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旅行】寺廟、町家、工廠都是展場!「京都國際攝影祭」千年古都的藝術巡遊

2021/10/01 陳怡秀

「在京都生活這件事,就像擁有一個百寶箱。只要打開蓋子,每天都能與新奇的事物相遇。」法籍攝影師露西爾・麗博茲(Lucille Reyboz)如是說。其實不一定要住京都,透過一年一度的「京都國際攝影祭」,就能汲取到多變又迷人的邂逅,第九屆展期自2021年9月18日至10月17日,在千年古都的街道巷弄之間優雅上演。

在百貨公司前展示的京都國際攝影祭大型廣告。
 圖/陳怡秀攝影
在百貨公司前展示的京都國際攝影祭大型廣告。 圖/陳怡秀攝影

以ECHO為主題,回應當下

京都國際攝影祭(KYOTOGRAPHIE)自2013年開始舉辦,創辦人即為露西爾與日籍燈光師仲西祐介。兩人過去曾於法國巴黎共同發表作品,當時順道前往了在南法小鎮亞爾舉辦的「亞爾國際攝影祭」,這場1970年便開辦的藝術盛宴展期約三個月,整座城市都化身為寫真藝廊,攝影師、觀看者、作品與展示空間的相互交流,令他們感受到無限活力。兩人將這份可能性帶回日本,最後選在京都實踐,並在地方政府協助下促成了京都國際攝影祭。截至2020年為止,京都國際攝影祭已累積約100萬人參與。

攝影捕捉住生命節奏與歷史瞬間,無論好壞都細膩刻寫,京都國際攝影祭從第二屆開始,每屆都訂下不同的企畫主題,包括2014年「Our Environments 我們周遭的環境」、2015年「TRIBE―你身處何方?」、2016年「Circle of Life 生命之環」、2017年「LOVE」、2018年「UP」、2019年「VIBE」、2020年「VISION」以及2021年「ECHO」,皆反映了當代面對的議題。以2021年為例,時逢全球疫情肆虐,攝影祭也在2020年遭遇延期、營運資金短缺等難題,如今疫情進入第二個年頭,又是東日本震災十周年,正是時候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是否有所「呼應」(ECHO),而​​捕捉現在、紀錄過去的照片,恰巧也可視為一種創造出「迴聲」(ECHO)的媒介。

攝影祭的展場與服務處遍佈京都市內。
 圖/陳怡秀攝影
攝影祭的展場與服務處遍佈京都市內。 圖/陳怡秀攝影

逛展就是一場京都散策

參與京都國際攝影祭,最開心的是沒辦法輕鬆「逛完」。本屆攝影祭共有14項主要展示,除了攝影作品之外,也有美術插畫、漫畫作品等一起加入,連動展「KG+」也不能錯過,它會與京都國際攝影祭同一時期舉辦,公開廣招各地新銳攝影師參展。此外,共有50個小展覽外加一場特別評選展,散落於京都市內,還會舉辦工作坊、座談會,不負「祭典」之名,滿載而歸實屬必然。攝影祭也承襲了創辦人的法國經驗,展場與展場間的移動,就是一場京都散策。

除了攝影作品之外,也有與漫畫、插畫、時尚品牌合作展出的內容。 圖/陳怡秀攝影
除了攝影作品之外,也有與漫畫、插畫、時尚品牌合作展出的內容。 圖/陳怡秀攝影

京都作為古都,歲月積累出傳統與文化,自有一份獨特風景。攝影祭注入了攝影元素,將歷史建築、工藝技術全都「牽連」進來,展示地點除了美術館或畫廊,也刻意選在寺廟、町家、茶屋,甚至是廢棄的印刷工廠、世界遺產二條城,逛展同時亦能探索城市的歲月痕跡和進化方向。展覽的主體不光是寫真作品,整座展示空間釀出的空氣感也成為觀察重點,前衛照片能不能放進佛門淨地之中?總是被細心存放的攝影作品可不可以丟出戶外路邊?作品與展覽場域有的「裏應外合」,有的「表裡不一」,找出最有趣的平衡點或衝突點,對作者與觀者而言都是一場新奇的實驗。

琵琶湖疏水記念館的戶外廣場展示的作品。 圖/陳怡秀攝影
琵琶湖疏水記念館的戶外廣場展示的作品。 圖/陳怡秀攝影

百年寺廟裡的植物物語

建仁寺的兩足院一直是京都國際攝影祭的慣例展示會場,創建於1358年,寺院裡還有一座池泉迴遊式庭園,有情色攝影大師之稱的荒木經惟、善用豔麗色彩的蜷川實花都曾在過去幾屆攝影祭中於此設展,2021年則展出了法籍攝影師湯瑪士・德勒美(Thomas Dhellemmes)的「菜光-凡爾賽宮庭院的古代種」與日籍攝影師八木夕菜的「種之紀錄」兩項展覽。

