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孤獨的內在廊道,只有自己能穿越:李荔概念個展《in process 進行中》台中孵空間登場

2022/08/16 沈佩臻

藝術家李荔概念個展《in process 進行中》展出至8月29日止。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藝術家李荔概念個展《in process 進行中》展出至8月29日止。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位於台中的孵空間Zero space,年度系列活動「小步散策」以葉拓、陶作、茶湯與藺草串起旅程,繼資深拓印老師李桂仙帶來30幾種植葉認識與敲拓技巧,第二場則呈現陶藝術家李荔概念個展《in process 進行中》,自即日起展出至8月29日。「在創作過程中,我會將還在進行中的半成品稱作work in process。我常意識到,若拉長遠些來看,人生的每段事件會不會也是in process?」李荔在創作中不斷向自己的人生提問,關乎自己與群體、大地,乃至於生命中的每段關係。

《in process 進行中》由十穎設計李佳穎與李荔共同策劃室內廊道,將創作脈絡更完整與具象化,讓觀者以行走的姿態,進入私密、幽暗、個人的內心道路。「這道廊,是孤獨、自我、內在的力量,唯獨只有我自己能穿越的地方,」李荔將自身創作時刻的感受延伸至空間中,象徵任何創作之路,過程中都曾穿越長窄的內在路徑,而所有意念都將伴隨自己走到盡頭,完成創作,「這道廊,只有自己能穿越、只有自己能經驗。」

《in process 進行中》將李荔的創作脈絡更完整與具象化,讓觀者進入私密、幽暗的內心道路。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in process 進行中》將李荔的創作脈絡更完整與具象化,讓觀者進入私密、幽暗的內心道路。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展場中心為具象化李荔內心的〈內在之廊〉,四周共有〈我是器〉、〈母親的頭蓋骨〉、〈歪曲之器〉、〈破碎之器〉與〈關係之器〉共5件作品包圍中心,觀眾可以在展場周圍找到一處舒適自在的位置坐下來,觀賞日光與廊道,或是與作品互動。

〈內在之廊〉

成為創作者之後,李荔才體悟到「創作是孤獨」這件事,而這同時是每個創作者和藝術家的必經之路,並且持續存在。廊道設計上,刻意製作長窄半封閉,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甚至有點窒礙難行、如履薄冰般,讓觀者的身體體驗到更加接近李荔心中那座內在廊道。廊道裡是未燒製的土胚、李荔的呢喃文字,呢喃著對自身的懷疑與否定,呢喃生命的意義與啟示,而這些都伴著她穿越廊道至最後,完成她每個系列的作品。

〈歪曲之器〉

2021年初,李荔的生活因突如其來的車禍,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強大劇烈的外力撞擊進身體與內在空間,她必須透過創作,慢慢將龐大的能量釋放出去。製作過程中,她穩穩的拉起胚土桶身,再用力用雙手一捏,讓器承受無法預測的外力與形狀,透過堆疊與排列,呈現出被外力擠壓的壓迫感。

左起為〈內在之廊〉、〈歪曲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左起為〈內在之廊〉、〈歪曲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我是器〉

李荔與群體的課題,這時候她開始試著往內在發展。用第三者視角,將自己抽離、觀看著群體和獨立的關係。每座器因著不同的刻畫而有不同的樣貌,如同各自獨立的個體。人是群居動物,要怎麼在群體中同時也保有各自的獨特?李荔認為是生為人一生的課題。

李荔〈我是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李荔〈我是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母親的頭蓋骨〉

李荔跟土地的關係,是從外在開始接觸土、進入山林、觸摸石頭後,孕育出的系列。做成盤的模樣,就像土地承載人類一樣。石頭目前來自台中大肚山上、台中大雪山裡、埔里國姓的溪流裡,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李荔〈母親的頭蓋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李荔〈母親的頭蓋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破碎之器〉

藉由兩種展示方式來完成一件作品。影像中,李荔手拿的是過往燒製失敗的作品碎片,藉由排列碎片的過程,完成了「破碎之器」這件作品。每個經驗都是重要的,因為擁有這些破碎,得以完整作品。

李荔〈破碎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李荔〈破碎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關係之器〉

李荔相信每段關係的衝突,都是讓靈魂趨於完整的過程。她透過視覺擺設方式,器在板子上的位置像是隨時會掉落,交集處的兩個圓盤也顯得不穩定,來表現關係的脆弱與變化。

李荔〈關係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李荔〈關係之器〉。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李荔概念個展《in process進行中》

時間|08/15(一) - 08/29(一)10:00 - 16:00

地點|台中孵空間Zero Space(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308號)

孵空間。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孵空間。 圖/李荔個展提供、李易暹&陳威齊攝影

推薦閱讀

潮州街上的白色清新藝廊san galerie,主理人yuwen的「器與物」之路

七千件手感陶塊,直視輕盈的神聖感:印尼當代藝術家瑟提亞萬《靈語》首次台灣個展

禮拜文房具創辦人Marco蔡孟仰:用美感找回生活的溫度

最新文章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馮國瑄|1989年在花蓮海邊出生,西螺長大,目前住台北大稻埕。近年獲得打狗鳳邑文...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