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40年經歷傳奇編輯,《編輯這一行》片山一行:保持質疑和好奇,附身在讀者身上想企畫

2021-06-16 22:40 片山一行

夾在編輯這份職業與營利主義之間

我的職業是「書籍編輯」,做編輯這一行將近40年。編輯也有很多種意思,比方說電視節目的編輯,就是要剪接影片上字幕,做成半小時或一小時的節目。

正如前言所說,我還可以算是個「商業書編輯」,跟文藝或雜誌編輯相去甚遠。

不用我多說,目前出版業正面臨重大的變化。大概從40年前起,人們就愈來愈不喜歡看書報,雖然出版制度本身碰到了瓶頸,但不管怎麼說還有電子書浪潮。我認為呢,負責做書的編輯們應該對此一頭霧水。

目前全國所有書店的銷售數字跟進書數字,幾乎都是即時統計出來的。

「那本書很賣。」

「那個作者很賣。」

到這裡都還好,編輯可以做出比暢銷書更暢銷的書,也可以請暢銷作者寫不同的主題。但是如果編輯不振作,就會做出異曲同工的書,然後交給「業務」來賣。在數位主義之下,無名作者的原稿很難出版,也就很難栽培新作者。

這樣下去就不會有創新的企畫,就算做出來了,也會因為「沒有前例」而胎死腹中。

這樣真的好嗎? 紙本書還是有可能暢銷,而且電子書也是需要「編輯」才對。

如今出版已經是一門成熟的產業,我並不否定營利主義,但是不是有點搞錯了? 一本書賣不賣當然很重要,但是用優秀的想像力與企畫力打造出全新的書本,才更加倍地重要。

因為這樣的書,自然而然就會暢銷。

出版原本是出自編輯的「志向」,原本像是小規模的家庭代工,但是當出版業也變成「大企業」追求利益,業務資料就會左右出版企畫。

卡爾.馬克思這麼說過──出版最大的自由,就是它並非經營。

馬克思所說的「出版」當然與現在的出版不同,出版應該是讓作家問世的行為,不能想從中獲得利益—這是一種深刻的探索,探索何謂「出版的原點」。

這句話放到現在可能已經過時,但是出版業會落到現在這危機重重的地步,跟提倡獲利至上主義、減少好書出版脫不了關係。

好書是什麼──?

就是作者與編輯對峙到最後關頭,每一頁都精心編輯,然後讀者認為「買了值得」「看了值得」的書。如果以我做的商業實務書來說,就是「好懂」、能打動人心的書。

只要出好書,出版業就會復甦——我沒有詩意到會提倡這種話,但是既然挑了編輯這一行,而且要繼續做下去,我希望能不斷質疑「編輯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有答案,我想重點在於不斷地質疑。

重新檢討「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

隨著出版業發生巨變,編輯所處的環境⋯⋯不,應該說出版行為所處的環境,明顯也發生改變。我想這個時代,編輯也必須做出改變,有些高強的編輯主張:編輯不該只當個幕後,應該正面地拉著作者跑。

我並不否定這個說法。

但是我想跟這樣的想法劃清界線。

這並不是所謂的編輯製作原理主義,我沒辦法說清楚,總之編輯與作者是對等關係,是夥伴,沒有哪一方應該拉著另一方跑。不僅是作者,與出版相關的所有人——比方說排版設計師、插畫家、印刷廠,大家都是平等的。出版社經常委託工作給插畫家,但千萬不能高高在上。

出版社當然必須賣書,但同時也可以推出一些讀者不多,但有正面意義與價值的好書,兩者並不衝突。

比方說出版社老闆常常對員工說:「衝高營業額!」「本月重點書是這本!」經營人的任務或許是鼓舞員工衝高業績,但是經營人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告訴員工一個方向:「我們為何要出版這本書。」如果沒有方向,那麼經營人講話就跟業務部長、總務部長沒什麼差別。

每個行業都一樣。「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對用戶有什麼好處,最重要的是我們為何做這一行」——我們必須常常質疑這些事情。

