁講這套魯蛇社會學,但李選了有童話性質的小說,「他有社會學的眼光,能把書的內容跟現實生活相連結。」

詹宏志看馬世芳,是「台灣寫音樂相關文章最博學、寫最好的一個人」,看到其選書以散文集跟詩集為主,而詩與歌的界線流動,「他讀任何書,你可以預期得到和別人完全不同的想法。」

詹宏志談富察的幾個特質,第一個是他讓台灣人重新對讀世界史跟文化史有興趣,富察打破民族的界限,交叉看世界,儘管這幾年這類出版不少,但推動最力的人是富察;其次是他有伊斯蘭眼光,有獨特的背景,是旗人、滿人,有一個「對抗漢族」的態度,因此會有獨特的觀點。

對於顏擇雅,詹宏志說:「她會講的很有趣,她有一些見解是不隨時俗的,是我佩服她的地方。」

現代版的一千零一夜

「週三讀書會」意在推廣讀書風氣,詹宏志說,並不是要大家放下一切去讀書,「而是當你有空閒時,讀書變成你娛樂的一個選擇;當你讀到一本書有收獲,是開心的,因為讀書不是一個折磨。」

詹宏志反對「讀書有用論」,根據一本書的有用與否決定讀或不讀是不對的,「我希望是純粹的樂趣,樂趣是最好的動機。」

「讀書的樂趣跟游泳一樣,會了才好玩,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讀者弄到會,一旦會了,你就不用攔住他,他自己會找書的。」詹宏志認為,書的樂趣遠超過其它,因為書有「意在言外」的引伸,他自己深得讀書樂趣,這次領讀更是不斷有新發現,「尤其當年沒有Google,現在會讀出更多全新的東西,太有趣了。」

但他也笑說,這次領讀最大的痛苦,在於都沒講盡興,「等我退休,我要找一個地方,像連續劇一樣,每天一直講一直講,不管時間長短,反正我就每天講、愛講什麼就講什麼,大家有空就來聽。」

就像一千零一夜,講書的人樂意一直講下去。

【週三讀書會的領讀人】

週三讀書會五單元完整介紹。圖/中央書局提供
週三讀書會五單元完整介紹。圖/中央書局提供

中央書局「閱讀島中央·週三讀書會」8月25日起由五位領讀人接棒,每人每周一場、連續六周,周三晚上七點至八點半中央書局進行。

全系列講座將於8/13(五)中午12時起開放售票,可透過嘖嘖平台預定每位主講人六堂課不分售的方案,各單元還有現場/線上之分,票價分別為1200/1800元,一次預購多單元的方案,有機會獲得詹宏志親自烘焙、「APUJAN團隊」包裝設計、限量400包的週三讀書會專屬咖啡豆。

● 富察 沒有真相的歷史

第一單元領讀人富察。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一單元領讀人富察。圖/中央書局提供

中國滿州文學博士,十年前移居台灣,創立「八旗文化」,提出獨特的「中國觀察」外部觀點,跳出大中華概念的迷思。

期間:8/25~9/29 每周三晚上

1《興亡的世界史》21卷本/講談社

日本講談社創立百年的出版紀念企畫,籌備10年,集合日本學界28名教授之力。以獨特的東亞之眼,重新打量世界歷史的演進與興衰。

2《逆轉的東亞史 》5卷本/八旗

從非中國視角看東南(吳越與江淮篇)、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華北(晉、燕、齊篇)、 上海(上海自由市篇)等。

● 馬世芳 青春啟蒙之書

第二單元領讀人馬世芳。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二單元領讀人馬世芳。圖/中央書局提供

樂評、作家、廣播人、電視節目主持人,多次獲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期間:10/06~11/10 每周三晚上

1《我城》/西西

本書曾獲亞洲周刊評為廿世紀中文小說百強之一。作者以「頑童體」講述70年代的香港,看似歡樂天真,細品有深意。

2《瘂弦詩集》/瘂弦

瘂弦經典之作,以一本詩集震驚詩壇、以一本詩集榮獲三次十大詩人桂冠。詩作兼具音樂性和意境之美,如流暢的樂曲。

3《遍地風流》/阿城

大陸作家鍾阿城唯一短篇小說集。「遍地風流」裡收錄短篇,筆下描摹市井人間,文字充滿生命力。

4《茱萸集》/汪曾祺

曾師從沈從文在西南聯大創作課的「各體文習作」,被當前大陸年輕一代作家視為「尋根派」之始祖。本書是作者親自為台灣讀者編選的短篇小說精華。

5《胡莉亞姨媽與作家》(LA TIA JULIA Y EL ESCRIBIDOR)/馬里奧.巴爾加斯‧尤薩

這位當代拉丁美洲重要作家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以馬里奧與姨媽胡莉亞戀愛的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作家的青年時期。全書結構特別,單數各章介紹兩人戀愛故事;雙數各章除最後第20章,各章是獨立的短篇小說。

