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一場時裝秀:打破規則、揭露議題、讓衣服不只是物件而已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8「從來就不只是服裝秀」
時裝秀或許離你我有些遙遠,世界上僅少數人有資格親眼見識;不過身處數位時代,時裝秀嚴格說來又不算太遠,打開網路搜尋關鍵字,你依然能擷取一場秀的精華之最——那些從服裝概念延伸而來,關於場地場景、聲光展演、跨界元素,以至模特兒展現的態度和氣味,不僅關乎靈感或創意,更在在展現設計師的個人意念、對生活的意見,以及對社會觀察與發聲。
時裝秀從來就不只是一場秀而已,本期專題和讀者一起看見秀場裡的反思、創意與其魅力所在。
服裝之於人體的功能相同,但是人們賦予服裝的觀點卻是多元的,而一場作為展示服裝的「秀」(Fashion Show),為了將設計師想要告訴人們的訊息完整傳遞,從選址、場佈、選曲、模特選角到妝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翻開近代時尚史,1970年以前的服裝秀,以「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為主,為了讓上流社會的貴婦們能細細端倪裁縫工匠的巧手工藝,秀場往往是謹慎而嚴肅的,沒有音樂也沒有場佈,整場秀在安靜的氛圍下能持續一個小時之久,因此秀場的座位安排更要兼顧全局。
改變遊戲規則的一場秀
早期來賓有編輯、買家和名人三股勢力,每股勢力都有各自的角力內鬥。因此時尚的強權政治在座位上體現得更為直白,你要去考慮誰不能看到誰,比如競爭激烈的編輯不會比鄰而坐,也不會坐在彼此視線範圍。後來時尚跟上了工業化的節奏,伴隨成衣時裝大量興起,時裝秀也隨之改變。1989年,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在巴黎近郊舉辦了一場打破傳統的秀:秀場不在昂貴的酒店裡,而是在廢棄操場以棚子簡易搭建;座位沒有事先規劃,因此第一排坐滿的不是掌控時尚話語權的人,而是當地因好奇前來的孩子們,就連邀請卡也是請當地孩子畫的。秀後媒體評論惡評不斷;但真正為時尚製衣的人卻愛極了,「當我還是學生時,覺得時裝有點膚淺,但這場秀改變了我的想法,成為讓我選擇設計時裝的原因。」現任Prada設計總監Raf Simons說。
正視問題的行為藝術
1990年代,在全球化推動下,四大時裝週日程緊湊,時裝秀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且更強調秀場的視覺感官效果,若提到20世紀最膾炙人口的秀,絕對非Alexander McQueen莫屬。22年前一場名為《Voss》的2001春夏大秀在倫敦登場,McQueen將秀場打造成宛如病房般的白色方形空間,一個漆黑暗箱靜置於秀場中央;超模Kate Moss戴著像是手術繃帶的頭套率先出場,每位女模走秀時彷彿精神病患般,有人驚恐、有人恍惚、甚至有點歇斯底里。當秀進入尾聲,心電圖嗶嗶聲不絕於耳,暗箱的四面玻璃應聲倒下,上百隻飛蛾從裡面竄出,一個體態肥胖的女人一絲不掛地戴著呼吸器臥躺在中央。這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取自Joel Peter Witkin 1983年的攝影作品《Sanitarium》,這位藝術家長期以來攝影的對象多是身心有缺陷的社會邊緣人,而這場秀則透過它的「詭異」去承認不完美其實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同時揭露時尚界的陰暗面(精神疾病、肥胖歧視問題),讓時裝秀跳脫造夢的設定,成為一場能正視問題的行為藝術。
喚醒旅行慾望的早春大秀
今年不少國家鬆綁邊境政策,光是想像下一趟飛行就令人感到興奮無比,正因如此,與「旅行」概念不謀而合的早春渡假大秀,近幾年備受品牌重視。其主因在於早春系列不僅更實穿,且在店內陳列的時間更長,除了可以填補春夏、秋冬兩季之間的空窗期,也成為了設計師試水溫的最好時機,藉此來觀察市場的反應。