而編輯呢,跟經營人也是一樣的。

編輯當然也該考慮營業額,但是一個編輯沒考慮「為什麼要做這本書?」「出版這本書的意義是什麼?」就會被獲利至上主義給吞噬。

「所有書都希望被人看見。」

我認識的一個高超業務這麼說過。他是業務員,但也會熱情地對我這個編輯說:「我不會做編輯,但是我想做這樣的書!」他會跟作者通宵討論怎麼賣書,有些看來賣不出去的書,到他手上就成了熱賣幾萬本的暢銷書。

我想他就是有編輯心態,才能說這種話。

之後會提到,出版社既然也是企業,就要考慮「庫存」「退貨」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書都大批堆在書店裡就好。但是呢,「這本書只要上架一本,慢慢賣,細水長流。」

這樣的想法等於一開始就放棄了「大賣」的可能,我不喜歡一開始就想打短打的編輯。

《編輯這一行》書封,作者:片山一行,譯者:李漢庭,臉譜出版。 圖/臉譜提供、50...
《編輯這一行》書封,作者:片山一行,譯者:李漢庭,臉譜出版。 圖/臉譜提供、500輯製作

編輯在商業書中的立場

前面已經說過,編輯這份工作很難懂,電視電影裡面常看到那種膽大包天,講難聽點就是常常罵人的火爆總編,然後兼職的美女編輯十項全能卻遭到冷落。不然就是編輯辦公桌總是亂七八糟,堆滿書本與資料⋯⋯

其實這些完全都沒錯,只是編輯的工作還要更乏味、更複雜,無法用戲劇來表現。

確實有很多重要的協商與企畫會議,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雜務」,比方說影印文件,花好幾個小時想個小標題等等。

打電話請作者寫作之後,就要整理企畫書,還要去書店研究市場。

另外呢,辦公桌整齊清潔的編輯可能是少數,但最近大家都用電腦寫原稿,所以現代編輯的辦公桌上通常只有筆電跟幾本資料。我倒是不習慣筆電的鍵盤,所以都用桌機。再加上我眼睛不好了,螢幕大點也比較舒服⋯⋯

總之呢,編輯工作就是雜務大集合,無論哪種編輯都一樣。

「哪種編輯?」

有人會想,出版業有很多種編輯嗎? 當然多的是。

週刊編輯,寫實磚頭書的編輯,名片上的頭銜都是「編輯」。但是週刊編輯總是被時間追著跑,磚頭書的編輯可能要花一兩年來做一本書。如果是字典編輯,就要花更多時間,工作也更乏味。

而說到週刊,漫畫週刊與八卦週刊又完全不同。

有插圖、圖表、漫畫的書籍,等於加入了許多元素。要精準處理這些元素,其實相當辛苦,我會在第三章詳細解釋這點。妥善運用圖表,在這個視覺化時代是編輯的必要條件。

文學書通常賣的是作者的名號,所以編輯要纏著作家,想著怎麼逼作家寫出好原稿。文學編輯在收到原稿的時候,工作已經完成大半了。但是我做的商業書與實用書,就常常修改作者的原稿,而且因為圖很多,相關工作人員也很多,比方說有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等等。

編輯這簡單兩個字,卻會因為「書本的內容與形態」而大不相同。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編輯必須盡量與「作者」拉近關係,成為一道橋梁,將「書本(雜誌)」送到讀者手上。有時候,編輯還得「安排」作者。

極端的例子就是「自費出版」。

這種情況通常就是有個人對「做書」完全陌生,然後對出版社提企畫說「我也想出書。」就算不是「暢銷主題」或「暢銷內容」,只要作者願意出一定的費用,出版社就會出書。

這是自費出版的典型狀況,先不提這樣做生意是好是壞,但總需要個編輯。我曾經編輯過好多本自費出版書,做自費出版的重點,就是請作者全都交給我來辦。

「說到做書,我是專家,請放心交給我,我會做出一本好書。」

這麼一來,編輯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導權。

「只要交給那個編輯,他就會幫我修改文章的缺點。」這就是要強調的重點。

想聽人說「感謝你寫出了我想說的話」

為什麼我會提到自費出版這麼極端的例子呢? 說穿了,大多商業書的作者,文筆都不是很好,卻有法律、稅務等專業知識。所以他們寫的文章艱澀難懂,看來就像學術論文。

如果是專業書籍,艱澀倒沒有關係,但想要讓讀者感動說:「這本書真好懂!」就少不了淺顯易懂的文章,需要將專業知識寫得平鋪直敘。第151頁起會探討編輯的文章力,在這裡點到為止就好。