6《勇氣媽媽》(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布萊希特

作者是德國現代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本書講述在17世紀歐洲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中,勇氣媽媽帶著啞巴女兒和兩個老實兒子隨軍隊做小買賣求生存的故事。

● 李明璁 熟成的童話,大人的重讀

第三單元領讀人李明璁。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三單元領讀人李明璁。圖/中央書局提供

大眾文化與社會學研究學者,主持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獲第55屆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獎及年度節目創新獎。

期間:11/17~12/22每周三晚上

1《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Lewis Carroll

英國數學家道奇森以筆名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描述主角愛麗絲從兔子洞掉進充滿擬人化動物的夢幻世界中。

2《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馬克 吐溫

這部美國兒童文學作品,以1830-1840左右的密蘇里州虛構的聖彼得堡為背景,講述少年湯姆與哈克等夥伴的冒險故事。

3《金銀島》(Treasure Island , 1883)/ Robert Stevenson

蘇格蘭小說家史帝文生的作品,講述10歲的吉姆和海盜西爾弗的尋寶傳奇。

4《銀河鐵道之夜》(1934)/宮澤賢治

故事描述窮學生喬凡尼夢到搭上銀河列車,夢醒卻發現好友溺死,「銀河鐵道」因此帶有引魂列車的喻意。本書曾在1985年被改編為同名動畫。

5《姆米與大洪水》(Smatrollen och den stora oversvamningen,1945)/Tove Jansson

北歐芬蘭兒童文學作家楊笙的姆米故事系列首部曲,講述洪水沖散了姆米一家,姆米托魯、姆米媽媽和小傢伙史尼夫冒險穿過森林和洪水,尋找姆米爸爸的故事。

6《原子小金剛》(1952~)/手塚治虫

日本漫畫界宗師手塚治虫的首部長篇科幻漫畫作品,講述仿生少年阿童木(綽號科學之子)有七種能力,在未來世界為了人類福祉而奮鬥的故事。

● 顏擇雅 跟著短篇去旅行

第四單元領讀人顏擇雅。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四單元領讀人顏擇雅。圖/中央書局提供

曾獲梁實秋翻譯獎、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欄獎,著有《愛還是錯愛》、《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三本書,創辦「雅言文化」。

期間:12/29~2022/1/26及2/9每周三晚上

1《十日談》(Decameron)/喬凡尼·薄伽丘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的寫實主義短篇小說集,以1348年佛羅倫斯發生黑死病、延禍全歐為背景,講述7女3男到佛羅倫斯郊外躲避瘟疫,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度過避難期,合計講了100個故事。

2《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傑弗里·喬叟

英國詩人喬叟的詩體短篇小說集,講述30名朝聖者要前往坎特伯雷,每人在5日往返途中各講兩個故事,合計23故事橫跨各種類型。本書被公認是英國印刷史上第一本書,喬叟也被視為英國詩歌的奠基人。

3《三個故事》(Trois Contes)/古斯塔夫‧福樓拜

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三篇短篇小說《淳樸的心》、《希羅迪婭》和《聖朱利安傳奇》合集。

4《都柏林人》(Dubliners)/詹姆斯.喬伊斯

愛爾蘭作家喬伊斯於191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共15篇故事,分別記述都柏林人在童年、青年、成年及公眾生活的故事。

5《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愛麗斯.孟若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作家孟若(Alice Munro)於1978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以10個故事、橫跨40年,探究一對無法逃脫彼此的母女芙羅和露絲。

6《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村上春樹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收錄了他在1999年6、7月間創作的6個短篇,其中前5篇為「地震之後」系列短篇,透過文字反映人們在震後的各種心態,探索活著的意義。

● 詹偉雄 現代人與他們的小說

第五單元領讀人詹偉雄。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五單元領讀人詹偉雄。圖/中央書局提供

趨勢觀察家,曾擔任數位時代總編輯,也參與學學文創志業、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成立,創辦《數位時代》、《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

期間:2022/2/16~3/23每周三晚上

1《少年維特的煩惱》(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1774)/約翰. 沃夫岡. 馮. 歌德

歌德成名作,以書信體寫出少年維特的煩惱、憧憬與瘋狂而絕望的愛情。維特因而被認為是多愁善感的代表形象。

2《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1813)/珍.奧斯汀

19世紀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的代表作。描述鄉紳之女伊麗莎白和富有的達西先生的愛情,並反映19世紀英國的社會情況。

3《孤雛淚》(Oliver Twist, 1838)/查爾斯.狄更斯

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第二部作品,講述孤兒奧利佛的悲慘際遇,揭露了當時倫敦眾多孤兒的悲慘生活及社會黑暗面。