建仁寺的兩足院一直是京都國際攝影祭的慣例展示會場。 圖/陳怡秀攝影
建仁寺的兩足院一直是京都國際攝影祭的慣例展示會場。 圖/陳怡秀攝影

兩者皆以蔬菜、種子為主題,湯瑪士紀錄下皇室菜園裡的原始蔬果,坑坑疤疤的表皮彷彿標本,卻因為印在和紙捲軸上,添增了溫度。八木夕菜則是前往長崎縣雲仙市的農家,捕捉當地特有種蔬菜的一生樣貌,甚至在展示和室裡,翻開一塊榻榻米,鋪上真的泥土與種子,實物與照片共同並陳。法國與日本的植物物語,和窗外修剪得精緻完整的綠意庭園相互呼應,在但求心靈平靜的寺院裡默默鋪展出的互動關係,仔細咀嚼便充滿深意。

湯瑪士・德勒美的「菜光-凡爾賽宮庭院的古代種」展覽。
 圖/陳怡秀攝影
湯瑪士・德勒美的「菜光-凡爾賽宮庭院的古代種」展覽。 圖/陳怡秀攝影

湯瑪士・德勒美的「菜光-凡爾賽宮庭院的古代種」展覽。 圖/陳怡秀攝影
湯瑪士・德勒美的「菜光-凡爾賽宮庭院的古代種」展覽。 圖/陳怡秀攝影

今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有部分受到疫情影響,如二條城的展覽無法趕上開幕日,只好延後開展,想參觀展覽的人也必須索取一張「疫情安心登錄卡」,逛展前須上網登記個人聯絡資料,每進到一個新展場,就要掃條碼,以便於主辦單為追蹤移動軌跡,當然消毒、量體溫也是基本。雖然多了幾道手續,但如今能夠好好開辦一場展覽,已是最幸福的事了。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藝術旅行】是藝術裝置,也是繁忙都市裡的停靠站:2021倫敦設計節現場直擊

藝術旅行

【藝術旅行】慶典結束之後?藝術總監杜昭賢:漁光島藝術節只是討論的開端

【藝術旅行】慶典結束之後?藝術總監杜昭賢:漁光島藝術節只是討論的開端

2021/10/01
【藝術旅行】跟著藝術走進金瓜石,「礦山藝術季」和居民共創美麗山城

【藝術旅行】跟著藝術走進金瓜石,「礦山藝術季」和居民共創美麗山城

2021/10/01
【藝術旅行】西班牙畢爾包:從美術館到街區生活,都是藝術實踐

【藝術旅行】西班牙畢爾包:從美術館到街區生活,都是藝術實踐

2021/10/01

最新文章

品牌商展嘉義市展區「+1點」展場示意圖。圖|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嘉義市2025文博會展區:從「+1點」開始,發現嘉義市文創的新風景

2025/08/01
林君陽導演與演員對戲。圖/大慕影藝提供

嘉義市,拍出每個故事的模樣/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Ⅱ》導演林君陽、《化外之醫》導演詹淳皓

2025/08/01
「華麗計程車行」劇照。圖/影一製作所、LINE TV、華視提供

嘉義市,拍出每個故事的模樣/專訪:「華麗計程車行」演員黃冠智、製片人徐國倫、導演莊景燊、黃常祚

2025/08/01
嘉義市長黃敏惠。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拍出每個故事的模樣/嘉義市長黃敏惠:文化是靈魂,影視讓它被看見

2025/08/01
「破土: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與行動主義」於8月15日起在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

國美館「破土」展覽攜手美國IAIA、集結10組藝術家聚焦臺灣原住民藝術

2025/07/31
TAO ART 與倫敦薩奇雅茨畫廊(Saatchi Yates)合作,推出韓國藝...

韓國新銳藝術家李秀真台灣首度個展「Diary on the Blues」TAO ART展出

2025/07/30
莊惟惞做過眾多歌手的演唱會,跟著一場又一場繞著地球跑。記者沈昱嘉/攝影

陪藝人走過舞台上每瞬的空白與孤單:必應創造創意總監 莊惟惞

2025/07/29
美國藝術家托尼‧馬特利Tony Matelli台灣首次個展《佈局》8月9日至20...

托尼‧馬特利台灣首展《佈局》毓繡美術館登場!以超寫實雕塑翻轉視覺邏輯

2025/07/29
886、Wenwen創辦人史官,留學時期開始自學家鄉菜,意外發現自己對臺灣料理的...

喝自然酒配沙茶牛肉,在紐約不斷進化的臺灣菜——886、Wenwen創辦人史官

2025/07/2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