因此,不少財力雄厚的品牌越來越看重早春大秀,不同於時裝週集中於特定城市舉辦,他們大手筆將各國媒體與賓客送往世界各個角落。Louis Vuitton就是最好的證明,LV早期藉著行李箱而聲名大噪,時至今日「旅行」一直都是品牌的核心精神,女裝設計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自2014年起,每年帶著早春系列前往全球知名的建築景點走秀,從巴西尼泰羅依當代藝術博物館到京都美秀美術館,今年他將2023早春秀場選在加州由Louis Kahn設計的沙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他表示自己旅行特別著迷於建築,被建築感動的瞬間特別真實,因此他總能從空間、光影變化中吸取更多靈感,將時裝系列融入到不同地域的建築、地景裡。
不過話說回來,一場大秀,單單只是服裝發表會嗎?只要了解秀場的設計語彙,你會發現設計師的個性、靈感來源、當季主題都濃縮於此,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時比時裝本身更能引起共鳴,時尚除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消費者更渴望的是寄託於時裝背後的精神意義,否則衣服就只是物件而已。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向動物學謙卑,台文館《成為人以外的》特展登場:六大展區收斂80位文學作家,高5公尺織品藝術邀眾人共創
2022/07/05日本藝術家OTANIJUN《十人十色》個展倒數中:靈感源自80年代美劇《小淘氣》,探尋手繪與數位的平衡點
2022/07/05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登場!10件藝術作品、16場文史走讀,走遍鹿港文武廟、龍山寺、意樓等歷史場域
2022/07/04跨出南島,用音樂連結文化殊異的彼此:Putad╳小島大歌巡演回顧
2022/07/04全世界的小眾集結,台灣迷幻樂代表「Mong Tong夢東」:巡演真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2022/07/03金曲樂團落日飛車的巡演前夕:調整身心,直到謝幕前都不真正算數
2022/06/30朦朧細膩的創作語言,以陶與繪畫交會共鳴:朋丁《記憶的岩脈》台日藝術家賀羽薇、阿部寬文聯展
2022/06/29殭屍之外,還能關注什麼?「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巡迴南美館:聚焦亞洲鬼怪神話、首添台灣文化視角,最後喝一碗孟婆湯再走
2022/06/29「2022屏東兒童青春藝術節」回歸!串連劇場表演、名人講堂、戲劇夏令營等,屏東各大藝文場館登場
2022/06/28紙、玻璃與尤加利樹,以創作滋長循環意識:古巴觀念藝術家雙個展,新竹春室the POOL登場
2022/06/27在光裡回望消失與重生,「Re:小花盛開的回音」高雄登場:20組創作者聯手11件作品,AR音花綻放金馬賓館
2022/06/25專訪徐佳瑩/實驗音樂各種可能,重新認識這位全面升級的「準明星」
2022/06/25《克林姆藝術沉浸特展》首次登台!三大展區、25座巨幕、逾300幅作品,松菸4號倉庫登場
2022/06/23連續21天「2022大溪大禧」7月登場! 攜手設計人與藝術團隊,打造主題曲、立體繪本與神將互動展覽
2022/06/22忠泰美術館《生生LIVES》展覽倒數中!策展團隊免費專場導覽,與《安藤忠雄展》雙展聯動兩大優惠
2022/06/22經典電影《少年吔,安啦!》重回大銀幕!搖滾教父倪重華號召新生代嘻哈歌手推出30週年致敬合輯
2022/06/21日本攝影大師石內都,台灣首次個展登場:從女性身體、母親遺物談「生命中的面對」,亞紀畫廊為期一個月展出
2022/06/16「吉卜力動畫大師—高畑勲展」週末開展:四大展區、展件達2000件,親炙半世紀創作軌跡
2022/06/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