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告別城市的City Boy,攝影師羅柏麟:旅行是居住最好的養分

2021/05/27 胡士恩

從台北市中心搬到新店山城,攝影師羅柏麟在36歲這一年,重整生活空間的優先順序,不再把攝影棚當作日常的唯一重心。他開始覺得,窩在那一整天似乎不太對勁,甚至會感到寂寞。

生長在台北民生社區一帶,除了大學曾到台南念書,羅柏麟一直是高度仰賴都市機能、有鮮明City Boy的形象的人。研究所畢業後,他以自由攝影師身分接案生活,至今超過十年。他是金馬獎連續五年的合作攝影師,為所有電影大咖、新秀入圍者拍攝人物肖像照,為每一張面孔留住當下的樣貌和質地。打開他的Instagram,又是另一個世界。多年來持續以黑白攝影紀錄生活,抽調色彩的影像以格子狀展開,像是從電影切下來的片刻。

羅柏麟和女友涵葳的早晨閱讀時光,通常在八點半之前,八點半後陽台的陽光會直射,就太熱了。 圖/羅柏麟攝影
羅柏麟和女友涵葳的早晨閱讀時光,通常在八點半之前,八點半後陽台的陽光會直射,就太熱了。 圖/羅柏麟攝影

「我始終有一種要避免自己過太爽的心情。」年輕時心力全花在工作上,羅柏麟追求的不是擁有自己的客廳或廚房,而是一間讓別人舒服使用、自己能修圖到半夜的攝影棚。搬家前,他跟女友涵葳以及室友共五人,住在20多坪的公寓裡,每日早出晚歸,幾乎不開伙煮飯,明明家中人口密度很高,卻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和室友遇見。

羅柏麟並非不享受生活,只是每天在家的時間實在太少,加上每年因攝影工作和私人休假頻繁出國旅行,他記憶中的生活總是在他方。不過,回想搬家的契機,他說跟旅行有很大的關係。

六、七年前開始,他的旅行多交由女友涵葳安排。涵葳是搶購廉航機票的專家,喜好分明,尤其不愛人多的地方,只要是熱門觀光景點、標註著「必去必做」的事物,總是優先排除,「我被拐騙去一些這輩子不會去的地方。」羅柏麟的旅行風景從香港、東京和澳洲黃金海岸,變成西藏、印度或菲律賓的某座海島。

「一開始有點強迫自己接受,後來發現,不想去的地方不代表你一定不喜歡,只是沒體驗過。」少了機能和便利,他慢慢養出自己的能耐,心境也大不相同,「我覺得自己過了龜毛、偏執的年紀,開始用『命定』的視角看待一切。」

去年他跟女友在歐洲,從無到有經歷疫情的爆發,那段時間他們被迫天天在家、為自己做飯,這件事情拓展了羅柏麟對「在家生活」的所有想像,以往認為不重要的、難以實現的模式,都在這段時間一一體現。一向謹慎、計畫周全才行事的他,不僅開始享受隨遇而安,甚至轉化為行動,「回台灣才意識到,家裡的廚房一點都不好用,很多地方要調整。」想搬家、換個環境生活的念頭慢慢浮現。

疫情期間,在德國柏林的防疫晚餐。這天煮了咖哩、印度烤餅、還有奶茶,為了增加變化與趣味,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 圖/羅柏麟攝影
疫情期間,在德國柏林的防疫晚餐。這天煮了咖哩、印度烤餅、還有奶茶,為了增加變化與趣味,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 圖/羅柏麟攝影

「沒有什麼不可以。」羅柏麟最近心裡常有這樣的念頭。搬到新店這三個月,他幾乎六點多起床,利用晨起時間閱讀,以前覺得很艱澀的知識,好像慢慢都能讀懂;有時走出房門,看著窗外的山景發呆、沖咖啡,感受內心的舒緩,「原來空間可以影響一個人這麼多。」他笑說,搬家前預期或擔心的事都沒發生,真正發生的,都是從沒想過的事情,比如大雨前突然出現在家中的近百隻飛蟻,「你根本無從法預測,也來不及防備。」旅途中才有的意外驚喜,開始出現在他的日常。

