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喜歡原始自然的不完美,衰敗與生長同時存在——專訪香港藝術家羅士亷「依伴〈Being There〉」陶藝個展

2020-10-12 22:04 沈佩臻

香港藝術家羅士亷在台北舉辦依伴〈Being There〉個展,展出逾60件作品。...
香港藝術家羅士亷在台北舉辦依伴〈Being There〉個展,展出逾60件作品。 圖/沈佩臻攝影

沿著熱鬧古樸的迪化街,轉彎進入巷弄、甩開市井喧鬧,拾級而上通往二樓,靜謐通透的二富室藝文空間正展著香港藝術家羅士亷(Chris Lo)的依伴〈Being There〉陶藝個展。一件件絕美作品,有形單也有成雙,有些看似衝突卻不失平衡,濃縮進這些歲月裡香港騷亂不安的情緒與沉澱後的人生觀,也可一窺創作生涯30年的幽微轉變。

依伴〈Being There〉的誕生,始於羅士亷移居台灣後的感受,「我相信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關係存在於人海中,台灣是很開放的社會,能夠接受不同種類的關係,呈現出大同社會的美好樣貌,因此想透過捏陶嘗試把關係做出來。」羅士亷以實用性高的花器開始,思考如何呈現每一段關係,以及背後的故事。

羅士亷依伴〈Being There〉個展作品之一。 圖/沈佩臻攝影
羅士亷依伴〈Being There〉個展作品之一。 圖/沈佩臻攝影

「有些花器是兩個一組,有些多個一組,看上去高矮胖瘦未必相同,但再仔細觀察表面處理手法、整體造型等特徵是很容易找出共通點;關係是很微妙的,可能從外在看似發生衝突,內心卻不一定,之間可能已經找到彼此接受的調和狀態。」陶器創作在羅士亷手裡看似優雅悠緩、水到渠成,實已與水、火、窯、時間和感受產生諸多變化,全來自這幾十年的經歷,包含年輕時透過繪畫啟蒙藝術細胞,卻一頭栽進陶藝世界;他向來聚焦實用性,也曾創作充滿反叛反諷性格的裝置藝術,每個能量與靈感都通過他的好奇與觀察疊加在一起,並以自己的語言訴說。

作品看上去高矮胖瘦未必相同,但仔細觀察表面處理手法、整體造型很容易找出共通點,傳...
作品看上去高矮胖瘦未必相同,但仔細觀察表面處理手法、整體造型很容易找出共通點,傳遞出羅士亷對關係的觀察。 圖/沈佩臻攝影

羅士亷透過雕塑藝術傳遞「每一段關係都存在著考驗」的概念。
 圖/沈佩臻攝影
羅士亷透過雕塑藝術傳遞「每一段關係都存在著考驗」的概念。 圖/沈佩臻攝影

羅士亷隨手拿起另一件作品,是展覽中唯一沒有功能性的陶藝品,像這類型的雕塑藝術也是他的創作強項之一,傳遞著每個人生階段的所思所想,他說:「這件小型雕塑作品其實也存在著『關係』概念,每一段關係都存在著考驗,你要順利通過這些關卡,一路上要有許許多多的調整才行。」外表不規則凹凸的陶棒上,套著一個陶圈,把玩者需要動腦思考才能順利將陶圈通過。

羅士亷希望在作品中呈現出原始自然的不完美,裡面有衰敗、有生長,兩者同時存在著。 ...
羅士亷希望在作品中呈現出原始自然的不完美,裡面有衰敗、有生長,兩者同時存在著。 圖/沈佩臻攝影

你會發現,羅士亷大部分的作品不會上釉,外表多是運用不同顏色的陶土製作,想藉此呈現出陳舊歷史的時光感,「我不喜歡完美,所謂的完美很多時候是假的,我更希望呈現原始自然,裡面有衰敗、有生長,兩者同時存在。」羅士亷近幾年的作品開始慢慢融入人生觀「做任何事情不要留有遺憾」,他認為這句話不只是藝術,也包含人生,想陪家人就不要等、想做陶就用心做到最好,沒融入生活與靈魂的作品無法感動到人。

羅士亷在香港教陶藝、個人創作超過30年,並參與多國駐村藝術家計畫。 圖/羅士亷提...
羅士亷在香港教陶藝、個人創作超過30年,並參與多國駐村藝術家計畫。 圖/羅士亷提供

