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秋天藝術節10月登場:7檔演出、7種探問,以「眾聲平等」為題打開對話
2021年兩廳院推出全新策劃的藝術平台「秋天藝術節」(ARTQUAKE in Autumn),首屆以「眾聲平等」為題,邀請窮劇場、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河床劇團、進港浪製作,以及王世偉、田孝慈、李慈湄、海樂彌.飛達(Helmi Fita),和法國行為藝術家瑪莉詠.席耶菲(Marion Siéfert)等,於10月起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雲門劇場及線上平台演出,自作品出發打開對話,邀請觀眾帶著觀點走入劇場。
透過劇場獨有的體驗,刺激觀眾接收到更細微的觀點,並對社會議題提出挑戰、產生改變,是秋天藝術節的核心精神。今年將分別就賭博文化、AI科技、政治權力、勞工階級、網路霸凌、群眾運動等七種面向,邀請觀眾走進劇場,從單純的觀看者,變成討論、創造話語權的角色,甚至成為節目共創的一部份。從演前講座、Podcast以及每檔演出皆以網路平臺Slido彙集想法,到跨界演後座談,皆讓觀眾可以參與、發聲。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以「318太陽花運動」、「香港雨傘運動」等社會運動切入,說明藝術介入的痕跡處處可見,而劇場存在當代,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劇場的空間中,可以聚集所有人一起參與、挑戰議題,這是劇場可以帶來的練習,面對議題雖然會感到不適應,但在劇場空間觀眾可以做最誠實的對話。劉怡汝表示,「兩廳院近年用各種角度,透過藝術家的創作之眼,探索劇場於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第一屆我們以『眾聲平等』作為提問,希望讓更多的想法湧入劇場,讓觀眾與藝術家一同為了更平等的未來而探問。雖然終究無法平等,但我們期待它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一股實踐的力量。」
其中,如兩廳院製作《神不在的小鎮》從網路霸凌事件出發,關照網路社群世代的從眾效應,以5G技術打造多視角的觀演方式,結合二維(網路直播)、三維(現場展演)、四維(虛擬平台)世界,建構出全新的觀演體驗,觀者所選擇的視角將會決定對故事的解讀方向。第18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作品《群眾》也將於秋天藝術節再度搬演,在抗爭現場,究竟是自我理念的伸張,還是群體意識的騷動?
2021秋天藝術節將在10月14日至12月5日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雲門劇場、兩廳院藝文廣場以及Instagram、OPENTIX Live登場,9月1日開放兩廳院場館會員預購,9月8日中午12點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正式啟售,更多節目詳情與相關活動請見兩廳院官方網站。
最新文章
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現代舞大師「波赫士夏瑪茲」舞劇北藝中心登場!「一萬種姿態」「半醒」兩種風貌
2023/03/15張碩尹個展《BODO》北美館展出:從 「我」開啟獨有觀展路徑,幽暗劇場內的角色扮演
2023/03/15蔣勳「大疫繁花」中央書局畫展:提醒眾生珍惜歲月饋贈
2023/03/15Van Cleef & Arpels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廣舞蹈盛事
2023/03/13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公布:「小世界 Small World」輕巧探索、深切詰問當代人類定位
2023/03/132023故宮大型國際借展3/11-7/16!「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
2023/03/132023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公布 「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楊紫瓊擒下首位華裔女影后
2023/03/132023奧斯卡楊紫瓊以「媽的多重宇宙」封后!淚崩感人向華人喊話:我們做得到
2023/03/13香港藝術家麥影彤二《華麗愛火四射》TAO ART登場:「淘寶」畫家的實境秀暗示當代藝術與人類處境
2023/03/10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09【陳德政專欄|台灣在發燒,我們在長大】1988:我的未來不是夢
2023/03/09南美館「拋爾控固力」2/25-6/11、「跨入風景」2/23-9/10!探索島嶼工業與人文風景
2023/03/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