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攝影大師石內都,台灣首次個展登場:從女性身體、母親遺物談「生命中的面對」,亞紀畫廊為期一個月展出

2022-06-16 20:40 文字整理/沈佩臻

在《Frida by Ishiuchi》系列中看到義肢、高低不齊的鞋子、身軀護具...
在《Frida by Ishiuchi》系列中看到義肢、高低不齊的鞋子、身軀護具等物件,是石內都的勇敢表述,也是一位女性生命最美麗的時刻。 圖/亞紀畫廊提供

日本女性攝影大師石內都將於6月24日在亞紀畫廊舉辦首個台灣個展,呈現其最早的攝影系列《Yokosuka Story》(1976-1977)之後的重要作品,包含經典系列《1・9・4・7》、《Innocence》、《Mother’s》、《ひろしま/hiroshima》以及《Frida by Ishiuchi》。石內都透過拍攝物與人體部位,長期探討著生命的死亡與消逝,以及人們最不願面對的傷痛與衰老。拍攝中的影像包含了朋友的身體、母親的遺物、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物件收藏,以及墨西哥女性藝術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生前物品等,並從中聚焦藝術家獨特的「面對性」。現場將展售台灣藝術書店moom bookshop精選的石內都藝術書籍。

石內都台灣首次個展將於6月24日在亞紀畫廊開展。 圖/亞紀畫廊提供
石內都台灣首次個展將於6月24日在亞紀畫廊開展。 圖/亞紀畫廊提供

現場展售由台灣藝術書店moom bookshop精選的石內都藝術書籍。 圖/亞紀...
現場展售由台灣藝術書店moom bookshop精選的石內都藝術書籍。 圖/亞紀畫廊提供

內觀四十歲身體的轉變

透過拍攝物與人體部位,石內都長期探討著生命的死亡與消逝,以及人們最不願面對的傷痛與衰老。然而比起這類主題時常出現的浪漫氾濫,石內都的拍攝過程其實更為純粹。她在年滿四十歲時創作了《1・9・4・7》(1988-1989)系列,既以自己的出身年份做為提名,也是她從街景攝影轉向靜物拍攝的首個系列。對於從沒想過會活到四十歲的石內都來說,這個年齡使她開始注意到了自身身體的改變。

石内都 Ishiuchi Miyako, 1・9・4・7#49, 1988-19...
石内都 Ishiuchi Miyako, 1・9・4・7#49, 1988-1989_1994 printed, 銀鹽相紙, 50.6 x 60.5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她接著邀請了年齡相仿的女性友人與高中同學,並拍攝了她們的手腳特寫。在這些照片中, 我們會看到略顯老化的皺摺、有著主婦勞動痕跡的手掌、以及皮膚上的些許疤痕與斑點。乍看之下, 我們並無法分辨這些手腳主人的性別,然而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留長與擦塗了指甲油的指甲而看出端倪。如此的近距離拍攝與留黑背景也似乎帶有著一抹超現實感,回應著四十歲,一個不年輕也不老邁,既訝異又感傷,令人不知所措的年齡。

暴露女性身體的脆弱,那屬於眾人的共同生命

另一組拍攝身體的黑白照片系列《Innocence》(1994-)暴露了人體更為脆弱的部分,也是石內都最為強烈衝擊的作品之一。 她以自然光拍攝了許多帶有傷疤的女性身體,並刻意不露出被攝者的臉部。就臉部的缺席而言,這些傷疤不再屬於某一人,而是屬於女性的共同生命。

石內都以自然光拍攝了許多帶有傷疤的女性身體,並刻意不露出被攝者的臉部,這些傷疤不...
石內都以自然光拍攝了許多帶有傷疤的女性身體,並刻意不露出被攝者的臉部,這些傷疤不再屬於某一人,而是屬於女性的共同生命。 圖/亞紀畫廊提供

我們已無需去追查這些傷疤的來源,因為它們或許超越了肉體,指向了抽象的心靈經驗。對於藝術家來說, 傷疤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純潔」,那些身體表面的缺陷都早已在傷疤與堅強生命的面前相形見絀。當拍攝物件時,石內都通常會將物件放置於一個平面,如窗戶、 地上、桌面等,再以近距離的姿勢拍攝。這些物件不會被花俏的擺置,而是處於使用中或剛使用完的些微凌亂狀態,汲取出了遺物「還活著」的生命姿態。

石内都 Ishiuchi Miyako,Innocence#5,1994,銀鹽相...
石内都 Ishiuchi Miyako,Innocence#5,1994,銀鹽相紙,108 x 74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整理母親遺物,面對傷痛、面對被攝體、面對廣島