問心中最理想的居住環境,羅柏麟給了非具體的答案:「是安全感吧。一個讓你可以想像生活,各種事情能夠發生的地方。」他補充,對影像創作者而言,一處提供靈感發想、檢視內在自我的居家空間至關重要。「若能夠被自己喜歡的東西包圍,更好。」羅柏麟心裡自有一套價值系統,凡是經過時間累積的、與人互動產生的、在經歷特別時刻留下的物品,就算是一只盆栽都格外珍貴。

疫情前夕,在巴賽隆隆納的住宿地點,因為天氣很好,做好早餐決定拿去庭院吃。
 圖/羅柏麟攝影
疫情前夕,在巴賽隆隆納的住宿地點,因為天氣很好,做好早餐決定拿去庭院吃。 圖/羅柏麟攝影

環境影響一個人,由外到內,那個總是嚴謹、怕自己過太爽的攝影師,總算意識到人生的課題不是創作,而是放鬆。至於山上的家,他心裡有些想像,但還不急著填滿,享受著居住環境為生命不同階段帶來的轉換,「就像跟自己的生活共同創作一樣。」羅柏麟說。

在家生活

自由工作者的室友生活,攝影師蔡傑曦 ╳ 插畫家盈青:想要未知感,而不是穩定

自由工作者的室友生活,攝影師蔡傑曦 ╳ 插畫家盈青:想要未知感,而不是穩定

2021/05/27
作家陳德政:我在城市的浮島上寫作,有時眺望

作家陳德政:我在城市的浮島上寫作,有時眺望

2021/05/27
林承毅:日本推動「移住計畫」,「二地居」更適合台灣

林承毅:日本推動「移住計畫」,「二地居」更適合台灣

2021/05/27

最新文章

蔡孟仰(左)和葉忠宜分享自己的創業理念。記者王聰賢/攝影

小店學系列講座/蔡孟仰X葉忠宜:爆紅秘訣 一把金剪刀翻轉小文具世界

2025/10/04
永豐小店故事展與小店市集、講座與互動工作坊,截至10月4日已累積萬人進場。記者王...

周日永豐小店市集華山最後一日 講座、工作坊、DJ表演以創意翻轉社會

2025/10/04
「成功海銀行」帶來東海岸潮間帶的味道,主力有4款冷凍新品,現場提供試吃。記者王聰...

好咖啡、醜蔬果、潮間帶的海之味一次到齊!永豐小店傳遞在地好味道

2025/10/04
來自花蓮部落的「金喜檸檬」,帶來在地最純粹的好風味。記者王聰賢/攝影

「金喜檸檬」所得捐花蓮災區 永豐小店聽故事、呷在地「以愛傳愛」

2025/10/04
永豐旗下的生態平台DA BOSS亦在現場出攤,伴隨小店克服創業路上的各種難關。記...

第三屆永豐小店市集華山開展 DA BOSS出攤助小店經營過關、輕鬆圓夢

2025/10/04
「山里麵」以樸實的環保包裝加上插畫設計,一一述說在地小農踏實的風土故事。記者王聰...

「小店永豐市集」登場!山里麵、小島停琉、土地工工 以善意連結土地

2025/10/04
台北101觀景台推親子雙人半價優惠。圖/台北101提供

迎接10月連假!台北101推親子雙人半價優惠 搭配8大熱門景點聯票玩遍北台灣

2025/10/03
作家 馬翊航(左)、作家 江心靜(右)。圖/聯合文學、全聯福利中心提供

Reading Life Through Bread|馬翊航、江心靜

2025/10/03
作家 陳靜宜(左)、作家 Ballboss(右)。圖/聯合文學、全聯福利中心提供

Reading Life Through Bread|Ballboss、陳靜宜

2025/10/03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