羅士亷去年先飛到台北生活,最終選擇在南部落腳,創立工作室。「剛開始搬來台北,覺得和香港有點像,步調忙、壓迫感重,有很多香港人不介意,選擇待在大城市裡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對我來說,反而想要多一點時間、空間,專注於陶藝創作上,後來與伴侶結婚後,就決定搬來高雄。」羅士亷過往在香港時,總是從早到晚忙於教課、工作,連三餐也常常囫圇吞棗,來到台灣,他才發現原來時間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上,終日高速旋轉的陀螺終於緩下來,得以充飽電,積累創意能量。

羅士亷的香港工作室,他在這裡教學生陶藝課,夜晚下課後再自己創作到半夜2、3點。 ...
羅士亷的香港工作室,他在這裡教學生陶藝課,夜晚下課後再自己創作到半夜2、3點。 圖/羅士亷提供

「我相信藝術本來就有治療作用。」羅士亷來台灣不久後,香港爆發反送中大遊行,這場抗爭撕裂著皮開肉綻的民眾與社會,也包含遠在異鄉的他,「很多家人、朋友都在那裡,整個社會氛圍十分瘋狂,自己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nothing you can help的感覺讓人很焦急,陶藝在過去一年發揮了重要的角色,讓我整個人專注在工作室裡,從內心調整起自己。」羅士亷摸著陶捏著土,隨著時間慢慢沉澱心情,感悟到:「當你無法改變外界環境時,只能改變自己,同時將好的、美的東西呈現出來,分享給他人,試著用正向角度去生活。」這半年,羅士亷創作出60幾件忠於內心、與過往不同的作品,都能在依伴〈Being There〉個展看得到。

羅士亷透過土本身質地顏色、刻鑿挖取等方式增添細節,同時展現出質樸無華的時間感。 ...
羅士亷透過土本身質地顏色、刻鑿挖取等方式增添細節,同時展現出質樸無華的時間感。 圖/沈佩臻攝影

羅士亷 依伴〈Being There〉個展

時間:即日起至10/15周四

地點:二富室藝文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巷2號2樓)

關於 羅士亷(Chris Lo)

羅士亷,香港藝術家,從事陶藝、混合媒材(mixed media)、裝置藝術等創作超過30年,現居台灣高雄,創立大陶工作室(Cobo Ceramic Workshop)。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參與多國駐村藝術家計畫,作品獲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陶藝館及美國科勒藝術中心(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收藏。

推薦閱讀

視覺藝術家鄒駿昇:滿街的人都在講夢想,卻沒人談論你得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情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在最危險的時刻做好準備,趁燈都熄滅時,有個新的開始

最新文章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4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呈現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0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2024粉樂町臺北當代藝術展」重新回歸!邀集15組國內外藝術家以「AWAKE ...

「2024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登場!集15件作品創造城市「AWAKE一道光」

2024/04/12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挑戰虛擬載體的創作能量,開啟實體...

全新「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首展「卷積」以3件新作挑戰虛擬創作能量

2024/04/11
現正上映的《莎莉Salli》不只邀來李英宏操刀電影配樂,更找他來擔任電影第二男主...

愛情喜劇電影《莎莉Salli》李英宏操刀配樂挑戰全新曲風!主題曲MV上線

2024/04/10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4月19日上映。圖|好威映象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以88分鐘梳理現代愛情的矛盾關係

2024/04/10
日本新生代平面設計師、插畫家Yunosuke首度海外個展「FAR COAST」 ...

日本新生代插畫家Yunosuke海外首個展「FAR COAST」 4/3-4/21 台北boven登場

2024/04/03
香奈兒基金會2024 NEXT Prize 全球10位當代藝術家獲獎。圖|香奈兒

香奈兒基金會2024NEXT Prize得主公布!10位當代藝術家體現CHANEL促進創新的使命

2024/04/03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澎湖開拓館展出。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

奈良美智澎湖3/29開拓館登場!陶器作品首度來台展出

2024/04/03
威雙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即將開幕!全新創作首度公開,公共活動聚焦於島嶼思維...

2024威雙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4/20亮相!全新創作首度公開

2024/04/02
無論何時何地,有她在的地方,都會因她燦爛的笑和靈動的舞蹈熠熠生光。以身體為家,創...

身體家葉名樺:凝視真實裡那些細微,美就在我們忽視的慣常之中

2024/04/01
對形容事物所創辦人蔡東宏與許琇鈞來說,居住於三重、在三重工作的他們,生活未必在他...

形容事物所蔡東宏、許琇鈞:走在三重,平凡的日常風景即是靈感之地

2024/04/0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