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一場時裝秀:打破規則、揭露議題、讓衣服不只是物件而已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8「從來就不只是服裝秀」
時裝秀或許離你我有些遙遠,世界上僅少數人有資格親眼見識;不過身處數位時代,時裝秀嚴格說來又不算太遠,打開網路搜尋關鍵字,你依然能擷取一場秀的精華之最——那些從服裝概念延伸而來,關於場地場景、聲光展演、跨界元素,以至模特兒展現的態度和氣味,不僅關乎靈感或創意,更在在展現設計師的個人意念、對生活的意見,以及對社會觀察與發聲。
時裝秀從來就不只是一場秀而已,本期專題和讀者一起看見秀場裡的反思、創意與其魅力所在。
服裝之於人體的功能相同,但是人們賦予服裝的觀點卻是多元的,而一場作為展示服裝的「秀」(Fashion Show),為了將設計師想要告訴人們的訊息完整傳遞,從選址、場佈、選曲、模特選角到妝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翻開近代時尚史,1970年以前的服裝秀,以「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為主,為了讓上流社會的貴婦們能細細端倪裁縫工匠的巧手工藝,秀場往往是謹慎而嚴肅的,沒有音樂也沒有場佈,整場秀在安靜的氛圍下能持續一個小時之久,因此秀場的座位安排更要兼顧全局。
改變遊戲規則的一場秀
早期來賓有編輯、買家和名人三股勢力,每股勢力都有各自的角力內鬥。因此時尚的強權政治在座位上體現得更為直白,你要去考慮誰不能看到誰,比如競爭激烈的編輯不會比鄰而坐,也不會坐在彼此視線範圍。後來時尚跟上了工業化的節奏,伴隨成衣時裝大量興起,時裝秀也隨之改變。1989年,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在巴黎近郊舉辦了一場打破傳統的秀:秀場不在昂貴的酒店裡,而是在廢棄操場以棚子簡易搭建;座位沒有事先規劃,因此第一排坐滿的不是掌控時尚話語權的人,而是當地因好奇前來的孩子們,就連邀請卡也是請當地孩子畫的。秀後媒體評論惡評不斷;但真正為時尚製衣的人卻愛極了,「當我還是學生時,覺得時裝有點膚淺,但這場秀改變了我的想法,成為讓我選擇設計時裝的原因。」現任Prada設計總監Raf Simons說。
正視問題的行為藝術
1990年代,在全球化推動下,四大時裝週日程緊湊,時裝秀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且更強調秀場的視覺感官效果,若提到20世紀最膾炙人口的秀,絕對非Alexander McQueen莫屬。22年前一場名為《Voss》的2001春夏大秀在倫敦登場,McQueen將秀場打造成宛如病房般的白色方形空間,一個漆黑暗箱靜置於秀場中央;超模Kate Moss戴著像是手術繃帶的頭套率先出場,每位女模走秀時彷彿精神病患般,有人驚恐、有人恍惚、甚至有點歇斯底里。當秀進入尾聲,心電圖嗶嗶聲不絕於耳,暗箱的四面玻璃應聲倒下,上百隻飛蛾從裡面竄出,一個體態肥胖的女人一絲不掛地戴著呼吸器臥躺在中央。這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取自Joel Peter Witkin 1983年的攝影作品《Sanitarium》,這位藝術家長期以來攝影的對象多是身心有缺陷的社會邊緣人,而這場秀則透過它的「詭異」去承認不完美其實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同時揭露時尚界的陰暗面(精神疾病、肥胖歧視問題),讓時裝秀跳脫造夢的設定,成為一場能正視問題的行為藝術。
喚醒旅行慾望的早春大秀
今年不少國家鬆綁邊境政策,光是想像下一趟飛行就令人感到興奮無比,正因如此,與「旅行」概念不謀而合的早春渡假大秀,近幾年備受品牌重視。其主因在於早春系列不僅更實穿,且在店內陳列的時間更長,除了可以填補春夏、秋冬兩季之間的空窗期,也成為了設計師試水溫的最好時機,藉此來觀察市場的反應。
因此,不少財力雄厚的品牌越來越看重早春大秀,不同於時裝週集中於特定城市舉辦,他們大手筆將各國媒體與賓客送往世界各個角落。Louis Vuitton就是最好的證明,LV早期藉著行李箱而聲名大噪,時至今日「旅行」一直都是品牌的核心精神,女裝設計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自2014年起,每年帶著早春系列前往全球知名的建築景點走秀,從巴西尼泰羅依當代藝術博物館到京都美秀美術館,今年他將2023早春秀場選在加州由Louis Kahn設計的沙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他表示自己旅行特別著迷於建築,被建築感動的瞬間特別真實,因此他總能從空間、光影變化中吸取更多靈感,將時裝系列融入到不同地域的建築、地景裡。
不過話說回來,一場大秀,單單只是服裝發表會嗎?只要了解秀場的設計語彙,你會發現設計師的個性、靈感來源、當季主題都濃縮於此,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時比時裝本身更能引起共鳴,時尚除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消費者更渴望的是寄託於時裝背後的精神意義,否則衣服就只是物件而已。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