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館長的超級任務】嘉美館館長賴依欣:製作Podcast,像個「發射台」創造對話

2021/07/07 黃怜穎

疫情休館不休息!美術館長的超級任務:《500輯》邀請多位美術館館長/總監,談談疫情下美術館的全面進化,這段期間他們如何應變?做了哪些新嘗試?並且提供最新展覽消息與未來計畫。


嘉義市立美術館(後簡稱嘉美館)在去年十月正式對外營運,這半年處於建構館舍主體性與展覽脈絡的起步狀態,正積極從中嘗試找尋跟大眾溝通的各種方法,賴依欣形容一切才剛開始高速地運轉,卻因疫情必須暫時閉館,這段期間除了調整開館至今的空間佈局、館舍古蹟硬體的維護、延後所有的展覽檔期、保持彈性的步調,也必須在很即時的狀態下加速思考實體展如何轉換成線上的推動,比如將《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從實體展另延伸出線上影展,快速地發展出與Giloo紀實影音平台的合作,「希望能夠展開更多內外溝通的方式,把我們對藝術的思考,藉由不同的鏈結管道向外擴散。」

賴依欣|西敏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和博士,致力於提升美術館的專業性、公共性與多元性,並推動國際與在地的藝術交流。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賴依欣|西敏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和博士,致力於提升美術館的專業性、公共性與多元性,並推動國際與在地的藝術交流。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向外也對內的藝術廣播計畫

「看到不管是臺灣或全球,都因為疫情必須找到新的方法重新面對觀眾,從去年開館前,我們就在做Podcast藝術廣播計畫,這也是現在很多館舍和藝術展覽建構跟觀眾的另一種溝通方式,然而我們必須更加速地去想像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什麼樣的展演方式又是適合我們的?」今年藝術廣播計畫更以「移動的廣波」為節目名,由複耳工作室馮志銘負責製作剪輯,主持人由視覺藝術家張允菡與倪祥擔任,持續著嘉美館營運以來在大小計畫項目中不太一樣的工作方式:「以創作者角度出發,用不同方式與創作者合作」,透過創作者的對話,把視覺藝術轉換成聽覺雖有一定的挑戰,「我們對Podcast的想像是一個比較日常的東西,透過它,把藝術的討論轉譯成日常可以收聽,藝術可以在生活裡產生某一種發酵作用。」賴依欣認為藝術在更多時候是啟發性的,並不需要在被看懂的時候才深深觸動人們思考,「移動的廣波」也有機會藉由聽覺感知創造這樣的想像空間。

嘉美館開館半年,重心多放在建構主體性跟自己的展覽脈絡。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嘉美館開館半年,重心多放在建構主體性跟自己的展覽脈絡。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疫情閉館下的「寂寞美術館」

暫不迎接民眾的嘉美館,當面對空蕩蕩的展間,賴依欣不禁想像著其他館舍規模更龐大的館長們在疫情下面臨了什麼樣的狀況?彼此能不能有對話的空間?賴依欣發起「寂寞美術館」,藉由Podcast分享休館中的嘉美館,並向下一位館長提問,邀集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彭子程處長、毓繡美術館黃翔總監、台北當代藝術館駱麗真館長、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和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接棒提問分享,三級警戒下臨時製播三段特別企劃,賴依欣提到:「藉由他們簡短的談話,我們真的得到很大的收穫,從一個比較抽高的角度理解每一個館長如何總體性地思考自己的館舍,也讓我們知道一個館如何從核心精神發展自己的展演結構,因應疫情時代,又如何有不同的轉換落實到美術館日常的細節當中。」

嘉美館去年開館前就開始Podcast藝術廣播計畫,左右兩檔節目分別是「寂寞美術館」和「移動的廣波」。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嘉美館去年開館前就開始Podcast藝術廣播計畫,左右兩檔節目分別是「寂寞美術館」和「移動的廣波」。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五位館長的接力回饋,也讓賴依欣思考所謂「多重感官」的美術館應該是什麼樣的狀態,當跳脫出實體空間,無論線上、線下,「美術館在當代的思考與經營應該提出什麼樣多重感官的方向呢?跟藝術碰撞的方向到底是什麼?」閉館中的美術館,使得思考回到關於一個藝術場館的價值原點。

是城市的客廳也是發射台

「這個break的狀態,讓我們重新盤點不只是機構的經營,還有回到關於藝術展示與交流的核心是什麼。」嘉美館循著地理位置、與社區街區的距離,從「城市的客廳」定位出經營方向:美術館是大家聚集討論的實體空間,也涵蓋著交流文化藝術的概念性,當然在未來不只希望作為一處城市裡的客廳,「某種程度嘉美館也代表著地方城市藝文發展的一個狀態,也是因為我們剛開館,比較多重心放在建構主體性跟自己的展覽脈絡,未來在專業上希望能彙整地方型的美術史,能與臺灣其他地方甚至是國際透過展覽、論壇活動來產生對話。」

嘉美館希望能彙整地方型的美術史,與台灣其他地方甚至是國際展覽、論壇產生對話。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嘉美館希望能彙整地方型的美術史,與台灣其他地方甚至是國際展覽、論壇產生對話。 圖/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暫時無法迎接觀眾聚集討論的「客廳」,與暫時見不到的實體展覽,仍藉著社群平台、線上影展和Podcast的錄音企畫進入粉絲的生活,「嘉美館又同時有點像是一處『發射台』,我們現在做的Podcast和線上影展都沿著嘉美館發射出去,刺激出更多對話的機會。」賴依欣認為實體空間仍是嘉美館的核心,實際在展覽現場感知藝術概念的傳達有其必要性,數位化的展覽、線上活動是一種「路徑」,而且是面向未來越來越重要的路徑,此時當下我們也正見證著,相信將來也會與實體展有更前衛多元的交織。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館長的超級任務】高美館館長李玉玲:重整空間,用40公頃園區重新定位

【館長的超級任務】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親上前線,線上導覽超過18萬人次

最新文章

圖/noii noii提供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洪建全基金會HONG×RIJKSAKADEMIE國際駐學計畫首次成果發表,藝術家...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第17屆主題以文房四寶中的「紙」為主角,主辦單位在展場和作品中藏有許多相關元素,...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展覽以基隆的城市地景為展覽靈感,隨著城鎮依山勢起伏,與海洋緊密相連等因素,塑造了...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馬戲表演者的專注會感染現場觀眾。圖為「時間的風景」演出景象。攝影/吳伽莉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