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公館《三毛,1976謝春德攝影展》:回望她在最匱乏的時代,留下最自由的經典身影
最匱乏的時代,或許反將促使心靈追求自由、渴望解放。作家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的經典著作《撒哈拉的故事》最早在1976年出版,作者奔放不羈的文字與生活風格,曾在1970年代的台灣文壇,掀起一陣三毛旋風。谷公館為紀念三毛逝世30周年特別舉辦了《三毛,1976謝春德攝影展》,以15幅未曾公開的攝影集,嘗試捕捉一個生動、真實靈魂的回眸與遠眺。
展覽緣起於谷浩宇在台東進行「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特展時,跟曾為席德進拍過一張背部裸照的攝影名家謝春德傾談時得知:謝春德也曾拍過一系列三毛的照片,谷浩宇因而聯想:假使在台東可以有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的席德進特展,不如也在台北有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的三毛特展,兩地呼應?
15張照片原刊登於謝春德年輕時自資出版的攝影雜誌中,時間約拍攝於三毛返台後,部分照片並使用於《哭泣的駱駝》中。照片由兩種不同相機拍攝而成,長方形構圖為萊卡(LEICA)、正方形則為哈蘇(Hasselblad),並分兩次拍攝,部分外景為白沙灣,部份室內場景則在北投。
由於照片年久褪色,謝春德再以Epson軟體,將顏色賦予了顏色的主色調如紅、藍、褐、黑白,七彩生動。這些照片捕捉到動、靜兩種不同狀態的三毛;三毛當年在拍攝完成後,還曾去信謝春德,讚揚這系列照片「可以說是我一生以來,從來沒有被人在相機裡捕捉到的一面風華。」
策展人谷浩宇則表示,「我覺得這個展覽裡可以看到在1976年她化妝的方式、她的髮型,代表那個年代的氣息;另一個就是大家記憶裡、永恆的三毛。」他進一步分析,「三毛所代表的也是我們現在所欠缺的,疫情之前每個人都在旅遊、在景點打卡擺出一樣的姿勢,但三毛在當時還在戒嚴的時代,其寫作中的旅遊與異國所帶給人的刺激,正是我們現代所欠缺的。展覽裡的照片是一個很深刻的夢想,而不是要擺給人看的形象,更是一個深刻生命的狀態。」他認為三毛就像一個當年的偶像,橫跨了藝文與影劇版,「但這個偶像沒有要討你喜歡,她從頭到尾就是做自己。」
三毛,1976謝春德攝影展
時間|即日起至11/14(日)11:00—19:00(周一定休)
地址|谷公館 MICHAEL KU GALLERY(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1段21號[4號樓]之2)
電話|02-2577-5601
最新文章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