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探測當下、想像未來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23組藝術家參與創作,串連FUTURE VISION LAB突破想像

2021/10/12 500輯

德國藝術創作者拉爾夫貝克爾的作品《軟機器》。 圖/吳致碩攝影
德國藝術創作者拉爾夫貝克爾的作品《軟機器》。 圖/吳致碩攝影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走向第四年,年度大展「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於即日起至 11 月 28 日登場。今年由 C-LAB 策展人吳達坤與客座策展人蔡宏賢連袂合作,策展團隊抽取 1943 年德國學者奧西普弗萊西泰姆所提出的「未來學」(Futurology)概念,策展團隊以「未來」為核心命題,除了邀請國內外23組藝術家、24件作品,自人與科技媒體間的關係,探索洞悉察未來的可能性。此外,今年亦延續「FUTURE VISION LAB」,在穹頂劇場開展全沉浸式影音場域,同時首度嘗試推出線上展覽平台「Unzip C-LAB:展演匯流站」,虛實並進加乘觀展體驗。

探測未來,人們該如何認知與面對?

策展人吳達坤分享:「若疫情為全球迎來真正屬於21世紀的第一起事件,或許人類正迎向新的科技奇點(Singularity)爆炸轉變,當社交媒體和網路改變接受訊息和反應的方式,演算法與機器學習也帶來深偽造假的認知提問。而藝術家總能在時空縫隙中開闢蹊徑,將創作連結議題納入思考。」他進一步指出,當年「未來學」被提出時,影響著社會、科學、軍事乃至藝術家,針對過去、當下與未來進行創作。

德國設計工作室onformative的作品《漫曲流域》。 圖/吳致碩攝影
德國設計工作室onformative的作品《漫曲流域》。 圖/吳致碩攝影

客座策展人蔡宏賢則試圖在策展中提問諸多議題:「我們正生活在與威權爭奪數位記憶的戰爭中,記憶是如何被植入與存取?人們逐漸接受數位威權控制下的生活,消費足跡、生理偵測與隱私被赤裸攤開操弄時,失重下的人們該如何相抗排毒?」蔡宏賢接著說,台灣在發展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的進程中想像未來,相信自由、開放與分享的開源社群,省思媒體與開放軟硬體,跨域協作與多樣性的實驗創作,開創了臺灣的多樣生態環境,「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的力量即在於此。

台灣藝術家張立人的作品《戰鬥之城三部曲》,將三個具有時代性的名詞去脈絡化後,重新書寫、倒裝為三個一組的寓言故事。 圖/吳致碩攝影
台灣藝術家張立人的作品《戰鬥之城三部曲》,將三個具有時代性的名詞去脈絡化後,重新書寫、倒裝為三個一組的寓言故事。 圖/吳致碩攝影

未來,經常借鏡或重複過去

今年 24 件作品分別進駐於聯合餐廳、通信分隊、圖書館共三個展演空間。一踏入聯合餐廳展場,俄羅斯藝術團體 AES+F 的《顛倒世界》是策展人吳達坤私心推薦一定要觀覽的作品,其靈感源自 16 世紀版畫傳統,描繪世界各種位階的顛倒場景,男女互換性別裝扮、豬剖開屠夫肚子、乞丐施捨富人,世界末日彷彿是一種消遣,中世紀的荒誕想像距離現實也許並不遙遠。

俄羅斯藝術團體AES+F的作品《顛倒世界》。 圖/AES+F提供
俄羅斯藝術團體AES+F的作品《顛倒世界》。 圖/AES+F提供

而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三位藝術家共同製作的《等晶播種》,是與台糖虎尾糖廠合作的作品,以蔗糖為引子延伸出布袋戲、實驗音樂,並將糖拿來當作3D列印原料,以當代視角爬梳日治時期製糖業在臺發展,並改編當時的布袋戲皇民劇,搭配展場的機械手臂營造劇場體驗,呼應未來是立基於過去。

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三位藝術家共同製作的《等晶播種》。 圖/吳致碩攝影
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三位藝術家共同製作的《等晶播種》。 圖/吳致碩攝影

數據與參數,成為抗爭宣傳工具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與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共製出作品《線上爬》,以近期深受關注的 NFT 買賣訊息為標的,一段推文、一首曲子、一段程式碼都能以天價成交,反思去中心、反威權控制的區塊鏈與數位貨幣,逐漸發展出全新數位創作的買賣機制,究竟是未來新契機或被資本吞噬?