最近愈來愈多會計師跟律師能夠寫出平易近人的文章,但還是有太多專業內容,編輯就是要修改這些部分。這在出版業的術語叫做「改寫」(rewrite)。

第三章也會提到改寫,總之我認為一個商業書編輯不懂得改寫,就算不上優秀。

「感謝你把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了,就好像我自己寫的一樣。」

一個優秀的編輯,必須讓作者寫出這樣的感謝文。這可以加深作者對編輯的信任,栽培作者,也栽培編輯本身。

改寫並不是要寫得像文學作家一樣優美深奧,實用書不是小說或散文,要以好懂為第一優先。

能夠寫出好文章當然是再好不過,但我為了讓文章好懂,會增加換行次數,甚至先說結論。

有些作家的文章寫得很美,但是得一口氣看個兩三頁才能看到結論。就「享受文章」「享受故事情節」的觀點來說,看個好幾頁才得到結論、發現伏筆,或許比較好,但是大多讀者會要求商業書必須又快又好懂。

比方說有個章節是「通貨膨脹的機制為何?」如果要看個兩三頁才知道「與利率和匯率有關」那就太遲了。

起承轉合是文章的基礎,但是我認為大部分的商業書、實用書,其實可以先說結論。先說「合」,然後不知不覺套入起承轉——這就是好的實用書,答案愈早出來愈好。

我常常大手筆修改作者的原稿,但是會盡量留下作者的文筆習慣。如果不留下作者的東西,會讓作者覺得「我的原稿被砍得面目全非」,就沒辦法建立起好關係,也就很難從作者身上激發出原稿之外的「某些東西」了。

也就是說,商業書編輯跟文學書編輯,必須從不同角度去切入作者的內心。像《簡單經濟》、《簡單會計》這種教學書,必須看懂作者對經濟與會計的「態度」來寫成文章,否則會變成枯燥乏味的說明書。

「我懂了!」「原來是這樣啊!」如果沒有寫成這樣的文章,讀者看了好像被人教訓一樣。沒錯,教學書就是要「教人」,但是讀者學得無聊,或者學得開心,吸收程度完全不同。編輯在改寫的時候,務必要將此銘記在心。

商業書有很多種類,最近商業書的主流比較接近自我成長書,教人家何謂人生、如何溝通、時間活用法等等。

「既然不是實用書,而是自我成長書,那就不必考慮好不好懂了吧。」

千萬別這麼想。就算是自我成長書,如果教人家怎麼過生活、怎麼交談,一樣算是教學書。如果沒有與作者深交,就很難激發更多知識出來。

另外從「企畫」面來說,假設今天請個有證照的會計師來寫會計經營管理書,結果意外發現他是個整理魔人,那我就會想,能不能提個企畫叫做「國家證照會計師的整理術教學書」呢?能不能寫出專業領域之外的什麼——編輯必須經常想這個。會計師寫會計經營管理,律師寫法律⋯⋯這樣算不上是提企畫的編輯。找出有沒有別的可能,才是跟讀者交情最深的編輯。

你能附身在作者與讀者身上嗎?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讀者對市面上的書有哪裡不滿?」不管白天晚上,於公於私,都要保持彈性的思維想說:「這可能有搞頭喔!」

「讀者想知道的事情」應該有很多,好編輯就知道找需求的「竅門」,好編輯會架好天線,隨時蒐集資訊,仔細聆聽周遭的人嘀咕說:「希望有這樣一本書。」

我常常對年輕編輯說:「如果你有辦法附身在讀者身上,就會想到新企畫了。」這其實很深奧,人家問我「做企畫的訣竅在哪?」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說,想附身在讀者身上,就要仔細觀察讀者的行動與想法,隨時蒐集資訊。

