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東海大學策劃《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臺灣改裝》5/20-11/26展出

2023/03/04 詹筱苹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由東海大學建築系提案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臺灣改裝》,於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臺灣改裝》由東海大學團隊,串連中原、淡江、逢甲、成功四所大學建立教學聯盟,從台灣各地的建築與地景為起點,尋找多元建築風貌的可能性。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

《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企劃,呼應2023年第18屆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對「未來」的見解,認為21世紀的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留意並重新拼湊你我生活周遭因時代進步而遺忘的事物。策展團隊重新回到臺灣的山海之間,從「真實的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跟過去哪裡不一樣?

2023年的臺灣館是5校聯合的學生作品展示,而非過去交由專業團隊策劃而成,這對策展來說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東海大學建築系策展人曾瑋:「如果我們從現在往前推100年的1923年,當時建築史正邁向新建築,而100年來當代建築一直是以未完成的狀態進行,台灣的狀況又顯得更有趣,台灣建築工法和西方正統建築是不一樣的。我們期待世界認識台灣的方法,可以不是晶片、不是口罩,而是從台灣建築的力量,這份更接近當代建築的精神重新認識台灣,而這次5校學生的作品,將在雙年展中,告訴全世界台灣建築如何在地景中未完成,有各種不同的想像。」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漁港溫度再部屬-廢熱澡堂,曾瑋、謝旻澔,2023。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漁港溫度再部屬-廢熱澡堂,曾瑋、謝旻澔,2023。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用學生作品作為台灣館代表真的可以嗎?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一直以來都是由個別建築師帶領團隊參展,國美館館長廖仁義表示:「這次由5校建築系建立教學聯盟參展,不但有文化展示的意義,也對國內建築後進有著教育的意義,特別令人感動,讓大家理解台灣過去20多年來參與雙年展的另一種可能性和價值。」這次參與的團隊,都是經過多位評審嚴格審查脫穎而出的作品。

這次的主題「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是思考台灣人面對大自然找尋生活方式時,無形中進行的一種對話、一種協商協議與人文精神產生的反思,廖仁義看完參展作品最深的感觸是:「像我不是學建築出生的,面對習以為常的建築,在這些作品中,卻看到更深入、人跟自然之間的新關係,台灣改造也給了很有台味的詮釋。」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館方也提早於2月帶來作品1比1試組裝,讓大家想像5月在威尼斯展出實況。評審委員吳光庭認為:「這次1比1模擬接近展覽真實情況,以水平桌面展示,也算是展覽的突破,東海建築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做田野調查,在評選過程中也聽到他們的創作概念,當作品真正呈現在展桌上,展現台灣土地、人文豐富的面向。」吳光庭也再一次強調,這是我們第一次由學生代表參展,「我曾在評審會議中也提出,這是很有風險的事!」當作品呈現在1比1模擬展場時,吳光庭看到更多正面意義的展現「這絕對是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一大亮點,顯示台灣青年學生能力都有很好的國際水準。」

台灣乳牛多由紐西蘭進口,牛隻無法適應台灣陽光需要加裝半透明遮陽板,這些都是與業者詳細深談理解建築用途後,轉化成作品,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台灣乳牛多由紐西蘭進口,牛隻無法適應台灣陽光需要加裝半透明遮陽板,這些都是與業者詳細深談理解建築用途後,轉化成作品,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以6大關鍵字提煉臺灣建築未來的可能

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中,策展團隊以「剖面」的視角聚焦臺灣不同海拔的農業地景,發現其中存在的「改裝」性格。無論是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溫室或是梨山的茶園,都可以說是人類指認、理解並適應自然作用的節氣與時序後,進一步加以「改裝」的構築性回應。策展團隊提出「協調者」「二元性」「義肢」「內在性」「中介」「濾器」六大關鍵字回應這些發生在臺灣山海之間人們如何與自然衝突、妥協進而共榮的事物,提煉出面對臺灣建築未來發展的可能方法。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出作品1比1試組裝現場,攝影|林育全、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臺灣館的4大展區規劃

臺灣館所在的普里奇歐尼宮,為前身是古老監獄的特色古蹟建築,策展團隊依據建築空間架構區分為四個展區:「地景文件」「擴閾空間」「影片投影」「設計提案」。四個區域由展場內的主要垂直牆面和一道粗黑線來區分邊界,再由跨越空間的大桌子構成的水平面整合為一。展台是由台灣地形的想像延伸,而粗黑線也意味著地理上的中央山脈,在展桌上將台灣在地的田調地景與學生作品做區隔。展場也將結合聲音和紀錄影像,使用臺灣環境音採集與新編音樂,及策展紀錄影像,成為可度量時空的元素,讓觀者打開各種感官,感受臺灣真實時空的流動感。

