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館長的超級任務】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親上前線,線上導覽超過18萬人次

2021-07-07 22:49 劉祥蝶 Show.D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面對問題尋求理性討論與解決的藝術家,專長是新媒體藝術...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面對問題尋求理性討論與解決的藝術家,專長是新媒體藝術、跨領域藝術、當代藝術策展、藝術教育。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疫情休館不休息!美術館長的超級任務:《500輯》邀請多位美術館館長/總監,談談疫情下美術館的全面進化,這段期間他們如何應變?做了哪些新嘗試?並且提供最新展覽消息與未來計畫。


你能想像,5月初這裡每天還充滿著5000名觀眾,從人潮熱絡對比現在,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的寂寥。臺北市立美術館(後簡稱為北美館)在5月1日盛大開展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生涯迄今規模最大的回顧展,同時也作為世界巡演的第一站。豈料,兩周後台灣疫情升溫,強制關閉休閒娛樂相關營業場所及公共區域,萬人朝聖的盛況戛然而止,「這不只是對於美術館,相信對於觀眾而言,也是很大的衝擊。」今年2月甫上任的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感嘆。

疫情發布三級警戒,為了解決場館被迫關閉的其中一個辦法,是透過數位線上的轉換,特別以「視覺藝術」為主體的美術館,無論大小都紛紛推出數位展覽,或擴大以往的數位行銷規畫,北美館也不例外。除了短短數周觀賞人次就超過18萬的「館長線上導覽」、既有的線上影音、陸續挑選館藏品作主題式分享之外,更加強社群上的觀眾參與及互動,包含「#美粉不寂寞」線上活動,從塩田千春作品《內與外》窗框的概念延伸,邀請粉絲上傳分享粉絲家中窗外的景色。

王俊傑說,社群媒介已是普遍的溝通方式,北美館提出企畫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和觀眾產生更多互動。「『當代藝術』對市民大眾理解上,是比較偏知識性、精英的藝術,還是會有一點隔閡。透過線上互動,美術館如何作為一個精確的翻譯,讓藝術與藝術家為大眾所知,也是很好的機會。」

美術館作為藝術體驗的機構,有豐富的館藏品與策畫展,當觀眾走進場域的臨場感,像是筆觸、肌理層次,即便借助數位技術,仍有一層螢幕的隔閡,感受並不相同。美術館存在的本質難以替代,王俊傑類比了電子書,長久以來討論數位化後不會再有實體的書本,但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的裝幀、一頁一頁翻過,手指留有滑過紙張的觸感,跟滑過螢幕的文字完全不一樣,「不管數位技術如何進步,具有溫度、藝術介入情感的本質,即便功能性可能會逐步削弱,但不會被完全取代而消失。」

雖然線上展覽不失為美術館閉館時期中的一種解法,但不是唯一。王俊傑認為,這對藝術設計產業的人員有著啟發性的思考,當未來疫情持續嚴重,或其他病毒接踵而來,對人類社會產生各種威脅,現在所遭遇的狀況會不會變成常態?如果是,我們都該重新思考美術館存在的價值:我們如何將藝術品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對話關係做出轉換?

受疫情影響,美術館暫時關閉,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受疫情影響,美術館暫時關閉,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當代藝術有很多技法與表現方式,尤其是北美館近年持續推動跨領域、實驗的方向,或許可以稍微擺脫傳統創作所必要的親眼親近。藝術家可以重新思考,如果觀眾無法親臨現場,如何運用數位技術去表現藝術,「關鍵在於,不僅是將原來的作品放在線上,而是思考『媒介』、『藝術』與『呈現的本質』。」換句話說,如果藝術家一開始體悟到作品可能不再限於實體空間,在創作過程中便能充分考慮媒介性、及觀眾透過螢幕的接收與感受程度。

這場疫情促使我們做出跨越的思考:藝術與數位媒體時代的本質關係,究竟為何?

「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不是醫護或科學人員,對於疫情好像沒有直接的幫助,可是,在各種『微幅開放』的討論中,美術館是先被提及的一個。」這讓王俊傑思考:美術館開放的意義是什麼?當大眾仍存有高度警戒、情緒非常低落的情況下,是不是能透過藝術品帶來撫慰,在無形的文化價值中,作為人們精神上的啟發或是幫助。這必然是肯定的。

《大遷徙:盧明德》展出至9月19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遷徙:盧明德》展出至9月19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目前北美館正積極地為開館做各種準備,包含未來可能實施的日期與時段「線上全預約制」,以達成整體人流控制,以及現行展覽的延展規畫和開館後的人力配置。當然從現在起,就在為2023年北美館40週年的各個展覽計畫、國際展出的聯繫進行,美術館人員的工作會持續、努力不懈地進行。

眾所期待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會延展至10月17日,同期在進行中的《大遷徙:盧明德》會展出至9月19日。另外,三樓年度藝術家陳建榮、鄭先喻、廖祈羽與傅雅雯個展與2017臺北美術獎首獎《花園—王煜松個展》則分別會持續展出到8月8日及8月22日。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延展至10月17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延展至10月17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推薦閱讀

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北美館《大遷徙:盧明德》半世紀創作回顧:Media is Everything,穿越方舟邁向媒體解放

最新文章

10件2025台灣燈會必看細節!那些沒寫在手冊裡但很重要的小事。圖|原物創意、攝...

10件2025台灣燈會必看細節!那些沒寫在手冊裡但很重要的小事

2025/02/11
《酒神有沒有派對》將多種素材混合,整個演出都是非直觀的敘事,瑪琳意圖呈現超越真實...

瘋魔與混亂才能激盪出真我,在《酒神有沒有派對》經歷恐懼與慾望的旅行

2025/02/10
《伏流|絲襪小姐 20 週年演唱會》現場除了能購買實體專輯,也將販售限定周邊商品...

絲襪小姐20週年《伏流》演唱會2/15登場!何欣穗等八組神秘嘉賓同台

2025/02/07
全新人物誌畫冊《羅迪尼.狄克森》簽書發表會暨展覽2/28登場!藝術家親自來台分享...

創作歷程大公開!《羅迪尼.狄克森》全新人物誌畫冊、展覽路由藝術登場

2025/02/06
2025 TIDF巡迴展 即將走遍北、中、南、東!日本新銳導演專程來台,破百場放...

2025TIDF巡迴展四大城市接力放映!日本導演小田香4月來台映後座談

2025/02/06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圖|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執...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

2025/02/06
林懷民與幾米破天荒同台亮相《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攜手FOCASA馬戲團打造...

林懷民首度執導馬戲!FOCASA《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28臺南登場

2025/02/05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圖|屾屾...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

2025/02/05
在「策展角落」中將展出石晉華《走鉛筆的人》, 1996。

 圖/藝術家、安...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最適合闔家觀賞的《小魔女-瑪蒂達》電影將在3月8日(六)-3月9日(日)晚上七點...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2025台北國際書展即將開幕!搶先體驗閱讀異世界。 圖/Chris Chen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點亮城西。圖|2025台北燈節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引進歐美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傳記與回憶錄作品。圖/林亞璇攝影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開放試營運,以歷史百年的花蓮舊酒廠第19棟成品倉庫,轉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從膠彩大作、刺繡、到錄像裝置,鳳甲美術館2025年將展出多元豐富的展覽。 圖/鳳...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