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是社會裡的多數嗎?全球首部互動電影《晚班:late shift》將告訴你答案

2020/07/07 家安老師

全球首部互動電影《晚班》徹底顛覆觀眾的觀影經驗。 圖/lateshift-movie.com
全球首部互動電影《晚班》徹底顛覆觀眾的觀影經驗。 圖/lateshift-movie.com

如果你會好奇,《駭客任務》中Neo選擇藍色藥丸的結局會是如何,你一定會喜歡互動式電影!互動式電影讓觀眾可以在播映期間發揮積極作用,通常以「投票」做為最直接的方式,而帶有「民主」的味道──互動式電影始祖《Kinoautomat》(1967)正是以這種「民主」諷刺民主。以多數決左右劇情,但無論觀眾如何選擇,總是走向相同結局,藉此帶出人們並非真的有選擇,只是看似有選擇的寓意。

互動式電影躍過了觀眾呆坐、被動接受資訊的界線,讓人有更高的自由度與控制感。科技的進步更讓我們不需共處一室,亦能透過網路做出雷同的體驗──於是我們必須問:我們還需要走進劇院嗎?《晚班》,恰是面臨這樣的挑戰。

(以下評論涉及電影結構與簡單劇情)

一人一台手機,宣告你的選擇

其實《晚班》早在四年前於歐美劇院播映,也有眾多遊戲平台推出同名作品。今年(2020)因為疫情,劇院除了減少場次、更採取梅花座配置,種種因素下,理應快速下片的《晚班》卻近乎天天爆滿,甚至有許多觀眾選擇「二刷、三刷」。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互動式電影《晚班》以數學系學生Matt作為觀眾主要視角。
 圖/lateshift-movie.com
互動式電影《晚班》以數學系學生Matt作為觀眾主要視角。 圖/lateshift-movie.com

「你看起來不像是泊車的。」《晚班》以數學系學生Matt為主要視角,從他在警衛室的輪班開始,展開一趟深夜冒險之旅。原先平靜的夜晚,因為一起竊案而失去控制。觀眾會使用手機,在一次次的抉擇中,拉高或降低面臨的風險 —— 而這正是Matt所擅長的。

故事一開始,鏡頭特地帶到Matt手上的這本《演算法博弈論》(Algorithmic Game Theory),讓觀眾知道他對「算計」相當在行。其實銀幕內外,我們都在做著算計──Matt計算著哄抬喊價還能得標的機率,而觀眾的我們則在計算「哪個選擇」更符合自己的想法。

戲院的多數決,看見「意志的總和」

是要避免風險?或是增加利益?在在做出選擇後我們漸漸發現選擇與整體劇情的落差,正逐漸累加擴大。多數決而成的眾意(Will of all),是當下個別意志的總和而非普遍意志(General will)。隨著180個抉擇後的鼓掌、驚呼、慘叫,甚至在「結局產生」之後,連銀幕斗大的字句都在問我們:這是「你」想要的結局嗎?

觀眾會使用手機專屬APP,在台下透過「按鍵」投票決定劇情的走向。 圖/lateshift-movie.com
觀眾會使用手機專屬APP,在台下透過「按鍵」投票決定劇情的走向。 圖/lateshift-movie.com

《晚班》片頭寫著: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好比棋局裡的棋子,和諧穩定,意義深遠且無窮無盡。或許。或許從遠處看是如此;但走近一看──哇!我看到的都是行屍走肉般的傀儡、零散自私,而且群龍無首。──他們從不觀察、從不思考、從不相遇。

不似《Kinoautomat》,《晚班》有著公開的腳本與寫定的七種結局。電影播映期間,經歷過兩輪選擇後,我們不會質疑「變化」的可能性,而會思考「為什麼沒有走向美好結局?」「我真的不屬於多數嗎?」

「你只是需要那些數字,讓你安心一點。」──凌梅

多數決的機制,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決策方法。從小到大,我們習慣讓比較多人的方案成真、得票率比較高的人獲選;也常因為投票結果,讓自己感到滿足或難過。「這是遵從一人一票規則做出的決定,所以是民主的。」的說法從不成立,儘管投票本身有高度的儀式性,但並不保證能呼喚出「民主的聲音」,而不淪於數字統計。眾人的意志,仍需我們更深刻地去聆聽與共識。

當我們選擇再次相信選擇

自由地抒發愛心、沒有統治、殘忍和嫉妒。幸福的生活,這樣的世界是有可能實現的!它唯一期待著的是:人類應該抱有創造這個世界的理想。

單機、線上或現場的《晚班:late shift》,帶給體驗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而我認為,現場版本帶給人們的,有它最真實且重要的啟發,使得人們願意二刷、再刷劇院體驗──那就是對於「共好」、對普遍意志的追尋。

這份美好,無關於你是否閱讀完這篇評論。極力推薦你,在下檔前親身體驗《晚班》。 圖/lateshift-movie.com
這份美好,無關於你是否閱讀完這篇評論。極力推薦你,在下檔前親身體驗《晚班》。 圖/lateshift-movie.com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還在喝心靈雞湯?這次,用《1/2的魔法》讓半熟的我們長大吧!

不談新潮,談舊病:電影《阿基拉 AKIRA》裡的陽剛創傷

最新文章

新北市美術館月底開幕,劉和然董事長在記者會上期許這是一個全民的美術館。圖/王聰賢...

新北市美術館開啟市民美學新頁 董事長劉和然:在地與世界交匯的全民藝術平台

2025/04/24
從選美比賽到傳統祭儀!「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用影像對話身分認同與文化...

「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MoCA登場!以錄像探索原民身份文化

2025/04/24
創作才女 LÜCY 第二張專輯海內外好評不斷,《晚安巡演》足跡遍布12個城市並持...

比專輯更私密的演出!才女 LÜCY《晚安巡演》6/20 Zepp New Taipei開唱

2025/04/24
2025臺北文學季4/19剝皮寮開展!一起思考「幾個波浪號才對~」

2025臺北文學季4/19剝皮寮開展!幾個波浪號才對~探索訊息的多義性

2025/04/24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以四檔展覽揭開序幕!其中由新北藝術團體「新店男孩」攜手年輕藝術團...

新店男孩《Don’t Worry, Baby》新北美登場!攜手XTRUX建構虛實流域

2025/04/23
礁溪老爺酒店年度企畫「閱讀與旅行--12位旅人,12場文學行動」,多位講者出席記...

環遊世界80盤 詹宏志:從廚房遠眺美食的地平線

2025/04/23
李安最具自傳色彩的系列作!國家影視聽中心特別放映「父親三部曲」,金馬影帝郎雄精湛...

李安「父親三部曲」影視聽中心5月登場!郎雄精湛演技再現大銀幕

2025/04/23
詩人吳晟出版新書,是他對土地對樹木的深情。圖/有鹿提供

詩人吳晟半生不忘種樹 新書以詩、散文、政策 與樹約定

2025/04/22
圖/noii noii提供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洪建全基金會HONG×RIJKSAKADEMIE國際駐學計畫首次成果發表,藝術家...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