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以「病毒圈」新視野切入新作,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

2022/01/06 沈佩臻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 圖/C-LAB提供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 圖/C-LAB提供

自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的「銅鐘藝術賞」,是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將於1月7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登場。

「銅鐘藝術賞」延續基金會「播種」精神,以文化創投前瞻概念出發,每年遴選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實踐。繼2018年支持藝術家許家維發表《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從數位時代物聯網智慧串聯看殖民時代以物易物的跨文化連結,2019年由藝術家鄭先喻獲得並發表《同化者》,探索人文與科技存在的焦慮和時代議題。

林沛瑩、陳儀霏作品《邊界溶解》。 圖/C-LAB提供
林沛瑩、陳儀霏作品《邊界溶解》。 圖/C-LAB提供

2020年疫情侵襲全球,藝術家林沛瑩透過病毒不受物種生殖隔閡限制的特質,嘗試以「病毒圈」(Virosphere)的新視野切入,呼應人類與生命個體相互依存的本質,藉由作品開展出人類與病毒共存的辯論。2021 年藝術家林沛瑩再結合自身生物科學領域特色,除了台灣、荷蘭跨域協作之外,亦跨界攜手訊聯生技,以最先進基因檢測技術支持藝術家催生出《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作品。

新作《相即共⽣練習簿-出神1:1》創造出病毒與人類的對話關係,作品以 COVID-19 冠狀病毒 SARS-COV-2 分⼦⽣物結構層次中的節奏、速度與動作,透過手工針織形構出病毒外套膜—棘蛋白 S(Spike Protein) ,模擬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蛋白質複製機制,而當代薩滿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藉由多宗教樂曲及肢體律動,書寫出病毒靈性的文化儀式。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 圖/C-LAB提供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 圖/C-LAB提供

另外三件作品也以病毒為鏡,揭示⼈類與病毒深層的交疊,例如《邊界溶解》建構病毒爆發的想像敘事體,收集疫情下人對病毒所隱藏的慾望恐懼,《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結合訊聯生物科技(Bionet)的基因定序檢測,透視微生物家族是人類祖先的可能性,以及《合⽣體初⽣宣⾔(⼈類版)》10 個跨物種合作基本⾏為準則,初生學習與微生物共處的新模式。

此外,藝術家林沛瑩將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邀請參與者共同討論、修改,並改良現場展出的 10 項共生體宣言,預計於 1 月 8 日下午 2 點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開。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族譜X》。 圖/C-LAB提供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族譜X》。 圖/C-LAB提供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

展期|1/7(五)至 2/28(一)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Art Space III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C-LAB

探測當下、想像未來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23組藝術家參與創作,串連FUTURE VISION LAB突破想像

探測當下、想像未來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23組藝術家參與創作,串連FUTURE VISION LAB突破想像

2021/10/12
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給珍的信》首度在台曝光:TIDF五月登場,「記錄 X 記憶」片單名作齊聚

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給珍的信》首度在台曝光:TIDF五月登場,「記錄 X 記憶」片單名作齊聚

2022/04/06
C-LAB年度展覽「超限社會」 以藝術美學角度探討科技、倫理邊界

C-LAB年度展覽「超限社會」 以藝術美學角度探討科技、倫理邊界

2022/10/07

最新文章

台北藝術書展「草率季」即將在11月底於華山展開!邀請所有喜愛創作的人碰逛靈感。
...

2025草率季11月底華山登場!以「無限柔軟」包容躁動下的藝術創作

2025/11/06
2025屏東曬書祭11/8登場!書店帶頭啟動接地氣的閱讀體驗。圖|屏東曬書祭

2025屏東曬書祭11/8登場!書店帶頭啟動接地氣的閱讀體驗

2025/11/06
挪威小鎮尤坎利用反光鏡捕捉陽光,讓居民享受到日光。圖/Bjarte Fredhe...

回應生命——在歐洲發現光的意義/陳穎思

2025/11/05
陳詠華|在她的鏡頭中,刻畫著濃烈而曖昧的色彩,她巧妙地捕捉了詩意且細膩的影像。陳...

光線就是畫面的中軸——攝影師陳詠華

2025/11/05
蘇揚庭於金音獎的創作《聲 v.s. 光》,以遊戲搖桿和Finger Drummi...

讓燈靜止,有時需要勇氣——演唱會導演May Su蘇揚庭

2025/11/05
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動臺灣影像藝術躍上國際舞台!蘇匯宇個展「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於波...

蘇匯宇「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波哥大現代美術館展出!12月重返臺北放映

2025/11/05
李亦凡,《鬱卒的平面》(影像示意圖),同展名新作。 圖/© 李亦凡提供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馮希卡x李亦凡以錄像、人體雕塑直面數位焦慮

2025/11/04
睽違十年!比利時怪才編舞家楊.馬騰斯經典之作《再見狗日子》重啟,首度登台,集結8...

比利時編舞怪才名作《再見狗日子》11/7登場!以70分鐘跳躍挑戰舞蹈極限

2025/11/04
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將於2025年12月13日登場! 圖/臺中市...

中美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亮相!呈獻20國、70+組藝術家多元創作

2025/11/03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