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大遷徙:盧明德》半世紀創作回顧:Media is Everything,穿越方舟邁向媒體解放

2021/04/21 翁家德

藝術家盧明德引用「大遷徙」及「媒體解放」的精神貫穿8個展間,作為他個人創作歷程、觀察藝術時代脈動及人與自然關係三個面向的展現。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引用「大遷徙」及「媒體解放」的精神貫穿8個展間,作為他個人創作歷程、觀察藝術時代脈動及人與自然關係三個面向的展現。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進北美館展場,映入眼簾是一個巨大的貨櫃,藝術家盧明德緩緩地說著,這是從家鄉工業港都高雄來的貨櫃。這個入口意象就像大遷徙下,乘載生命萬物起源的方舟。盧明德是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先鋒之一,引進跨領域、跨媒材的前衛思想。適逢台灣當代藝術的崛起、美術館與替代空間的萌芽,以及藝術家大量留學返台的高峰,盧明德預測藝術的進程將會是以媒體、環境、行為及記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

藝術家盧明德1950年出生高雄,就讀師大美術系時期,受教於台灣前輩藝術家廖繼春、李石樵、廖修平等人,擅長以抽象表現主義技法結合強烈的「符號」特徵進行創作。而後,盧明德赴日研習綜合造型,接觸更多當代藝術複合媒材的表現形式,受到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媒體就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山口勝弘的媒體轉換分期,以及波依斯(Joseph Beuys)社會雕塑等概念啟發,這些衝擊都帶給盧明德的創作觀點極大影響。

藝術家盧明德擅長運用拼貼挪取的手法,以及現成物件的揀選,作為傳達意念的訊息載體。 圖/翁家德攝影
藝術家盧明德擅長運用拼貼挪取的手法,以及現成物件的揀選,作為傳達意念的訊息載體。 圖/翁家德攝影

留學日本也是盧明德創作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大遷徙,它讓盧明德的創作思維從早期「純粹性符號繪畫」轉化到「材質語言」的表現,進而發展出「複合媒體藝術論」的理論架構,開啟「一切是媒體」的自由向度與時代意涵。此次北美館個展《大遷徙:盧明德》展出作品多達100餘件、1970年代至今的精彩創作,包含平面繪畫、錄影裝置、立體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件的使用和文獻手稿等,為50餘年來創作的大規模回顧。

盧明德分享,包浩斯的跨域概念對他影響甚大,打破領域之間的界線,並解放媒材的約束。本次展出一件由霓虹燈書寫的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宣告媒體時代的來臨,成為一個藝術創作典範的轉移,從平面性構成轉向了媒體解放的藝術年代。此外,本次展覽亦邀請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擔任展場設計統籌,並首次嘗試《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打造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的作品,其以劇場視角進行空間轉譯,將多年來的符碼記憶以迷走神經連結的概念,表現植物昆蟲鳥獸的共生與和諧,並展現其創作軌跡的縮影,透過視覺、光線、聲音等元素營造出沉浸式的五感體驗。

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 媒體是一切》(1986)宣告媒體時代的來臨。 圖/翁家德攝影
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 媒體是一切》(1986)宣告媒體時代的來臨。 圖/翁家德攝影

《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最後分享,近期的作品轉向以手繪動、植物符號為主的創作方向,表現回歸人的本質、回歸自然的「大遷徙」。他描繪各種植物作為符碼,並以圖鑑式的線條,隱喻著當今社群活動與網絡運用的面貌。同時以《如果生態不再是符碼?》系列中全新作品的提問,開啟創作上媒材遷徙的自問與反思。盧明德企圖消弭藝術跟生活的界線,在此藝術「大遷徙」最終回歸的是人的溫度,人生的「大遷徙」最終回歸的是自然。

盧明德《生態符碼大壁畫》,2021,限地製作。 圖/翁家德攝影
盧明德《生態符碼大壁畫》,2021,限地製作。 圖/翁家德攝影

台北市立美術館《大遷徙:盧明德》

2021.04.17-2021.07.18 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展覽室

推薦閱讀

高雄市立美術館重新開館:美國錄像藝術先鋒 Tony Oursler 首度亞洲大型回顧展《黑盒-幻魅於形》

展覽新訊

嘉義市立博物館再出發:與市民共築城市,開啟對話

嘉義市立博物館再出發:與市民共築城市,開啟對話

2021/01/29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2021/10/01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2021/09/12

最新文章

勤美術館 2025 冬季展《Input > Unknown》11/22 正式開幕...

《Input > Unknown》台中勤美術館登場!何理互動以偏光鏡重寫觀看視角

2025/11/21
《那張照片裡的我們》以1977年為背景,振永和李沐詮釋一段動盪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中壢事件為背景《那張照片裡的我們》正式預告曝光! 最強主播盛竹如帶領觀眾重返1977

2025/11/21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

2025 Camping Asia 打造一場跨域的表演藝術盛會

2025/11/20
「山之所藏」女性藝術聯展於2025年12 月 6 日至2026年1月10日在安卓...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聯展《山之所藏》12月登場!以山為靈感重構創作語言

2025/11/20
2024年「靈動的目光」於臺灣燈會展出,製作團隊親訪多位傳統工藝匠師,將這些在地...

2025「靈動的目光」光雕再現南美館,綻放最臺南的文化能量

2025/11/20
許瑞奇提前兩年便開始做《好孩子》的角色功課,他不僅成為阿真的臨時司機,陪她跑場與...

《好孩子》真實故事改編真情感動金馬影展 許瑞奇成金馬影帝黑馬

2025/11/20
劇場導演 瑪麗・施利夫 Marie Schleef 。©TPAC Photo b...

導演 瑪麗・施利夫 Marie Schleef:從劇場微觀世界的真實

2025/11/19
奇美博物館明年1月29日起全新推出VR沉浸式體驗《消失的法老》(The Hori...

奇美博物館全新VR體驗《消失的法老》明年1月登場!讓人一秒置身古埃及

2025/11/18
《大海浮夢》劇照,夏曼. 藍波安(右)帶著兒子造船。圖/目宿媒體提供

紀錄片《大海浮夢》 夏曼.藍波安以身體創作的達悟詩篇

2025/11/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