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生】《社群動物》的求生術與《美利堅網紅帝國》的民意起伏

時至今日,社群網路改變了資訊的流通,讓不只是訊息(message)聯繫、連多媒體內容(content)的產製和傳輸都分散化。這場革命的影響深遠,堪比電視在20世紀中期重塑了全人類的生活。而這當中,有件事從此變得不一樣了,那就是名人與追隨者們的關係。
不論世代,網紅都是累死人的職業
去年底在台北光點舉辦的「美麗新世界」影展,其中一部紀錄片《社群動物》(Social Animals)拍攝三位在instagram上建立自我的美國青少年,從他們的秀自己、找到大眾魅力、到難以掌控「輿論」的陰晴起伏不定,被捧上浪尖又重重推落地……新世紀「名人」的難為,從這些開大車的小孩所受到的驚嚇,便不難察覺。

另一部在Netflix上的紀錄片《美利堅網紅帝國》(The American Meme)則是拍攝五位成年名人。其中除了話題名媛出身、成功轉型時尚品牌教主的芭莉絲.希爾頓之外,皆是靠著敢玩敢搞笑、或離經叛道的創意博得名氣,進一步在社群時代的全新資本規則中立足,或輕佻、或拼死掙扎求生存的新世代網紅。
名氣來自大眾,但大眾永遠餵不飽
我還記得去年看完,覺得《社群動物》的孩子們活得好累,《美利堅網紅帝國》的大人們則是生命好空。儘管這正是導演要給觀眾的印象,但兩部片都點出了:如今是名人「可以」、也「必須」直接面對粉絲的時代。過去,明星的光環是媒體給的,是經紀公司和公關幫忙過篩、淬煉成的。如今變「民主」了,競爭卻是更激烈,創作要推陳出新,形象和存在感要一直費心維持,搞笑或搞怪要越發誇張,而且這一切轉動的頻率,比過往的世代高出好幾倍。

也因為你的地位來自「庶民」,這當中永遠會存在一個矛盾:人們想看到自己認同的,或可以投射自我的小人物成功──但一旦真正「辦到」那一瞬間,你就不再是「他們」之一了。他們的為你高興,很快就會變質為羨慕,甚至嫉妒。

此去千里是何處?未知的疆域沒人能想像
當崇拜你的人認為,你的今天是他們給的,只要一個不小心,他們就會想收回。在《美利堅網紅帝國》裡,兩位把自己奇觀化(但又沒辦法「生意人」化)的青年網紅,都顯得歷盡滄桑,被迫扮演一個時時刻刻抓住粉絲胃口的角色太久,最後已不只是「不像自己」,而是厭惡極了那個分身。
當這一切放不下、撐不久,如果有天想擺脫也擺脫不掉,這些新世代的「做自己」的表率和影響者(influencer,即「網紅」的英文用詞)們,要如何辨識自己?又能怎樣遇見他人?這或許是「社群網路會把世界帶向何方」這個超級大哉問底下的一百個小問句之一吧。

最新文章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