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徐振輔:每次漫步都實現了山的一部分,一旦相遇便永遠錯過

2024/04/12 文/徐振輔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04「往返小山的視野和樂趣」

小山,是地理與心理都不遙遠,想起就能前往。本期收集愛山者反覆造訪一座郊山的經驗:以越野跑的體感,生態愛好者的眼睛,創作者的心境,隨著步道、緩坡或踩踏溪流入山,用開闊的視野眺望城市、海灣與山脈,從中看見尋常卻重要的郊山文化。

——你心中可也有一座重要的小山?

「對一名生態觀察者而言,在實際經驗到什麼之前,每座山都是情人之間的曖昧謎語,它堅持保留所有潛在的答案。」

生態觀察者經常沉迷於步行,但他們不是健行客或登山家,不會依循固定的路徑移動,也很少設定空間上的起點與終點。他們往往像飢渴的獵人在山中反覆徘徊,一面讀取環境的細微線索,一面期待未知的相遇。

我在學生時代無比迷戀蝴蝶,放假一有空就拚命往野外跑,試圖指認每個物種的名字。在擁有自己的機車之前,和美山是我尋找蝴蝶的絕佳去處。這座小山位於台北盆地南緣,緊鄰知名的碧潭風景區,高中的我總愛背一台老舊的二手佳能相機,一大早搭捷運到新店站,沿碧潭吊橋跨越新店溪,一頭鑽進山裡。

從和美山頂可以眺望碧潭。 圖/徐振輔提供
從和美山頂可以眺望碧潭。 圖/徐振輔提供

我幻想自己逃離了城市,但當然,這不是什麼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和美山是廣為人知的運動休憩場所,且地方團體熱衷於環境營造,人工栽植了許多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當菊科盛開時,你會見到大量斑蝶如花瓣般掛在上頭吸吮;抬頭望向樹冠,常有蛺蝶佔領屬於自己的葉片;走入林下,喜好陰暗的蛇目蝶拍動褐色翅膀,像幾片遲遲不肯落地的枯葉。一個小時的夏日漫步,你大概就能觀察到二十種以上的蝴蝶。在我印象中,金三線蝶這種在台灣北部相對稀少的蝴蝶,也很容易在和美山發現。

燦蛺蝶。圖/徐振輔提供
燦蛺蝶。圖/徐振輔提供

除了白天,你也可以選擇夜間漫步。

高中時,我經常在放學後帶上相機跟手電筒,到郊山小徑閒晃,期待目睹蛙類、貓頭鷹、哺乳動物、夜行性昆蟲,或聽見蛇類從枯葉間溜過那令人興奮的沙沙聲。有次夜探和美山時,我決定關閉手電筒,僅憑路燈與月光行走──彼時,幾顆螢火蟲的光點突然從身旁浮現。我心頭一顫,發覺這種生物跟星星或火焰一樣,在黑夜中會散發難以言喻的神聖感。

後來再到和美山看螢火蟲,已是十年之後了。由於我碩士研究的是台灣的螢火蟲復育,那時可以說跑遍了台北各處賞螢地點,而和美山作為近年最熱門的賞螢景點之一,每年四、五月前來觀賞的人潮,幾乎是從新店捷運站的出口,橫越吊橋,一路延伸至步道的盡頭。與十年前不同的是,此刻我關注的對象不再是物種本身,而是人與物種的相遇。從民眾的驚嘆聲以及火光閃爍的眼珠裡,我似乎窺見了自己昔日的倒影。

春夏入夜後的和美山,可以看見大批的黑翅螢與紅胸黑翅螢。圖/徐振輔提供
春夏入夜後的和美山,可以看見大批的黑翅螢與紅胸黑翅螢。圖/徐振輔提供

多年來,我在同一條山徑上數度徘徊,白天或者夜晚,冬季或者夏季,晴天或者雨天。對一名生態觀察者而言,在實際經驗到什麼之前,每座山都是情人之間的曖昧謎語,它堅持保留所有潛在的答案。

我在漫步中叩問,在相遇中得到回應。但所有回應都是短暫的。山會衰變,候鳥會離去,池塘在降雨後混濁,蝴蝶掉下碎裂的翅膀。你的每次漫步都實現了山的一部分,但那是只屬於一時一地,一旦相遇便永遠錯過的一部分。

和美山-建議體驗

◎蝴蝶觀察重點:除了冬天物種較少外,春天到秋天都是到和美山賞蝶的好時機。若想知道名字,不妨帶上台灣常見蝴蝶手冊,或利用《台灣產蝶蛾圖鑑》網路資料庫查詢。實在無法確定也可拍照留檔,上傳至臉書社團請專家解惑。

◎螢火蟲觀察重點:和美山的螢火蟲高峰在四月到六月,物種以黑翅螢為大宗。由於發光行為需要夠暗的環境,所以牠們通常在日落後半小時開始活躍(大約晚間七點),八點後則明顯減少。要注意假日人潮眾多,平日前往更能悠閒觀賞。

徐振輔|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生態愛好者,自由寫作者。近期關注鳥類、蘭花、螢火蟲,樂於探索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著有小說《馴羊記》。圖/徐振輔提供
徐振輔|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生態愛好者,自由寫作者。近期關注鳥類、蘭花、螢火蟲,樂於探索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著有小說《馴羊記》。圖/徐振輔提供

Issue104

《PAPERSKY》總編輯 Lucas B.B.:百爬不膩的靜岡「滿觀峰」,登頂俯瞰駿河灣

《PAPERSKY》總編輯 Lucas B.B.:百爬不膩的靜岡「滿觀峰」,登頂俯瞰駿河灣

2024/04/13
越野跑者江晏慶:觀音山訓練我、養成我,是20年知心伙伴

越野跑者江晏慶:觀音山訓練我、養成我,是20年知心伙伴

2024/04/14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