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大遷徙:盧明德》半世紀創作回顧:Media is Everything,穿越方舟邁向媒體解放

2021-04-21 18:47 翁家德

藝術家盧明德引用「大遷徙」及「媒體解放」的精神貫穿8個展間,作為他個人創作歷程、...
藝術家盧明德引用「大遷徙」及「媒體解放」的精神貫穿8個展間,作為他個人創作歷程、觀察藝術時代脈動及人與自然關係三個面向的展現。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走進北美館展場,映入眼簾是一個巨大的貨櫃,藝術家盧明德緩緩地說著,這是從家鄉工業港都高雄來的貨櫃。這個入口意象就像大遷徙下,乘載生命萬物起源的方舟。盧明德是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先鋒之一,引進跨領域、跨媒材的前衛思想。適逢台灣當代藝術的崛起、美術館與替代空間的萌芽,以及藝術家大量留學返台的高峰,盧明德預測藝術的進程將會是以媒體、環境、行為及記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

藝術家盧明德1950年出生高雄,就讀師大美術系時期,受教於台灣前輩藝術家廖繼春、李石樵、廖修平等人,擅長以抽象表現主義技法結合強烈的「符號」特徵進行創作。而後,盧明德赴日研習綜合造型,接觸更多當代藝術複合媒材的表現形式,受到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媒體就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山口勝弘的媒體轉換分期,以及波依斯(Joseph Beuys)社會雕塑等概念啟發,這些衝擊都帶給盧明德的創作觀點極大影響。

藝術家盧明德擅長運用拼貼挪取的手法,以及現成物件的揀選,作為傳達意念的訊息載體。...
藝術家盧明德擅長運用拼貼挪取的手法,以及現成物件的揀選,作為傳達意念的訊息載體。 圖/翁家德攝影

留學日本也是盧明德創作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大遷徙,它讓盧明德的創作思維從早期「純粹性符號繪畫」轉化到「材質語言」的表現,進而發展出「複合媒體藝術論」的理論架構,開啟「一切是媒體」的自由向度與時代意涵。此次北美館個展《大遷徙:盧明德》展出作品多達100餘件、1970年代至今的精彩創作,包含平面繪畫、錄影裝置、立體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件的使用和文獻手稿等,為50餘年來創作的大規模回顧。

盧明德分享,包浩斯的跨域概念對他影響甚大,打破領域之間的界線,並解放媒材的約束。本次展出一件由霓虹燈書寫的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宣告媒體時代的來臨,成為一個藝術創作典範的轉移,從平面性構成轉向了媒體解放的藝術年代。此外,本次展覽亦邀請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擔任展場設計統籌,並首次嘗試《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打造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的作品,其以劇場視角進行空間轉譯,將多年來的符碼記憶以迷走神經連結的概念,表現植物昆蟲鳥獸的共生與和諧,並展現其創作軌跡的縮影,透過視覺、光線、聲音等元素營造出沉浸式的五感體驗。

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 媒體是一切》(1986)宣告媒...
經典作品《Media is Everything 媒體是一切》(1986)宣告媒體時代的來臨。 圖/翁家德攝影

《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花間迷走》球幕影像裝置,被盧明德稱為「動畫的大遷徙」。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最後分享,近期的作品轉向以手繪動、植物符號為主的創作方向,表現回歸人的本質、回歸自然的「大遷徙」。他描繪各種植物作為符碼,並以圖鑑式的線條,隱喻著當今社群活動與網絡運用的面貌。同時以《如果生態不再是符碼?》系列中全新作品的提問,開啟創作上媒材遷徙的自問與反思。盧明德企圖消弭藝術跟生活的界線,在此藝術「大遷徙」最終回歸的是人的溫度,人生的「大遷徙」最終回歸的是自然。

盧明德《生態符碼大壁畫》,2021,限地製作。 圖/翁家德攝影
盧明德《生態符碼大壁畫》,2021,限地製作。 圖/翁家德攝影

台北市立美術館《大遷徙:盧明德》

2021.04.17-2021.07.18 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展覽室

推薦閱讀

高雄市立美術館重新開館:美國錄像藝術先鋒 Tony Oursler 首度亞洲大型回顧展《黑盒-幻魅於形》

最新文章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