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1949年之際中國動盪社會的報導攝影:北美館「布列松在中國」亞洲首展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47年與好友創立紀實攝影的指標 —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並於1948年至1949年及1958年兩度造訪中國大陸,拍下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轉變。布列松鏡頭下的一系列攝影作品,也帶領西方世界窺探、理解中國歷經政權更迭的樣貌。
本次展覽展出布列松兩度造訪中國大陸所拍攝的照片,由法國攝影史研究權威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臺灣策展人蘇盈龍共同策劃。兩位策展人根據時序與布列松的行旅足跡,以先後造訪取鏡的城市與遭遇的歷史事件設定各系列照片主題,透過影像順序鋪陳時代的動盪。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布列松的報導攝影作品,凝視並捕捉上個世紀中國的轉變與遞嬗,亞洲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於攝影畫面中隱然可見,展覽具有綴補臺灣文化脈絡的重要意義。」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五百萬本的美國《生活》(Life)雜誌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1948年12月3日布列松初抵已遭人民解放軍包圍的北平(1928年更名北京),隨著圍城情勢日益險峻而在12月15日離開、轉往上海。
在北平不足半月的日子裡,布列松共拍攝了26捲底片、超過900張的照片,這一系列照片隨後在《生活》雜誌1949年首刊號以〈北平的最後一眼〉為名刊登專題,在國際間廣為流傳。離開北平的布列松,隨後輾轉行經上海、杭州、南京、香港等城市,在九個月之內見證了上海金圓券風暴、國共兩黨南京協商破裂後國民政府自南京撤退、解放軍進駐南京等歷史事件,並用他的鏡頭捕捉時代巨輪下的軌跡。
1958年,念念不忘中國的布列松再訪北京與上海。時逢共產黨「大躍進」發起之時,布列松見到的中國已與十年前氛圍大大不同。在中共當局的安排陪同之下,布列松側拍了如建國慶祝遊行、學生參與挖建游泳池等畫面。這系列照片向國際展現了中國歷經政權更迭的不同面貌,引起國際關注。面對劇變的時代,鏡頭下掌握複雜的人物與社會情境,動盪不安,但畫面仍維持一貫的嚴謹構圖;系列紀實照片相互獨立,展現布列松著名的「反紀錄式」的攝影特色(anti-documentary style),冷靜而中性地捕捉歷史瞬間的人物形色。
此次展出對與先前巴黎展出,新增約40件的原版相片,並首度展出電報、印樣、原版雜誌等檔案文件。此一歷史檔案在北美館展出,在數量及規模上均最為完整,並成為全球巡迴首站,後續將巡迴北京、米蘭等地。配合展覽開幕,策展人費佐特別錄製專題講座,介紹布列松當時至中國的拍攝背景。影片將在6月20日開展當日晚間9點30分於北美館Youtube官方頻道進行公開首播。
關於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1947年與好友創立紀實攝影的指標—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1948年更在印度因緣際會拍下甘地(Ghandi)遇刺前的最後身影與葬禮,隨後布列松兩度造訪中國大陸,拍攝中國政權更迭的紀實影像。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見證時代的攝影作品,奠定他報導攝影大師的地位。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
展期|2020.06.20-2020.11.0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A展區
備註|基於借展單位作品規範,本次展覽全面不開放閃光燈攝影
最新文章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6月松菸登場:一腳踏入18位印象派大師巨作,5公尺巨幕沉浸式藝術體驗
2021/04/16華語歌詞症候群/捕捉情感裡每一次忽明忽滅火光的李焯雄
2021/04/14專訪《當男人戀愛時》邱澤:想角色所想的,然後走路,你會走到他的姿態,你跟他之間的甜蜜點
2021/04/13揮下正義大旗之前,我們能理解多少──台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的人間絮語
2021/04/08專訪劉若英/從為愛痴狂走到各自安好的孤單代言人
2021/04/07我與熱衷買房的父親──台灣紀錄片《買房子賣房子》鏡頭下的世代對話與衝突
2021/04/07台灣的高山,帶我進入異世界——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的深情凝望
2021/04/02限量「常玉」餐酒tasting menu登場:史博館攜手unDer Lab劉欣蓓操刀,細膩演繹傳奇人生與畫作
2021/04/01跟著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重新注視海洋:不只是男人的海,更是台灣人的海
2021/04/01鄒駿昇策劃《Home Town Taiwan》線上插畫展:集結湯士賢、洪添賢、米力共33位台灣插畫家,疫情下溫暖問候全世界
2021/03/3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3檔展覽登場,600幅珍稀臺灣影像曝光、「塵與時」世界巡迴終站
2021/03/30政治正確的打開方式:Netflix自製劇《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
2021/03/29國片《複身犯》的人性思辨,失去社會連結的當代孤獨
2021/03/29編劇王瑋/Netflix影集《母女姊妹花》:為居於次位的女性處境發聲
2021/03/25華語歌詞症候群/後來、記得、分手快樂⋯⋯那些把演唱會變成巨型KTV的冠軍單曲
2021/03/24【青宅愛看劇】日影《淺田家!》致徬徨的自己:自我成長的回眸,真摯動人
2021/03/24專訪阮劇團《十殿》編劇吳明倫:從神怪到人間,在當代劇場召喚台灣五大奇案的靈魂
2021/03/22什麼是「適當量」?剛好才是最好,適量製造時代來臨
2021/03/1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