德國非政府組織 Tactical Tech 則展出最新的《玻璃房間:錯誤訊息版》揭露社群媒體假消息散播的手法,嘗試以沉浸式、發人省思的展覽形式,近一步探討用戶和消費者在資訊傳播時扮演的角色。美國藝術家比爾.波斯特和丹尼爾豪的《太數據:名人臉》透過深偽技術的影片,以名人之姿散佈刻意植入的資訊。

德國互動設計師與媒體藝術家麥可柏克、安卡特琳可蘭茲的作品《克卜勒之夢》。 圖/吳致碩攝影
德國互動設計師與媒體藝術家麥可柏克、安卡特琳可蘭茲的作品《克卜勒之夢》。 圖/吳致碩攝影

FUTURE VISION LAB 2021 再度登場

C-LAB 於 2020 年成立科技媒體實驗平台,持續著力於社會鏈結與媒體實驗創新,攜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合作,透過數位建築概念打造 12 公尺、巨大半球形的戶外穹頂構築(DOME)展演空間,其運用多項球形曲面投影的複雜技術,透過科技讓觀者的感官放大沉浸。

今年「FUTURE VISION LAB」實驗展演計畫再度登場,以未來視覺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 2021」與大展貫串,由計畫主持人蔡奇宏策劃製作,除了邀件與自製節目,今年也公開徵求具實驗性的跨域作品,從 40 組中評選出 8 組,共規劃 14 檔作品展演和 1 場天文觀星講座,將重現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呈現音像、音樂、手繪動畫乃至劇場等多類型創作,結合跨界與沉浸投影技術,打破媒材限制,突破創作與技術的既有想像。

未來視覺實驗室技術總監蔡奇宏攜手音樂家柯智豪,延續去年《Re-Generative》演算藝術為核心。 圖/C-LAB提供
未來視覺實驗室技術總監蔡奇宏攜手音樂家柯智豪,延續去年《Re-Generative》演算藝術為核心。 圖/C-LAB提供

遊走線上,解壓縮C-LAB

在線上活動逐漸普及的時代中,C-LAB 亦推出線上平台「Unzip C-LAB:展演匯流站」,拓展線上觀看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從中更可「解壓縮」出更多有趣的作品。此外,C-LAB 同步舉辦「Processing臺灣國際社群日」、「TouchDesigner新媒體互動集線器」與「Playaround工作坊:回顧與展望」三大系列活動,透過工作坊實作、講座及論壇,讓大眾除了「解讀」程式,也能走進「編寫」過程,從思考並創造程式與人和社會的關係出發,使兩端成為可被理解、甚至可被對調的雙向關係,工作坊部分成果也將於展覽中公開發表。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於10月8日至11月28日登場。 圖/C-LAB提供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於10月8日至11月28日登場。 圖/C-LAB提供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

展期|10/8(五)— 11/28(日)

時間|11:00 — 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官網|www.clab.org.tw

◎ 報導資料由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提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以「病毒圈」新視野切入新作,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以「病毒圈」新視野切入新作,啟動共生體宣言計畫

2022/01/06
「崩塌記憶之宮」C-LAB 2023年度展:25組藝術家探索時空錯置下的歷史記憶

「崩塌記憶之宮」C-LAB 2023年度展:25組藝術家探索時空錯置下的歷史記憶

2023/06/14
FUTURE VISION LAB 2023第二階段登場!在穹頂劇場感受沉浸聲光視覺饗宴

FUTURE VISION LAB 2023第二階段登場!在穹頂劇場感受沉浸聲光視覺饗宴

2023/10/17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