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主題展《臺灣的模樣》:67位攝影家、350件作品,以歷史影像尋找「臺灣氣口」
接續首檔臺灣攝影策劃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即日起推出全新臺灣攝影主題展《臺灣的模樣》,年代橫跨 1935 年至 2010 年,集結張才、柯錫杰、劉安明、鄭桑溪、王信及瓦歷斯.拉拜等 67 位臺灣攝影家,共 350 件攝影作品,策展人黃建亮從臺灣這片土地出發,回看這段歲月中被臺灣攝影家一一記錄下來的日常生活、習俗儀式與時代軸線。
走進展間,由攝影家莊明景所拍攝的玉山景象作為開場。策展人黃建亮表示,因展出作品豐富,配合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空間規劃,以靜態攝影原作與動態數位呈現平行展示及呼應,是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則說,《臺灣的模樣》精選 75 年歲月的臺灣模樣,觀者會在攝影中看見臺灣,也照見自己,連結深刻情感,每一項作品展現出臺灣社會、人文及生活經驗的獨特性,擁有「愈在地化,愈國際化」的精神。
「攝影是時間濃縮的媒介,很適合揉捏出臺灣氣口。」策展人黃建亮企圖以數十位攝影家的點狀作品,連成更有重量感的線與面,透過大量影像談論臺灣文化發展,以及關注過往較少被重視的臺灣攝影家們。《臺灣的模樣》展覽突破傳統攝影較為平面化的展出方式,展場運用大型投影、燈箱等裝置呈現,展間外廊道則搭配時間軸地貼,帶領觀眾走在影像與時光交織出的臺灣土地風貌,而廊道上所放置的輸出影像作品,可供觀眾自由翻閱,引人觸發翻閱相簿的手感。
「好的攝影作品,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引發思考。」策展人黃建亮此次設定風景、人物、活動與事件為主題,分為「我們所在」、「我們日常」、「我們儀式」及「我們走過」四大展區,勾勒出平穩靜好的地貌景觀、日常即景、風俗信仰,與歷史上動盪不安的時代印記,做為探尋臺灣文化脈絡的四個重要維度,「臺灣文化龐大且明顯存在,同時又若有似無,攝影是很棒的黏著劑,在展覽中對於臺灣的想像,會以不同姿態存在於大眾的腦海中。」他希望透過展覽對臺灣這片土地與人民、核心價值與主體性拋出問號,引發反思。
《臺灣的模樣》展覽資訊
時間|即日起至12/5(日)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參觀方式|實施分時分流方式入館參觀,採提前預約登記,並視容留人數情形,彈性開放現場民眾入館,更多資訊請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官網。
展覽新訊
最新文章
-
攜手deca joins鄭敬儒、杜哲欣!楊世暄個人首張實體EP《普通活著》11/28發行
2025/11/24 -
2025金馬獎得獎電影15選!年度必看片單
2025/11/24 -
泰國編舞家塔那波・維魯拉庫 Thanapol Virulhakul:感知先行!我的身體幾乎抵達
2025/11/24 -
2025草率季「無限柔軟」11/21-23華山登場!400+國內外創作者靈感大碰撞
2025/11/21 -
《Input > Unknown》台中勤美術館登場!何理互動以偏光鏡重寫觀看視角
2025/11/21 -
中壢事件為背景《那張照片裡的我們》正式預告曝光! 最強主播盛竹如帶領觀眾重返1977
2025/11/21 -
2025 Camping Asia 打造一場跨域的表演藝術盛會
2025/11/20 -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聯展《山之所藏》12月登場!以山為靈感重構創作語言
2025/11/20 -
2025「靈動的目光」光雕再現南美館,綻放最臺南的文化能量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