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記憶留下的痕跡,探尋時空與物件質感:年輕藝術家徐佳寧個展,誠品畫廊2月中旬登場
台灣年輕藝術家徐佳寧個展預計於2月12日在誠品畫廊登場,主題圍繞於身體與記憶,共展出21組件繪畫作品,多數為2021年進行創作,除了闡述思鄉與對時間、空間的記憶之外,徐佳寧也描繪了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通過身體所意識到的空間壓迫感。1996年生於桃園的徐佳寧,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繪畫是她擅長且持續鑽研的媒材領域,經由層層堆疊及時間累積的油畫,其豐富色層與特有光澤,分外呼應她所關注的「身體」與「記憶」主題。
「記憶沒有形體,卻儲存在身體,無法抽離。」徐佳寧透過記憶在身體留下的痕跡,探索時間、空間和物件的質感,利用日常累積的身體經驗,去意識和尋找儲存在體內輕薄又強韌的記憶。作品《溫暖》和《被忽略的熟悉》連結的是和家人的親密情感,前者利用舒適柔軟的棉質布料和文字刺繡,呈現「家」予她的感受;後者用雪紡紗當成畫中窗簾的綁帶,雪紡紗是阿嬤常穿的衣物布料,藉由布料質感的差異傳達不同的視覺經驗,也表達思親之情。
徐佳寧形容自己的身體就像「薄紗製成的泡泡」,而將泡泡吹成飽滿形狀的空氣,就如同生命時間不停歇地往前推進,也將生活的一切、新的情感和經驗不斷灌入薄紗泡泡,同時在泡泡上留下記憶的痕跡。因此,她採用輕薄和流動的筆觸來表現記憶的輕巧,和身體如薄紗般存在的姿態。
2021年5月三級警戒期間,因長時間待在房間裡,徐佳寧覺得身體感官彷彿被放大般,強烈意識到空間產生的壓迫感,由31幅小畫作組成的作品《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就是表達這段身體的記憶,代表5月的每一天,描繪著房間遮光簾上的光影變化。其中,這31幅小畫作的厚度逐漸增加,最後變成宛如物件般厚實的狀態,藉此反映她下的感受:「天空離我越來越遠,遮光簾也隨著時間越來越厚,好像水泥牆一樣阻斷了天空和外面的世界。」
透過繪畫,徐佳寧回應對世界的感受,也探究繪畫這項媒材的特殊性:當身體的記憶被召喚出來,使用的顏料重量與質地、畫筆與畫布觸碰的手感、筆觸行進的方向等,就是畫家最直接的感受,而記憶也就在這樣細膩輕薄、緩慢流動、層層堆積的過程中被探尋出來。
徐佳寧個展展期|2/12(六)至 2/26(六)
地點|誠品畫廊(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誠品生活松菸店)
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日、一休館)
誠品畫廊
最新文章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