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意書篆」打開漢字教育的多元豐富想像!
你多久沒有提筆寫字了呢?數位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科技產品,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圖像、符號逐漸地取代文字的意義,而一筆一畫的寫好每一個字、著墨每一個文字的美好意義、以及感受筆畫間書寫的力道,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生活文化。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致力於推動漢字藝術與美學教育,近年來,藉由「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的舉辦,包含【篆隸楷、行草、篆刻、臨帖】四組書篆大賞比賽與【創意書篆教案】徵選活動,於全臺高中職舉辦校園書篆工作坊,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帶領青年學子認識漢字藝術之美與創意展現,每年策動不同議題與視角,讓書篆藝術貼近日常生活。
第十五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本屆以「食」文化為主題,從全面感官中體驗,書篆文化與美食間的緊密連結。同時,隨著「108課綱」的推動,全人教育的學習理念在全國中學教師中逐步推動,多元選修、自主學習、以及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等…翻轉傳統教育的學習方式,本屆也將透過教案徵選活動,邀請師生共同參與創作。
設計一堂有趣的書篆體驗課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為鼓勵對漢字教育有興趣的教師,第二次舉辦【創意書法教案】徵選活動,邀請師生共同發想創意與趣味兼具的教學教案,將書篆藝術生活化、轉為新一代學子更可親的領略形式,讓青年學子們體驗原來漢字藝術不只是如此!
去年第一次舉辦的【創意書法教案】徵選活動成功地選出11件別具意義的教案作品,包含以創意古文字做姓名的創作、融合英文與漢字的創意紅包袋、結合絹印工藝的甲骨文春聯、結合文字與藝術的書篆絹扇創作、漢字與數位科技製作的雷切燈具等…每件創意教案皆多元的展現漢字於生活、藝術、與科技中等應用延伸,也讓漢字美學有不同的呈現,別具教育意義。
領略傳統漢字美學
現代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為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敲打著鍵盤就可完成一段文字,卻也逐漸地失去書寫的溫度。書法比賽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書篆之美,用筆慢慢書寫、慢慢欣賞閱讀的那份文字帶給人的感動。此次書法比賽分為四大組:「臨帖組」、「篆隸楷組」、「行草組」、「篆刻組」,讓青年朋友領略漢字的深邃廣博,也讓此文化得以傳承。
第十五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針對全國中學教師「創意書篆教案徵選」徵案至11月21日。【篆隸楷、行草、篆刻、臨帖】四組競賽,11/28截止,同時響應本屆活動主題,特別舉辦【 #我的飲食記憶】網路創作,分享你我的飲食故事與書篆作品。收件活動詳情請見「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官網、臉書粉專。
最新文章
-
2023誕隍祭6/16-7/9台北霞海城隍廟為城隍爺慶生
2023/05/31 -
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瑪德蓮時刻系列首展,呈現60-80年代成衣工人的生命經驗
2023/05/30 -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6/24登場!「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三大計劃亮點搶先看
2023/05/30 -
鳳甲美術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以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魏柏任之作,邀大眾用行走打開感知
2023/05/30 -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如果我是一面鏡子》:許喬彥、葉偉立等5位藝術家,重新探討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3/05/29 -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
坂本龍一:愛,或者說戀愛,是救贖——耗時十年、256則近身訪談《skmt:坂本龍一是誰》
2023/05/26 -
2023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5/26-5/28登場!12國、上百件作品,還能近距離觀賞周書毅表演
2023/05/26 -
《百年孤寂》第六講:焦元溥解析名作中的音樂符碼
2023/05/26 -
「時光之味:小津安二郎120年」影展以全新4K修復版致敬日本大師,《風中的母雞》、《東京暮色》全台首映
2023/05/25 -
2023 ONE ART Taipei新賞獎得主,Yufi Yamamoto台灣個展:以抽象線條勾勒理想女性之美
2023/05/23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登場!三大亮點爬梳19世紀末至今近200件精彩展品
2023/05/23 -
「海律─王怡婷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開展:探查海岸風景,跨媒材形構無垠蔚藍
2023/05/22 -
北美館2023 X-site計畫《途中》展出!穿越長廊親身經歷巨大聲響體感
2023/05/19 -
毓繡美術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日常中止》雙展:台日港菲藝術家之作,辯證時間與生命終始
2023/05/17 -
葉蕓僖「伍貳貳」個展!新銳藝術創作者以東西方複合媒材、聚焦環境保育議題
2023/05/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