自2000年開始,石內都開始拍攝母親的身體,而她的母親於同年因癌症病逝。在那之後,石內都整理了母親的遺物,並拍攝了《Mother’s》(2000-2005)系列。 與先前拍攝他人身體不同,石內都必須面對母親逝世所帶來的傷痛,其作品也從此越發彰顯了藝術家與被攝體之間的「面對」:在面對情緒之外,石內都也終於能以平等的女性姿態與母親交流。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ひろしま hiroshima#52F do...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ひろしま hiroshima#52F donor:Hara, T., 2014, C – print, 33.5 x 23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在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中,母親的斷裂或乾掉的口紅仍散發著時髦的光暈,然而它們又有點像子彈,碰碰地擊打著也曾失去至親的我們。2005年,《Mother’s》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2007年,石內都參訪了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並從館方的上萬件收藏品中挑選了許多衣物與物件, 拍攝了最具代表性的《ひろしま/hiroshima》(2007-)系列。蕾絲洋裝、中學校服、刺繡的背包與布鞋,這些經歷過核爆私人物品撕裂發黃,不禁使人聯想到當時的悲痛景象。不過對於石內都而言,歷史的傷疤並不是她的主要關注。她所看見的是這些衣物的美麗,以及當時擁有者的優雅品味。石內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面對」災難中的廣島,從死亡回朔觀看生命的精彩。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ひろしま_hiroshima#9 dono...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ひろしま_hiroshima#9 donor:Ogawa, R.,2007,C – print,108 x 74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受邀拍攝芙烈達卡蘿的遺物

2012年,芙烈達卡蘿博物館的策展人邀請石內都前往拍攝著名墨西哥女性藝術家芙烈達卡蘿的遺物。這些遺物自芙烈達卡蘿逝世後便一直被丈夫封存在宅邸廁所,而該宅邸直到2004年改建成博物館後才重新對外開放,石內都也得以受邀拍攝芙烈達卡蘿從未曝光過的遺物。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Frida by Ishiuchi#23,...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Frida by Ishiuchi#23,2012,C – print,112.5 x 76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在芙烈達卡蘿傳奇的一生中,有一點與石內都從缺陷與傷痛切入的創作核心不謀而合:芙烈達 卡蘿的小兒麻痹症與車禍經歷。因此,我們可以在《Frida by Ishiuchi》(2012-2015)中看到許多的義肢、高低不齊的鞋子,以及身軀的護具,全部都充滿著芙烈達卡蘿式的專屬外觀。這是石內都的勇敢表述,也是一位女性生命最美麗的時刻,而那些簡單留白的背景提醒了一種幽微的細膩感知,石內都溫柔深遠地凝視著每一個遺物或老去的身軀。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 Frida by Ishiuchi#36...
石内都Ishiuchi Miyako, Frida by Ishiuchi#36,2012,C – print,112.5 x 76 cm,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圖/亞紀畫廊提供

石內都個展

展期|6/24(五)至 7月30日(六)

時間|週二至週六 12:00-19:00

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38號)


關於石內都(Ishiuchi Miyako)

1947 年出生於日本群馬,曾於多摩美術學院學習設計與織品,並自學攝影。2014 年,石內都獲得哈蘇國際攝影獎,既是第三位獲獎的日本藝術家,也是第一位獲獎的亞洲女性。她曾在洛杉磯 J・保羅・蓋蒂博物館與橫濱美術館舉辦過大型個展,也曾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舊金山現代美術館中展出,作品更獲紐約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洛杉磯 J・保羅・蓋蒂博物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機構典藏。

石內都 Ishiuchi Miyako。 圖/亞紀畫廊提供 ©︎ Ishiuch...
石內都 Ishiuchi Miyako。 圖/亞紀畫廊提供 ©︎ Ishiuchi Miyako courtesy of The Third Gallery Aya, Each Modern


推薦閱讀

七千件手感陶塊,直視輕盈的神聖感:印尼當代藝術家瑟提亞萬《靈語》首次台灣個展

惟有揭發才能正視,女子監獄的絕望與無助: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無盡之日》攝影展,徠卡臺北畫廊登場

口腔、檸檬、橫跨千年對話的雕塑:何翔宇台灣首場個展《掛得比較低的果實》TAO ART登場

最新文章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2024/04/26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橫跨15年創作品個展「羅娜...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蒙!紐約雕塑家羅娜 · 龐迪克展覽5/11路由藝術登場

2024/04/25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

富邦美術館5/4開幕!倫佐.皮亞諾在台首作亮相,首展羅丹、印象派同步登場

2024/04/24
《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音樂大師登台即興配樂!影展現場專屬限定體驗只在20...

2024台北電影節獨獻「濱口竜介導演 X 石橋英子配樂」創作計畫《GIFT》

2024/04/24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首個展5月北美館登場。
 圖...

「威廉.肯特里奇」5月北美館亮相!聚焦「素描創作」以90+作品探索南非

2024/04/22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8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帶來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2
出道超過 15 年的黃玠,一直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支持,是台灣流行民謠音樂的代表性人...

民謠才子黃玠新專輯《一切平常》:令我焦慮的不是改變,而是如何保持不變

2024/04/22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2024粉樂町臺北當代藝術展」重新回歸!邀集15組國內外藝術家以「AWAKE ...

「2024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登場!集15件作品創造城市「AWAKE一道光」

2024/04/12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挑戰虛擬載體的創作能量,開啟實體...

全新「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首展「卷積」以3件新作挑戰虛擬創作能量

2024/04/11
現正上映的《莎莉Salli》不只邀來李英宏操刀電影配樂,更找他來擔任電影第二男主...

愛情喜劇電影《莎莉Salli》李英宏操刀配樂挑戰全新曲風!主題曲MV上線

2024/04/10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4月19日上映。圖|好威映象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以88分鐘梳理現代愛情的矛盾關係

2024/04/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