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報導者》Podcast製作人藍婉甄:創造團隊信任感,讓現場現身說法

2023/11/26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6「製作人的本事」

多數我們所見的內容(content)背後都有製作人(producer)的角色存在。本期《500輯》拜訪四位音樂表演、紀實節目、綜藝節目、Podcast節目的製作人,攤開他們的來歷,窺視他們期待用內容創造的未來,探究他們如何持續做出回應當下的作品。如本期受訪者梁庭豪所言,製作人是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人,開放地追逐未知,或許就是製作人持續帶著觀眾往前走的本事。

2020年獨立媒體《報導者》的Podcast頻道開播,透過記者現身說法、取材錄音檔、主持人補充提問,將深度龐大的新聞或專題,轉換成有臨場感的聲音紀錄片。累積至今已有近三百集節目,發展出摘要新聞的「今天來敲碗」,關注國際新聞的「儘管世界爛透了」,藝文取向的「他們的魔幻時刻」等節目型態;除了從《報導者》既有的新聞挖掘新切角,創造更立體的閱聽體驗,也開創屬於Podcast平台的原生內容。

藍婉甄|曾任職於POP Radio、SoundOn,念教育卻走進媒體,現任《報導者》Podcast製作人、聲音內容經理,引領節目拿下卓越新聞獎。 圖/汪正翔攝影
藍婉甄|曾任職於POP Radio、SoundOn,念教育卻走進媒體,現任《報導者》Podcast製作人、聲音內容經理,引領節目拿下卓越新聞獎。 圖/汪正翔攝影

《報導者》Podcast頻道《The Real Story》以聲音帶領聽眾走入新聞現場,串連時事議題與討論。 圖/《報導者》陳曉威攝影
《報導者》Podcast頻道《The Real Story》以聲音帶領聽眾走入新聞現場,串連時事議題與討論。 圖/《報導者》陳曉威攝影

拆解新聞,用聲音還原現場

Podcast製作核心為擁有多年廣播經驗的藍婉甄與詹婉如,組織整個報導者團隊進行協作;和記者討論題目切角與素材應用,跟編輯共編出適用不同社群平台的文案,協同行銷辦Live Podcast和讀者活動,與主持群溝通腳本、協助摘要資料、彙整討論風向和讀者需求。同事打趣將製作人藍婉甄比擬為散佈在過程中的「酵母菌」,將原料催化成蓬鬆有勁的成品。

「一開始最困難的就是拆解新聞,轉化成一集只有四、五十分鐘的節目。」藍婉甄總要花大量時間,從夾雜議題和故事、有知識門檻的的新聞中抓出重點和結構。「當新聞以聲音傳遞時,我會希望盡可能還原那個現場,如果可用素材都只是轉述,或是曝光錄音會有疑慮,可能就會另外取材。」雖然企劃製作的手法靈活,也在新聞呈現上持續嘗試,新聞的成題與倫理原則,依然要回到彼此叩問、縝密討論的過程。

藍婉甄會從既有新聞挖掘新切角,以Podcast創造更立體的閱聽體驗,2021年曾製作《甘露水》修復的主題訪談。 圖/《報導者》提供
藍婉甄會從既有新聞挖掘新切角,以Podcast創造更立體的閱聽體驗,2021年曾製作《甘露水》修復的主題訪談。 圖/《報導者》提供

製作人的核心任務是組織整個報導者團隊,和記者、編輯、行銷、主持等溝通協作。 圖/《報導者》提供
製作人的核心任務是組織整個報導者團隊,和記者、編輯、行銷、主持等溝通協作。 圖/《報導者》提供

製作人,關照夥伴與促進協作的人

「其實直到現在,我都不太確定是否懂得當一位製作人。 」藍婉甄坦承自己比較有彈性和開放性,認為再精準的決定都有誤區,是團隊信任讓她肯定自己。「這個角色可能不一定需要存在,但希望我的存在能降低協作的牆,讓團隊維持安心和信任感,有來有往的誠實溝通。」

