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山椒魚來了》麥覺明記錄台灣特有種!歷時17年拍攝、近距離看見5種山椒魚與卵串孵化過程

2023-02-08 21:00 詹筱苹

2023年2月10日將上映的紀錄片《山椒魚來了》,由多次獲得金鐘獎的《MIT台灣誌》導演麥覺明、歷時17年拍攝。他跟著山椒魚研究團隊上山,不但拍到5種台灣特有種山椒魚、記錄山椒魚卵串孵化至破囊而出的珍貴畫面,台灣百岳不僅風景秀麗,獨特的生態物種也極其珍貴!

由伍百擔任電影敘事(說故事者),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由伍百擔任電影敘事(說故事者),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紀錄片《山椒魚來了》,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紀錄片《山椒魚來了》,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山椒魚是什麼,很厲害嗎?

山椒魚出現於1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是目前發現、全世界唯一與恐龍共存過的生物。牠們移至台灣,並發展成台灣特有種,可以在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發現牠們的蹤跡,但因為棲地受到破壞、全球暖化,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

山椒魚是台灣珍貴的特有種生物,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山椒魚是台灣珍貴的特有種生物,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為什麼要記錄山椒魚?

2020年《黑熊來了》是麥覺明發表的第一部紀錄片、歷時11年,與黃美秀老師一同深入山林,記錄臺灣黑熊生態與捕捉繫放研究調查。記錄台灣山椒魚更早於《黑熊來了》「第一次看到山椒魚是在阿里山姊妹潭旁邊的森林,當時只知道牠是古老的活化石,生長環景很難拍攝,就產生很大的動力要來記錄。經過17年拍攝,補齊5種山椒魚,還拍到卵串,很有成就感。」

【優人物】穿梭山林二十年 為台灣黑熊點亮前路 「黑熊媽媽」黃美秀

麥覺明歷時17年記錄台灣特有種,圖|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麥覺明歷時17年記錄台灣特有種,圖|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拍攝很難,研究更難!

片長1小時45分的《山椒魚來了》,除了是麥覺明17年的拍攝成果,更濃縮研究團隊數十年在台灣翻山越嶺、翻遍每一顆高海拔石頭點滴記錄的成果,而這趟研究之路還未完待續。麥覺明開始拍攝也是來自對研究團隊的感佩,師大生物系呂光洋教授,44年前在阿里山看見人生中第一隻山椒魚,開始投入研究。隨後呂光洋帶著學生賴俊祥,一個月至少上一趟高山 ,翻石頭尋找山椒魚(電影中可以看到什麼是翻石頭找山椒魚),他們擔心山椒魚隨時都有可能消失,懷抱著生態危機的使命感,一直研究至今。電影不只記錄山椒魚,也記錄著老中青三代研究團隊的背景故事與研究歷程。

簡短的敘述好像已經把電影梗概說完?紀錄片中除了讓大家眼見為憑,看見台灣高山美景、團隊如何在高山上尋找、研究山椒魚,還有更多台灣研究過程的故事,留待大家走進戲院把故事補完。

研究台灣山椒魚團隊,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研究台灣山椒魚團隊,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預告片

以下擷取自朱有田《野生動物:台灣山椒魚,微笑的高山精靈》

藉由多次冰河時期所形成的陸橋與亞洲大陸相連,許多物種因之得以進出台灣。台灣屬於多高山的島嶼,高聳陡峭的地形造就了不同的氣候帶,也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現今高海拔物種的親緣地理關係與演化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台灣的物種如何在過去動盪的氣候間與嚴苛的陡峭地景上拓遷、適應與演化。

冰河褪去,為了適應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台灣的山椒魚棲地分布局限於氣溫較低的高海拔溪流源頭。如此重要的冰河孑遺物種,自從1919年日本學者楚南仁博發現台灣第一隻山椒魚至今,我們對這些原生山椒魚的了解又增加了多少?

山椒魚的研究門檻較高,研究人員除需具備山椒魚的背景知識與熱誠外,還需爬涉到海拔2,000至3,000公尺以上險峻的高山河流源頭進行野外調查,也需克服惡劣氣候的挑戰。在經費短缺、野外研究人才尋求不易與研究環境險惡的條件下,政府應積極幫忙提供經費、好的研究裝備與建構安全的野外研究環境。

若能清楚地告訴年輕人,台灣高海拔山椒魚的生態、重要性,以及那些曾為山椒魚研究而犧牲的前輩的故事,將可激發年輕人對台灣這塊土地更高的認同感。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臺灣的山椒魚>,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臺灣的山椒魚>,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國語課程收錄<臺灣的山椒魚>,圖|擷取自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山椒魚來了》2月10日上映,圖|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山椒魚來了》2月10日上映,圖|山椒魚來了粉絲頁

最新文章

陳夏民推薦在主題與筆法上富有新意的詩集:《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做了一段beat》《日...

詩裡的陌生與新鮮,屢屢擊中我——出版人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

2023/03/31
奈良美智將於《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啟程地高雄,展開駐村計畫!這次不僅是奈良...

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31
大衛.克拉耶伯,〈野火(觀火冥想)〉,2019-2020,單頻道錄像投影、3D動...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北美館開展:6件大型錄像作品、系列手繪稿,往返事物對立與共存的歷時探索

2023/03/30
吳俞萱|詩人。著迷於自然與人性的荒野。著有《交換愛人的肋骨》、《暮落焚田》等九本...

詩人吳俞萱:寫詩讓我面對死亡與未知,接住世界的「撫摸」


2023/03/30
《百年孤寂》第一講由詹宏志主講,圖|敏隆講堂

《百年孤寂》第一講:詹宏志談魔幻寫實的現實意義

2023/03/30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得獎作品特展與創意書篆教案成果,自即日起至4月1...

揉合生活五感,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開展中:首獎王宥沺、張品慈,展現書篆藝術再創新的可能

2023/03/30
圖/RAISE提供、沈佩臻攝影

2間東京放鬆新空間:SOLO SAUNA tune 體驗單人芬蘭桑拿 ,在銀座最潮夜店 RAISE 狂歡

2023/03/29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

teamLab 2023京阪選點推薦:大阪長居植物園、京都素食拉麵Vegan UZU,超現實光影藝術融入自然與飲食

2023/03/29
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由白輻射影像以「破蛹展翅」為主題進行設計。 圖/台北電...

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公布!白輻射影像設計,柔和藍紫羽片、曲線變化勾勒蛻變意象

2023/03/27
無所畏懼的獨到視角 Daria Troitskaia 《THE WAY UP H...

徠卡之家Daria Troitskaia致高之途攝影展!以女性視角探索自我,即日起至6/12

2023/03/24
富藝斯總部二樓目前展出本季春拍的日拍拍品。記者孫曼/攝影

讓當代藝術走進日常生活:富藝斯進駐香港西九

2023/03/23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於3月21日起至4月30日在桃園展演中心正式展出。 圖/桃...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3/21-4/20展出,法國藝術家Delphine Pouillé〈引體向上〉獲首獎

2023/03/23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Courtesy Art Ba...

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自3月18日至6月1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 Re...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

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
(左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篆刻組首獎永平高中美術教師張品慈、篆隸楷組...

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將於3月25日至5月14日登場。 圖/寶藏巖國際...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
HUSH在《娛樂自己》這張本位演出的作品中,把「我」這個核心擺在最前面,因此寫歌...

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