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影集版:30年後的翠華中學,一場探索「我是誰」的世代旅程
但說世上的完結篇永遠是另一個開始 ,但我知道在這裡永遠沒有續集。—— 安溥/Angel Falling To Hell(返校主題曲)
經歷《返校》遊戲、改編小說、電影版、實境體驗展,觀眾對這段發生在翠華中學的故事不再陌生,那時主角們的敘事讓觀眾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事件真相,更掀起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討論熱潮。如今事實已然揭曉,這次由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發行的影集版,我們又該把目光聚焦在誰身上呢?
相較「學姐」方芮欣墜樓身亡的1960年代,《返校》影集版發生在1999年解嚴後的校園。「學妹」劉芸香自英國歸來,因為喜歡民風純樸的地方來到金鸞鎮,然而,母親的冷嘲卻揭露故事背後的不堪。「你該不會還在想著寫什麼詩吧?再寫能幫媽留住你爸嗎?」父母離異的芸香,長期處在母親的不當教養中,如同《返校》的輪迴,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遙遠共鳴。
年少即表現出強烈文藝天賦的芸香,總是被師長誇讚「外縣市比賽一樣會得名」,卻因為母親的責罵而失去信心。「妳是媽媽的孩子,別人怎麼看你就是怎麼看媽媽。」急欲掙脫家庭束縛的芸香,用違反學校常規的叛逆來代償年少的迷惘,而在校方層層封鎖的涵翠樓遇見學姐。
班上的代理班導沈華說:「重點是,這是你自己,看你自己的樣子。」《返校》影集版的前二集標題〈鬼〉、〈我是誰?〉揭示了影集的核心命題「自我概念」與「自我認同」。自我概念包含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自我認同則是對自己進一步的肯認,而在新學校,芸香因為叛逆而被「最重規矩的忠班」同學貼上「你是鬼」的概念標籤,但對芸香而言,她所認同的自己,或許還是一個身為人卻感到抱歉的高中少女。
一個人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概念,會隨著接觸新的人、事、物與境遇而改變。「接下來,換你幫我。」《返校》第三集開始,學姐芮欣附到了芸香身上,觀眾除了期待人鬼之間的互動以外,兩人個性與年代差異更是一大看點。世代差異有助於社會的轉型正義嗎?不同的際遇又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接下來的5集,就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