她總是不畏瑣碎和麻煩,關照受訪者與內外部夥伴,這種樂意察覺他人需要、去接住和回應的特質,令人想起她最初其實是想當老師,而她也真的在國中任教了一段時間。「在學生身上會看到很多束手無策的問題,讓我決定尋回對廣播的興趣,從兼職播報新聞的電台開始,嘗試節目企製的工作。」第一檔新聞節目鍛鍊她跟時事議題、說服受訪者、隨機應變的經歷,接著與蔡詩萍的合作讓她發現熱情所在,「原來我對做節目有很多的愛,對很多事情有好奇心,我是那麼樂在其中的啊。」她更從當時製作人姚立強的身上,看見製作人對掌握觀點與調度判斷的能力。

對興趣的自覺和探索,使藍婉甄加入草創時期的SoundOn,成為Podcast興盛初期的拓荒者,她曾在兩個月內同時催生七個新節目,在有別於電台的分眾市場裡開發新創作者,擁有洽談合作與推廣品牌的認知訓練,這些都讓她現今雖然身在新聞媒體,仍能靈活想像節目的可能性。「希望能持續把這些資訊密度高、難以精簡的新聞,做成聽眾空檔時願意點開來聽的內容。」她也和夥伴發起議題、組成專題團隊,製作高山移工家庭和台灣女生赴美捐卵的新聞,從聲音媒介的特性出發思考,深掘社會現象下的百態。

藍婉甄期許自己是擁有議題挖掘能力,又能組織團隊、促進溝通協作的製作人。 圖/汪正翔攝影
藍婉甄期許自己是擁有議題挖掘能力,又能組織團隊、促進溝通協作的製作人。 圖/汪正翔攝影

製作人思考points

1. 從聲音發想原生內容,凸顯媒介特性

2. 盡可能還原事件現場,讓新聞本真傳遞

3. 降低協作的牆,讓團隊有安心和信任感,促進溝通與突破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跨界製作人柯智豪:不斷將創作者推向邊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issue96

「DD52菱格世代」製作人梁庭豪:打造實戰平台,和新世代觀眾對話

「DD52菱格世代」製作人梁庭豪:打造實戰平台,和新世代觀眾對話

2023/11/23
跨界製作人柯智豪:不斷將創作者推向邊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跨界製作人柯智豪:不斷將創作者推向邊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2023/11/25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紀實節目「另一種注目」製作人吳凡:留下紀錄,用影像說人物故事

2023/11/26

最新文章

金英夏(右)分享自己閱讀與旅行的經驗,從中探索人生的意義。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2025南國漫讀節/南韓作家金英夏首到恆春 分享人生是一段旅程的思想脈絡

2025/10/06
為期三日的「小店永豐故事展——在地.上線 On site.On air」,共計吸...

小店永豐故事展3日吸1.4萬人 參與小店激讚:看到全台灣的美好

2025/10/05
林凱洛(左)和MIZZY CHEN和聽講者分享自身經驗。記者沈昱嘉/攝影

小店學系列講座/林凱洛 X MIZZY CHEN:好企劃讓品牌走入人心

2025/10/05
蔡孟仰(左)和葉忠宜分享自己的創業理念。記者王聰賢/攝影

小店學系列講座/蔡孟仰 X 葉忠宜:爆紅秘訣 一把金剪刀翻轉小文具世界

2025/10/04
永豐小店故事展與小店市集、講座與互動工作坊,截至10月4日已累積萬人進場。記者王...

周日永豐小店市集華山最後一日 講座、工作坊、DJ表演以創意翻轉社會

2025/10/04
「成功海銀行」帶來東海岸潮間帶的味道,主力有4款冷凍新品,現場提供試吃。記者王聰...

好咖啡、醜蔬果、潮間帶的海之味一次到齊!永豐小店傳遞在地好味道

2025/10/04
來自花蓮部落的「金喜檸檬」,帶來在地最純粹的好風味。記者王聰賢/攝影

「金喜檸檬」所得捐花蓮災區 永豐小店聽故事、呷在地「以愛傳愛」

2025/10/04
永豐旗下的生態平台DA BOSS亦在現場出攤,伴隨小店克服創業路上的各種難關。記...

第三屆永豐小店市集華山開展 DA BOSS出攤助小店經營過關、輕鬆圓夢

2025/10/04
「山里麵」以樸實的環保包裝加上插畫設計,一一述說在地小農踏實的風土故事。記者王聰...

「小店永豐市集」登場!山里麵、小島停琉、土地工工 以善意連結土地

2025/10/0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