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館長的超級任務】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親上前線,線上導覽超過18萬人次

2021-07-07 22:49 劉祥蝶 Show.D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面對問題尋求理性討論與解決的藝術家,專長是新媒體藝術...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面對問題尋求理性討論與解決的藝術家,專長是新媒體藝術、跨領域藝術、當代藝術策展、藝術教育。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疫情休館不休息!美術館長的超級任務:《500輯》邀請多位美術館館長/總監,談談疫情下美術館的全面進化,這段期間他們如何應變?做了哪些新嘗試?並且提供最新展覽消息與未來計畫。


你能想像,5月初這裡每天還充滿著5000名觀眾,從人潮熱絡對比現在,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的寂寥。臺北市立美術館(後簡稱為北美館)在5月1日盛大開展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生涯迄今規模最大的回顧展,同時也作為世界巡演的第一站。豈料,兩周後台灣疫情升溫,強制關閉休閒娛樂相關營業場所及公共區域,萬人朝聖的盛況戛然而止,「這不只是對於美術館,相信對於觀眾而言,也是很大的衝擊。」今年2月甫上任的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感嘆。

疫情發布三級警戒,為了解決場館被迫關閉的其中一個辦法,是透過數位線上的轉換,特別以「視覺藝術」為主體的美術館,無論大小都紛紛推出數位展覽,或擴大以往的數位行銷規畫,北美館也不例外。除了短短數周觀賞人次就超過18萬的「館長線上導覽」、既有的線上影音、陸續挑選館藏品作主題式分享之外,更加強社群上的觀眾參與及互動,包含「#美粉不寂寞」線上活動,從塩田千春作品《內與外》窗框的概念延伸,邀請粉絲上傳分享粉絲家中窗外的景色。

王俊傑說,社群媒介已是普遍的溝通方式,北美館提出企畫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和觀眾產生更多互動。「『當代藝術』對市民大眾理解上,是比較偏知識性、精英的藝術,還是會有一點隔閡。透過線上互動,美術館如何作為一個精確的翻譯,讓藝術與藝術家為大眾所知,也是很好的機會。」

美術館作為藝術體驗的機構,有豐富的館藏品與策畫展,當觀眾走進場域的臨場感,像是筆觸、肌理層次,即便借助數位技術,仍有一層螢幕的隔閡,感受並不相同。美術館存在的本質難以替代,王俊傑類比了電子書,長久以來討論數位化後不會再有實體的書本,但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的裝幀、一頁一頁翻過,手指留有滑過紙張的觸感,跟滑過螢幕的文字完全不一樣,「不管數位技術如何進步,具有溫度、藝術介入情感的本質,即便功能性可能會逐步削弱,但不會被完全取代而消失。」

雖然線上展覽不失為美術館閉館時期中的一種解法,但不是唯一。王俊傑認為,這對藝術設計產業的人員有著啟發性的思考,當未來疫情持續嚴重,或其他病毒接踵而來,對人類社會產生各種威脅,現在所遭遇的狀況會不會變成常態?如果是,我們都該重新思考美術館存在的價值:我們如何將藝術品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對話關係做出轉換?

受疫情影響,美術館暫時關閉,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受疫情影響,美術館暫時關閉,偌大展場裡沒有半個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當代藝術有很多技法與表現方式,尤其是北美館近年持續推動跨領域、實驗的方向,或許可以稍微擺脫傳統創作所必要的親眼親近。藝術家可以重新思考,如果觀眾無法親臨現場,如何運用數位技術去表現藝術,「關鍵在於,不僅是將原來的作品放在線上,而是思考『媒介』、『藝術』與『呈現的本質』。」換句話說,如果藝術家一開始體悟到作品可能不再限於實體空間,在創作過程中便能充分考慮媒介性、及觀眾透過螢幕的接收與感受程度。

這場疫情促使我們做出跨越的思考:藝術與數位媒體時代的本質關係,究竟為何?

「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不是醫護或科學人員,對於疫情好像沒有直接的幫助,可是,在各種『微幅開放』的討論中,美術館是先被提及的一個。」這讓王俊傑思考:美術館開放的意義是什麼?當大眾仍存有高度警戒、情緒非常低落的情況下,是不是能透過藝術品帶來撫慰,在無形的文化價值中,作為人們精神上的啟發或是幫助。這必然是肯定的。

《大遷徙:盧明德》展出至9月19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遷徙:盧明德》展出至9月19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目前北美館正積極地為開館做各種準備,包含未來可能實施的日期與時段「線上全預約制」,以達成整體人流控制,以及現行展覽的延展規畫和開館後的人力配置。當然從現在起,就在為2023年北美館40週年的各個展覽計畫、國際展出的聯繫進行,美術館人員的工作會持續、努力不懈地進行。

眾所期待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會延展至10月17日,同期在進行中的《大遷徙:盧明德》會展出至9月19日。另外,三樓年度藝術家陳建榮、鄭先喻、廖祈羽與傅雅雯個展與2017臺北美術獎首獎《花園—王煜松個展》則分別會持續展出到8月8日及8月22日。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延展至10月17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延展至10月17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推薦閱讀

北美館《大遷徙:盧明德》半世紀創作回顧:Media is Everything,穿越方舟邁向媒體解放

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最新文章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橫跨15年創作品個展「羅娜...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蒙!紐約雕塑家羅娜 · 龐迪克展覽5/11路由藝術登場

2024/04/25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

富邦美術館5/4開幕!倫佐.皮亞諾在台首作亮相,首展羅丹、印象派同步登場

2024/04/24
《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音樂大師登台即興配樂!影展現場專屬限定體驗只在20...

2024台北電影節獨獻「濱口竜介導演 X 石橋英子配樂」創作計畫《GIFT》

2024/04/24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首個展5月北美館登場。
 圖...

「威廉.肯特里奇」5月北美館亮相!聚焦「素描創作」以90+作品探索南非

2024/04/22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8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帶來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2
出道超過 15 年的黃玠,一直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支持,是台灣流行民謠音樂的代表性人...

民謠才子黃玠新專輯《一切平常》:令我焦慮的不是改變,而是如何保持不變

2024/04/22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2024粉樂町臺北當代藝術展」重新回歸!邀集15組國內外藝術家以「AWAKE ...

「2024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登場!集15件作品創造城市「AWAKE一道光」

2024/04/12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挑戰虛擬載體的創作能量,開啟實體...

全新「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首展「卷積」以3件新作挑戰虛擬創作能量

2024/04/11
現正上映的《莎莉Salli》不只邀來李英宏操刀電影配樂,更找他來擔任電影第二男主...

愛情喜劇電影《莎莉Salli》李英宏操刀配樂挑戰全新曲風!主題曲MV上線

2024/04/10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4月19日上映。圖|好威映象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以88分鐘梳理現代愛情的矛盾關係

2024/04/10
日本新生代平面設計師、插畫家Yunosuke首度海外個展「FAR COAST」 ...

日本新生代插畫家Yunosuke海外首個展「FAR COAST」 4/3-4/21 台北boven登場

2024/04/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