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秦漢時代的老派書寫 「居延漢簡」上的隸書

2021/11/25 邢義田

如今的日常「書寫」已相當便利,打開電腦,即有十多種中文字體能選用,常見如細明體、楷書、隸書和草書等,這些字體其實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源自秦漢時代,在當時,自然都是手書而成。

秦漢統一天下之前,列國雖然都用現代常說的「方塊字」,但字形頗有差異,若沒經過特別學習,現代人幾乎辨識不出來。然而,秦後的漢代,從傳世至今的碑刻、器物銘文和考古出土的簡冊與布帛上,可見到已廣泛使用隸書、草書和楷書字體,這些書寫或鑄刻而成的文字,與今日習用的字體極為相似,現代人多能輕易閱讀、瞭解文意。

書寫木牘的文書吏,邢義田據漢代畫像改繪。圖/邢義田 提供
書寫木牘的文書吏,邢義田據漢代畫像改繪。圖/邢義田 提供

居延漢簡的來歷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和瑞典合組的西北考察團曾到中國西北一帶從事地質和文物調查,一位名叫貝格曼(F. Bergman)的瑞典團員,在現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河的沿岸,也就是漢代居延邊塞的烽隧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漢代邊防部隊留下的軍中文件。這些文件幾乎全寫在以當地盛產的胡楊、紅柳、松木等削製而成,長約二十三公分,寬約一公分餘,厚不過零點一、二公分的長木條上,也有極少數寫在竹片上。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居延漢簡上的隸書「□室 以土德代火家」。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居延漢簡上的隸書「□室 以土德代火家」。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一簡書寫十餘或二十多字,再用細蔴繩將文件編聯成冊,就成了一份文書。文書內容多半和駐軍的編制、人員組成和調動、給養、薪俸、工作考績和獎懲等等有關,也有不少和當時的生活和信仰有關,例如買賣、債務、告狀打官司、案件記錄、祭祀、卜日吉凶等等,甚至也有些古籍如《孝經》、《論語》,或占卜、時日吉凶和醫方的殘文。

書寫這些文件的都不是什麼著名的書法家,而是邊塞的文書吏或一般人。他們用毛筆沾墨,就地取材,書寫在當時最便宜、最方便使用的竹木簡上。西漢雖已有紙, 但可能因為造紙技術還較初步,紙材價格較貴,僅見極少的紙文書,一直到魏晉以後,紙才漸漸取代了竹木簡和價昂的帛書,成為書寫的主要載體、用品。

木簡上的書法和書體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居延漢簡中的《永元器物簿》由七十七枚簡編聯而成,是迄今出土最完整最長的漢代文書簡冊,也是我國第一件登記在案、真正的「天字第一號」國寶。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居延漢簡中的《永元器物簿》由七十七枚簡編聯而成,是迄今出土最完整最長的漢代文書簡冊,也是我國第一件登記在案、真正的「天字第一號」國寶。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秦始皇時統一文字,廢棄六國舊書體,在秦人習用的大、小篆之外,逐漸發展出更適合官吏處理大量公文書、字形較簡化的隸書。為什麼叫隸書呢?據說是因為連「徒隸」,也就是刑徒和奴隸,都有可能看懂或使用。

漢代常用的隸書,便是繼承秦代而來。由於秦漢帝國建立起龐大的官僚統治體系,公文書的製作和處理十分繁複,需要起草、定稿、抄寫副本和儲存檔案等等,中央與地方官府的日常文書量極為龐大。或許為了省時省力,文書吏又逐漸發展出可以快速書寫的草書。草書基本用在文書處理的過程或草稿上,而正式公文,基本上仍以隸書為主要字體。隸書字形較為扁平,東漢以後,字形轉化得較為方正,更接近今日普遍通行的楷書,而數十年來,不論是手寫,或電腦選用字體,楷書都已成為主要文書用字,甚至是各機關、組織、商業的公文與一般文件往來時,最正式、最常被使用的字體。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裡,收藏著非常重要的一批漢代碑刻拓片和一萬三千餘枚,自漢代居延邊塞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都是我們認識漢代文字和書體的第一手好材料。

日前受邀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中研院史語所共同主辦的「國寶溯文.老派書寫」漢字研習活動中,導覽多年前所策展的「居延漢簡」特展,吸引不少來自台灣各地的中學教師和書篆藝術工作者來參加,大家不僅對《永元器物簿》這件國寶漢簡相當感興趣,有不少有趣的提問,每個人也都親自在木簡上書寫、運用麻繩將木簡編連成簡冊,與考古後的實作步驟相同,算是體驗到真正古早味的漢式「老派書寫」。

有興趣的朋友,若想觀賞自漢代留傳至今,木簡、布帛文書上仍相當清晰的隸書、草書和楷書等文物和字體,可親自走訪於每週三、六、日免費開放參觀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探漢簡與漢代書體的究竟。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永元器物簿》簡冊的末尾局部,草書「永元七年六月辛亥朔」等字。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所藏《永元器物簿》簡冊的末尾局部,草書「永元七年六月辛亥朔」等字。圖/中研院史語所 提供

第十四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系列活動與競賽:

1. 創意書法教案徵選-12/13截止收件,詳情 https://tsmc-calligraphy.org/2021/solicit/

2. 書法、篆刻四組競賽-12/13截止第一階段報名與收件,詳情 https://tsmc-calligraphy.org/2021/

3. 書篆故事與創作串聯-活動至12/13止,詳情 https://reurl.cc/OkmRVg

作者介紹

邢義田,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夏威夷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最新出版專書有《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2014、2020)、《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研究》(2020)、《今塵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文化流播》(2019、2021)。

2006夏,筆者於內蒙鄂濟納漢塞肩水候官遺址考察。圖/邢義田 提供
2006夏,筆者於內蒙鄂濟納漢塞肩水候官遺址考察。圖/邢義田 提供

台積電

婆羅洲的星空下、聽文人說故事: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首場「踏查與書寫」

婆羅洲的星空下、聽文人說故事: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首場「踏查與書寫」

2021/10/12
日韓娛樂成為精神食糧 沈信宏和盛浩偉的文學書寫

日韓娛樂成為精神食糧 沈信宏和盛浩偉的文學書寫

2021/10/19
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陳雪 X 吳曉樂「瘟疫蔓延時—機智作家生活」

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陳雪 X 吳曉樂「瘟疫蔓延時—機智作家生活」

2021/10/26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