4《密探》(The Secret Agent, 1907)/約瑟夫.康拉德

故事背景是1886年的倫敦,小店老闆阿道夫韋洛克充當他國間謀的故事,涉及無政府主義和恐怖主義。

5《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 1915) /法蘭茲.卡夫卡

奧地利德語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講述一名推銷員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巨大的甲蟲,在荒誕中隱藏很多象徵意義。

6《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 /維吉尼亞.伍爾芙

這部長篇意識流小說描述戴洛維夫人一天的生活,透過主角的思維與現實間,塑造她的一生及一戰後的英國社會。

【活動與報名資訊】

【週三讀書會】嘖嘖報名網址

【週三讀書會】5單元書箱訂購網址

最新文章

近幾年花很多時間關注親子共讀,除了鼓勵小孩閱讀之外,番紅花也強調大人們要維持自己...

【週三讀書會】番紅花:飲食應該走入鄉間海邊與孩子一同體會

2024/06/14
「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從活動設計到現場布置,都充滿濃濃原住民文化中的各種元素。圖/...

響應國際博物館日|「進入書書果實世界」串聯臺東在地打造閱讀與博物館巡禮

2024/05/21
【週三讀書會】龔書章:漫遊圖像與文本的建築設計人。 攝影|Kris Kang

【週三讀書會】龔書章:浮城是現實的想像,面對沉重要輕盈對待

2024/05/15
「東馬台階梯市集」匯聚20家在地特色攤商,包含書店、出版社、文創工藝、美食等。圖...

創新書市前進「國之北疆」!「東馬台階梯市集」體驗東引常民風情

2024/05/07
由 Manga・龍山書店舉辦的「看圖說故事集」,4月27日至28日於台北市龍山文...

動漫迷的閱讀饗宴!「看圖說故事集」龍山文創基地登場

2024/04/30
「讀字樂園玩書展」邀請「當代傳奇劇場」帶來開幕表演:孫悟空鬧龍宮。圖/文化部提供

創新書市 庄頭書展|響應世界閱讀日 台北國際書展大好評「讀字樂園」走入社區

2024/04/22
澎湖「靠海生活-島嶼散策文創市集」邀請音樂團體表演。圖/500輯提供

4月創新書市|「靠海生活-島嶼散策文創市集」走入澎湖在地、「世界閱讀日」預告多場接力

2024/04/11
基隆的「書洞市集─2024春日蕨曉」,別出心裁在信二防空洞內策展。圖/500輯提...

在二戰防空洞、植物園遇見閱讀 文化部創新書市各地開花

2024/03/26
創團67年的屏東潮州國寶級布袋戲家族「明興閣掌中劇團」到創新書市表演。圖/繫。本...

創新書市南北接力|新北「淼渺書市集」推廣親子閱讀、屏東「字在生活季」在地書店首度大串連

2024/03/18
溫羅汀曬書節搭配台大「杜鵑花節」,邀請眾多書店、出版社、藏書家等出攤。圖/500...

3月創新書市|溫羅汀曬書節打造「台版神保町」書街風景、花蓮「書流蔗裡Co'ongan」訴說在地故事

2024/03/10
南投崇文節在南投縣文化園區舉辦,讓民眾徜徉在懷舊與典雅的武德殿日式建築群中。圖/...

創新書市多地登場|「迷書號第2站」前進瑞芳、南投崇文節融合在地特色、新竹《繪‧讀,會讀》邀親子同樂

2024/03/03
來到Pasela’an緩緩書屋裡,聽著唐一秀老師說她如何「以舊復舊」、「拆窗解屋...

書店主理人領路|新的一年從閱讀開始 創新書市亮點搶先看

2024/02/27
插畫家米力。圖/米力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插畫家米力:展現書店視角 書市巡禮探索在地文化

2024/02/27
黃威融觀察,以「柳川日和」書市而言,台中的天氣好、在人行道旁圍起來就展開了一場書...

2024從閱讀開始|跨界編輯人黃威融:期許將創意轉化 遍地開花

2024/02/27
下港女子。圖/下港女子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下港女子:融入在地特色 透過書攤一窺百姓生活真實樣貌

2024/02/27
不只是個攝影大叔Charles。圖/Charles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不只是個攝影大叔Charles:創新書市跨領域激盪創作火花

2024/02/27
蔬菜水果籃成為繪本書架,表現美濃客庄「耕讀傳家」的祖訓。圖/文化部提供

創新書市喜迎春 | 「搖籃閱讀市集─想想繪本世界」美濃文創園區登場

2024/02/16
「南島嶼族:台南文學享讀市集」邀請到曾入圍金曲獎年度新人獎的裝咖人樂團開場演出。...

創新書市南北齊登場|林口「迷書號」邀親子同樂 臺南「文學享讀市集」走入在地風景

2024/01/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