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重新注視海洋:不只是男人的海,更是台灣人的海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受疫情影響,上映擱置一年,今年四月滿滿蔚藍的海水終於染浸在大螢幕上。黃嘉俊導演貼近作家廖鴻基、攝影師金磊,分別以「黑潮101漂流計畫」與東加王國的水下攝影為主軸,帶領觀眾跟隨兩位男人漂流海上、潛入海中。
曾討海為生的廖鴻基來自花蓮,長年書寫海洋經驗,致力於海洋教育,推動賞鯨行程、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金磊為台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因到花蓮服役而認識東部海洋,2011年至東加王國學習水下鯨豚攝影,此後年年在海中與巨獸共遊。紀錄片呈現兩人如何將海洋介紹給大眾:廖鴻基帶領人們出航,感受海洋與其子民如何觸動人心,金磊則是凝結感動帶回岸上,讓更多人能夠見識鯨豚悠遊水底世界的幻魅身影。
大海充滿未知,也令人畏懼。「黑潮101漂流計畫」啟航前,方筏飄來一隻死雞,即便廖鴻基熟識海洋,仍因這不祥之兆而感到不安,喚起他曾經夢見怪物爬上船隻的記憶。大海也危機四伏,即便鯨魚如此優雅溫柔,任何碰撞對渺小的人類都可能是致命一擊。為了捕捉最佳畫面,金磊隨著大翅鯨泅泳,卻在某一次遭受過度熱情的鯨魚衝撞,被迫停止拍攝計畫。即便如此,這些恐懼與危險都無法澆熄兩人的熱情,不斷重回海的懷抱。
《男人與他的海》也揭露兩人在追逐夢想與照顧家庭之間的矛盾、拉扯。談起家人,兩位父親言語中的關愛不亞於他們給予海洋的愛。廖鴻基自願成為奧德修斯在遠洋流浪,疏於家庭導致前妻帶著女兒離開;後來,又因為海洋修復與女兒Olbee的關係。金磊年幼的孩子需要陪伴,但每次出國攝影時間不短,雖然能透過視訊與孩子聯繫,又不希望因此翻攪孩子思念的情緒,似乎還在摸索如何分配時間。
從紀錄片的敘事基調來看,導演明顯企圖藉由兩位男人的雙眼,引領觀眾重新注視海洋、航向遠方。廖鴻基在片中語重心長,喟嘆海洋是島國人民遺忘的寶藏:「這個海島的大家集體背對著海,而失去海洋的機會。」台灣人轉為「背海的人」有著複雜的歷史、政治、文化甚至經濟因素,連林生祥譜寫配樂時也發現台灣缺乏海洋音樂。不過,片中並未直指這些生硬且可能分化觀眾的議題,只有藉片頭的濱海消波塊與澎湖南方四島的漂流垃圾,默默點出台灣人遠離、忽視海洋。片中更多的是訴諸感官與感性:配樂如溫柔的海風陣陣吹拂、海豚在海面上飛騰旋躍、鯨魚龐大卻輕盈的漫舞歌唱,還有擁抱海洋也深愛家人的兩位父親。
「毋是島,我是魚;隨時睏醒,隨時啟程。」紀錄片主題曲《飄島》如此唱著,台灣的形狀長年被稱作「蕃薯」,《男人與他的海》是海上來的備忘錄,提醒我們這座島嶼也可以是一隻游向世界的鯨魚,呼喚人們轉身看這片海──不只是男人的海,更是台灣人的海。
◎ 責任編輯:翁家德
紀錄片
最新文章
-
金曲歌后羅思容與詩人零雨 合作溫暖專輯《女兒的九十九種藍》
2025/08/15 -
舞台上演馬拉松比賽?《奔跑者》搬跑步機進劇場,顛覆你對馬戲的想像
2025/08/14 -
2025南國漫讀節/一年一度的美好文化體驗,絕對值得你動身啟程
2025/08/14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