除了想企畫之外,改寫的好壞也取決於能不能附身在作者身上。這位作者真正的心聲是什麼?隱藏在艱澀文章背後的「真心話」是什麼——我想抓住這個。我剛才也說了。

「感謝你把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了,就好像我自己寫的一樣。」

能夠讓作者寫出這樣感謝的話,才是個好編輯。這代表編輯與作者合而為一,也就是附身。

只要編輯認真與作者交流,就能掌握到作者的文筆,作者的思考方向。編輯工作的第一步,應該是先摸清楚作者的個性。

◎本文摘自《編輯這一行》,作者:片山一行,譯者:李漢庭,臉譜出版

最新文章

蔡咅璟〈標本攝影術〉。 圖/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提供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伊日藝術計劃展出!以多重媒材詮釋人與自然共生

2025/01/03
塚本與杉野兩人都擅長使用拼貼與取樣等技法,交織出獨特語彙。|圖片提供:奇想會

雙重視角的色彩交融 塚本曉宣與杉野ギーノス聯展《Beautiful Oblivion》

2025/01/03
隨著香奈兒的步伐,從巴黎來到杭州,參加2024/25 Métiers d’art...

Peter Su/從巴黎到杭州:跨越時空的靈感之旅

2025/01/03
《Blowin' in the Wind》原創歌手兼作曲家巴布·狄倫(Bob D...

巴布·狄倫60件珍品登場!簽名光碟、手寫歌詞、Fender吉他朱利安拍賣亮相

2025/01/0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推「北藝嚴選」系列五大必看作品亮相!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北藝中心今年必看5大作品!肯特里奇《女先知》、6小時沉浸派對《共和國》

2025/01/02
2025 Apple TV+推薦片單16選,1/3起3日限定免費暢看。圖|App...

2025 Apple TV+推薦片單16選!1/3起3日限定免費暢看

2025/01/02
林青霞親筆畫作:【走進花園】。圖/林青霞提供

林青霞 詩畫欣賞/走進花園

2025/01/01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影展演

2024/12/31
在《愛情萬歲》中楊貴媚足足哭了7分鐘之久的長鏡頭被蔚為經典,今年影視聽中心也邀請...

《愛情萬歲》30週年修復版跨年夜放映!楊貴媚、蔡明亮、李康生一同陪哭

2024/12/31
即將邁入2025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第一季將於1月3日至1月5日舉辦...

C-LAB全新「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焱山之城」展覽2025年1月登場

2024/12/30
《落地前六釐米》將哲學思維融入馬戲,表演者穿梭於其中,打造了一個充滿張力的舞台空...

洪唯堯《落地前六釐米》北藝中心登場!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馬戲詩篇

2024/12/27
奧拉弗.埃利亞松 ,《美》,1993。

 圖/藝術家、neugerriem...

2025北美館必看八大展覽!賴純純回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巡迴展

2024/12/27
導演翁子光不忍片中劉青雲孤單一人,刻意將三花寫進劇本裡。|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劉青雲新片《爸爸》改編自震驚社會真實事件 演活市井小民獲譽「從影以來最佳演出」

2024/12/27
許久沒有舉行個人演出的宋柏緯(左),將首度與來自香港,頗受台灣樂迷喜愛的創作音樂...

夕陽音樂農曆年前SUB豪華陣容連二開唱!Room307 × 宋柏緯與李英宏 × Sax Machine登台獻暖

2024/12/26
台北當代藝術館2025年五大亮點展覽搶先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豪華朗機工臉書...

2025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搶先看!豪華朗機工、建築大師Peter Cook個展

2024/12/26
英媒點評「死前必看的樂團」The Flaming Lips相隔12年再次來台,2...

2025大港開唱這天搶票!美國迷幻搖滾樂團The Flaming Lips首度高雄登台

2024/12/26
席德進,〈巷道〉,1967年,水彩、紙本,38.5 x 56 cm。 圖/國立臺...

國美館「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以寫生重現臺灣古建築之美

2024/12/25
2024橫山書法館燈光藝術展12/23亮燈書寫桃園星夜風景。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4橫山書法館燈光藝術展12/23亮燈!以光書寫桃園星夜風景

2024/12/2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