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生】《社群動物》的求生術與《美利堅網紅帝國》的民意起伏
時至今日,社群網路改變了資訊的流通,讓不只是訊息(message)聯繫、連多媒體內容(content)的產製和傳輸都分散化。這場革命的影響深遠,堪比電視在20世紀中期重塑了全人類的生活。而這當中,有件事從此變得不一樣了,那就是名人與追隨者們的關係。
不論世代,網紅都是累死人的職業
去年底在台北光點舉辦的「美麗新世界」影展,其中一部紀錄片《社群動物》(Social Animals)拍攝三位在instagram上建立自我的美國青少年,從他們的秀自己、找到大眾魅力、到難以掌控「輿論」的陰晴起伏不定,被捧上浪尖又重重推落地……新世紀「名人」的難為,從這些開大車的小孩所受到的驚嚇,便不難察覺。
另一部在Netflix上的紀錄片《美利堅網紅帝國》(The American Meme)則是拍攝五位成年名人。其中除了話題名媛出身、成功轉型時尚品牌教主的芭莉絲.希爾頓之外,皆是靠著敢玩敢搞笑、或離經叛道的創意博得名氣,進一步在社群時代的全新資本規則中立足,或輕佻、或拼死掙扎求生存的新世代網紅。
名氣來自大眾,但大眾永遠餵不飽
我還記得去年看完,覺得《社群動物》的孩子們活得好累,《美利堅網紅帝國》的大人們則是生命好空。儘管這正是導演要給觀眾的印象,但兩部片都點出了:如今是名人「可以」、也「必須」直接面對粉絲的時代。過去,明星的光環是媒體給的,是經紀公司和公關幫忙過篩、淬煉成的。如今變「民主」了,競爭卻是更激烈,創作要推陳出新,形象和存在感要一直費心維持,搞笑或搞怪要越發誇張,而且這一切轉動的頻率,比過往的世代高出好幾倍。
也因為你的地位來自「庶民」,這當中永遠會存在一個矛盾:人們想看到自己認同的,或可以投射自我的小人物成功──但一旦真正「辦到」那一瞬間,你就不再是「他們」之一了。他們的為你高興,很快就會變質為羨慕,甚至嫉妒。
此去千里是何處?未知的疆域沒人能想像
當崇拜你的人認為,你的今天是他們給的,只要一個不小心,他們就會想收回。在《美利堅網紅帝國》裡,兩位把自己奇觀化(但又沒辦法「生意人」化)的青年網紅,都顯得歷盡滄桑,被迫扮演一個時時刻刻抓住粉絲胃口的角色太久,最後已不只是「不像自己」,而是厭惡極了那個分身。
當這一切放不下、撐不久,如果有天想擺脫也擺脫不掉,這些新世代的「做自己」的表率和影響者(influencer,即「網紅」的英文用詞)們,要如何辨識自己?又能怎樣遇見他人?這或許是「社群網路會把世界帶向何方」這個超級大哉問底下的一百個小問句之一吧。
最新文章
恆春人,生活什麼事都用唱的:南半島珍貴無形文化財「恆春民謠」的續唱傳奇
2021/03/05傳統宗教、多元語言、口述歷史——金馬獎超強新人,《南巫》導演張吉安的20年沈潛
2021/03/04汲取日系養分、吼唱台灣史,下一個世代的音樂:珂拉琪
2021/03/03專訪演員陳姸霏:既然我人已經在這裡,就做好這裡的事
2021/03/02確定全台巡迴!《奈良美智特展》不只台北場,7、11月移師台南與高雄
2021/02/26不屑道德的批判,耽溺自負的浪漫:作家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2021/02/25【機智的韓劇生活】《驅魔麵館》與《梨泰院Class》:賣吃的從來就只是個幌子,真正賣的是熱血
2021/02/25影評人雀雀/《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展現當代台灣女性創業浮世繪
2021/02/24【青宅愛看劇】能樂、摔角、爭家產?編劇宮藤官九郎全新作品《我家的故事》
2021/02/23【華語歌詞症候群】在愛情裡敲響警鐘,寫給別人也告解自己的李宗盛
2021/02/2170年代「美國夢」的虛無:看電影大師勞勃阿特曼經典作品《賭途分叉點》
2021/02/21只要是人,總有些怪怪的地方吧:日劇《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
2021/02/18翻拍劇的「教科書」:韓劇《哲仁王后》的高收視並非偶然
2021/02/17蔣勳書寫臺靜農,點捺頓挫間的生命美學
2021/02/16專訪演員李霈瑜/大霈:等待機會的時候就好好地充實自己,踏實地慢慢走
2021/02/16村上春樹深愛的傳奇咖啡店——《大坊珈琲店手記》:一杯又一杯地沖著咖啡,是這樣的38年
2021/02/16天空的浪漫想像從何而來?《天空地圖》:看見想像的、光怪離奇的、近代科學性的追尋與渴望
2021/02/15前蘋果首席工程師:iPhone之所以魅力無限,不只是「除錯」,而是「創意競擇」
2021/02/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