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更新/美術館、博物館微解封:北美館、故宮南北院等場館重新開館措施整理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三級警戒適度鬆綁」標準,各大藝文場館陸續頒布場館重啟方案。在文化部公告的「藝文場館及影視劇組防疫管理措施」中,表演場館這一波未開放觀眾入場,展覽場館(如博物館、美術館等)應落實實聯制、全面佩戴口罩等防疫規範,並建議規劃採預約參觀方式,原則以每時段2小時為單位,場次間須進行清場及消毒,並維持觀眾間至少1.5公尺社交距離計算容留人數,最高容留人數不得超過100人。
本文將持續更新全台各美術館、博物館重啟的觀展資訊,建議讀者欲前往觀展,仍需再次確認各大場館官方公告最新資訊。
臺北市立美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民眾參觀全面採網路預約制,每次開放兩週時段提供預約,且不開放候補與現場報名,相關預約參觀說明請見北美館最新公告。
北美館現有展覽皆延長檔期,三樓藝想迴廊《賴志盛─接近》、地下樓「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與「圖書文獻中心」暫不開放,週六夜間僅開放一樓《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場,請留意參觀仍須依現場指引,確實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台北當代藝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開館時間為10:00~18:00(週一休館),預約參觀者須於參觀前一日17:00前申請完成,每日開放二個時段:上午場 10:00-13:30、下午場 14:30-18:00,每時段總人數上限100人,預約請見網址,二十週年紀念展《歷史.當代》展至8月22日、《憑證入場》展至7月18日、《On The Other Hand》展至8月22日,入館參觀時請確實配合預約規範及防疫措施。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北院區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園,近期官網將公告預約參觀方式,原則上每時段2小時,觀展應落實實聯制、全面佩戴口罩等防疫規範,館內除餐廳外,其餘區域禁止飲食。
國立臺灣美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暫時調整入館方式為提前預約登記制,實施分時分流方式開放預約入館參觀,各項參觀規範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辦理。預約登記請見國美館官網系統。
嘉義市立美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採分時分流的網路預約制,預約請見官網公告表單,《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展至8月29日、《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請跟我來—倪祥個展》展至8月15日,入館參觀時請確實配合預約規範及防疫措施。藝術教育區與圖書室目前尚不開放。
高雄市立美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實施線上實名預約制,並以分時段、分流方式入館,夏季大展《泛.南.島藝術祭》預計7月17日正式開展,欲觀展者請依預約時間入館參觀展覽並遵循參觀規範。
臺南市美術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館,民眾參觀本館採提前預約登記制,線上預約為主、電話預約為輔,以每2小時為單位開放預約,並需於2日前完成預約。預約詳情與辦法請以南美館官方公告為準。
忠泰美術館
將於7月15日(四)重新開館,採取線上預約制參觀,提供未來兩週內之線上預約服務,不開放當日預約、現場預約及電話預約。預約參觀連結將於7月13日(二)11:00開放預約,有意觀展之讀者請鎖定忠泰美術館官方FB粉絲專頁,入館參觀時請確實配合預約規範及防疫措施。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園,進村人員應配合一般防疫措施,包含實施單一出入口管制、量測額溫、手部消毒、實聯制、全程戴口罩及保持1.5 公尺以上之社交距離,入村提前預約登記制詳細資訊請見官網公告。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將於7月13日(二)適度開放,進入園區請全程佩戴口罩,進入展廳需量體溫、酒精消毒、實聯制登記,並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額溫超過37.5度以上婉拒入場。《勒法利計畫》同步於7月13日起開放線上預約參觀,園區開放之各項詳細規範請參考C-LAB官網公告。
松山文創園區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園,松菸小賣所及松菸風格店家也同步開店營業,入園應配合防疫措施,包含園區出入口管制、量測額溫、手部消毒、實聯制、全程戴口罩及保持1.5 公尺以上之社交距離。
奇美博物館
將於7月13日(二)重新開園,採取線上預約制參觀,為避免群聚暫不開放10人以上團體預約。原訂7月底開展的 V&A 重量級特展《蒂姆.沃克:美妙事物》如期登場,所有政策皆視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詳情請隨時關注奇美博物館官網。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