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3檔展覽登場,600幅珍稀臺灣影像曝光、「塵與時」世界巡迴終站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一路見證臺灣建築史與交通史,2014年7月由文化部指定修復再利用,即日起至4月18日試營運,一次推出三展登場預展,4月20日正式開展。首檔臺灣攝影策劃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由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林宏璋策展;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則由現任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劃總監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記錄臺北館文資修復歷史的常設展「跨・交・通」,同時開放展出。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600幅珍稀早期臺灣影像首度曝光
以鏡子做為攝影的隱喻,「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從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視角,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臺灣攝影史脈絡,並邀請9位當代攝影家以「藝術研究」計畫介入,作為展覽脈絡的回應與補遺。
展覽中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臺灣影像,出生於英屬殖民地的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英籍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以及開業於香港的華人攝影師賴阿芳(Lai Afong)等,為19世紀最初記錄下臺灣的攝影家。展覽中最早的臺灣影像,可追溯至聖朱利安.愛德華茲所拍攝的一系列臺灣原住民的肖像(1869-1870)。
本次展出的數本寫真帖中,隱含著多重的殖民與觀看角力關係,像是《臺灣和澎湖群島的回憶》在甲午戰爭後的1896年出版,佚名的拍攝者以旁觀者視角,如實呈現清領時期臺灣的傳統生活與社會樣貌;1914年發行的《臺灣寫真帖》則記錄下臺灣各地風土民俗。日治時期臺灣人於各地開設的寫真館,如「二我寫真館」、「林寫真館」、「金淼寫真舘」等,呈現另一種政權治理下的攝影視角。戰後臺灣的第一代攝影家郎靜山、彭瑞麟、鄧南光、洪孔達、張才、李鳴鵰等所拍攝的時代地景及日常生活影像,則萌發了具有自我意識的攝影觀察,攝影也逐漸成為一種掌握社會脈動及具現創作意識的載體。
同時,「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委託9組當代藝術家:陳敬寶、高俊宏、張乾琦、曹良賓、梁廷毓、陳飛豪、NIJ鬼島踏查日記、新加坡影像研究學者莊吳斌,以及菲律賓藝術家希林.施諾(Shireen Seno),以「藝術研究」計畫方式展出,轉譯或重新詮釋攝影資產,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探究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高俊宏以約翰.湯姆生《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中的福爾摩沙(臺灣)旅記部分為本,攜手高雄甲仙在地「湯姆生之路」研究者游永福,共同組織現地考察。陳敬寶從彭瑞麟擺盪於「純美術」(fine art)」與記錄之間的兩種攝影取徑出發,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曹良賓則以鑽研英國人喬治・尤維達爾・普萊斯(George Uvedale Price)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時遭遇的困境為起點,歸納出幾組關鍵字,如圖書、檔案、分類、典藏、價值等,並透過錄像的方式再現及轉化。
亞洲唯一一站「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神秘灰塵紀錄照片引發思考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已於3月8日搶先開箱重要展品,展覽巡迴全球6座城市,曾於巴黎Le Bal多媒體藝術中心、倫敦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Gallery)、加州攝影博物館等國際重要藝術機構展出。「塵與時」以一張曼雷拍攝杜象作品的神秘灰塵紀錄照片為引,思考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包含西方攝影史上許多知名的影像創作者與代表作品。
展覽由國際知名英國策展人、現任美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展覽企劃總監大衛・卡帕尼策展,臺灣為「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全球巡迴的亞洲唯一一站,亦是自2015年世界巡迴展以來的終站。疫情之下,策展人大衛.卡帕尼也透過預錄影片,歡迎臺灣觀眾前來看展。策展人表示,透過〈灰塵滋生〉這幅影像,以及它與其他為數眾多的攝影作品之間的關係,也許就能講述一個跟過往的一百年有關的動人故事。
常設展「跨・交・通」:呈現建築更迭歷史、古蹟修復歷程
常設展「跨・交・通」回顧「臺北館」走過的歲月足跡與修復再利用歷程。1937 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為二戰前臺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設計風格為和洋混合風格的「興亞式」建築,其特徵為現代簡潔屋身、日本趣味裝飾及東方樣式屋頂塔樓。戰後歷經「臺灣航業公司」和「臺灣省公路局」(「交通部公路總局」前身)。「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進駐,使其轉型為推動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傳承、發展、溝通、跨域及跨國交流的類美術館空間,其在空間利用功能幾度轉變間, 仍持續扮演「跨域、交流、溝通」的關鍵角色,賦予了古蹟以富含人文價值的新生命。
展覽資訊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日期|預展 3/25 至 4/18(採線上預約制)
正式展出 4/20 至 8/1
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1、302、303、305展覽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日期|預展 3/25 至 4/18(採線上預約制)
正式展出 4/20 至 7/11
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201、202、203展覽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