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場模擬圖,展場空間,謝宗諺、李懿倩,2023。本展覽將於普里奇歐尼宮舉辦,依據建築空間架構區分,由展場內的主要垂直牆面和一道粗黑線來區分邊界為四個展區,分別為:地景文件、擴閾空間、影片投影、設計提案。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場模擬圖,展場空間,謝宗諺、李懿倩,2023。本展覽將於普里奇歐尼宮舉辦,依據建築空間架構區分,由展場內的主要垂直牆面和一道粗黑線來區分邊界為四個展區,分別為:地景文件、擴閾空間、影片投影、設計提案。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二元性。養蚵用廢棄竹子搭建的「棚架」, 簡易的涼棚在農忙時成為蚵民的休憩場所;但在蚵收成時節卻轉變成為造訪者燒烤生蚵的場域。為了適應高灘地的地質與潮汐而改裝的三輪車除了是生產系統的一環,同時作 為載送造訪者的載具用來參與當地的特殊景觀。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二元性。養蚵用廢棄竹子搭建的「棚架」, 簡易的涼棚在農忙時成為蚵民的休憩場所;但在蚵收成時節卻轉變成為造訪者燒烤生蚵的場域。為了適應高灘地的地質與潮汐而改裝的三輪車除了是生產系統的一環,同時作 為載送造訪者的載具用來參與當地的特殊景觀。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中介。乾燥農作物的過程中發生一些有趣的空間:曬水柿的構架形成特殊紋理的陰影,成為一種臨時 性的社交空間;金針花的處理過程則多利用屋頂作為乾燥的場所,讓屋頂變成一 個具生產性的空間元素。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中介。乾燥農作物的過程中發生一些有趣的空間:曬水柿的構架形成特殊紋理的陰影,成為一種臨時 性的社交空間;金針花的處理過程則多利用屋頂作為乾燥的場所,讓屋頂變成一 個具生產性的空間元素。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濾器。高山果園中,人的工作尺度與植物生長特性相互結合的虛空間。高山茶園為預防收成時遇到霜害,而由蘭花網 完全覆蓋;茶葉收成時採栽後須進行日光萎凋,以增加茶葉香氣的作業也由蘭花網構築的覆蓋物調節日光的強度。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濾器。高山果園中,人的工作尺度與植物生長特性相互結合的虛空間。高山茶園為預防收成時遇到霜害,而由蘭花網 完全覆蓋;茶葉收成時採栽後須進行日光萎凋,以增加茶葉香氣的作業也由蘭花網構築的覆蓋物調節日光的強度。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內在性。鄉村地區林立的溫網室的構築思考也蔓延出生產範疇,與農人勞動環境開始對話。在非網室空間的農地上,我們更是目擊農人利用類似構築方式製作可移動遮陽棚來達到工 作區域內的日照改善。 這些內部性也創造了地景中的居家內在特質。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內在性。鄉村地區林立的溫網室的構築思考也蔓延出生產範疇,與農人勞動環境開始對話。在非網室空間的農地上,我們更是目擊農人利用類似構築方式製作可移動遮陽棚來達到工 作區域內的日照改善。 這些內部性也創造了地景中的居家內在特質。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協調者。工寮與碼頭是工作場所的同時,更成為農閒時的重要社交場所。我們在蚵農的勞動場域中觀察到透過工具形成陸地與海洋的轉換、工作 與社交行為的交錯,透露一種定著與非定著相互交纏的關係,我們將此現象稱為 一種協調機制。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協調者。工寮與碼頭是工作場所的同時,更成為農閒時的重要社交場所。我們在蚵農的勞動場域中觀察到透過工具形成陸地與海洋的轉換、工作 與社交行為的交錯,透露一種定著與非定著相互交纏的關係,我們將此現象稱為 一種協調機制。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義肢。義肢是蓄積各種鐵公路、灌溉溝渠等使生活得以機能化的基盤建設。這些基盤建設如同兩面刃般,在提供農產品產銷協助的同時也在無 心之中割裂田地與外界的關係。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關鍵字:義肢。義肢是蓄積各種鐵公路、灌溉溝渠等使生活得以機能化的基盤建設。這些基盤建設如同兩面刃般,在提供農產品產銷協助的同時也在無 心之中割裂田地與外界的關係。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時間|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 (預展期5月18日、19日)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策展人|曾瑋

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蘇孟宗

展場設計|謝宗諺

行政統籌|李懿倩

最新文章

新北市美術館月底開幕,劉和然董事長在記者會上期許這是一個全民的美術館。圖/王聰賢...

新北市美術館開啟市民美學新頁 董事長劉和然:在地與世界交匯的全民藝術平台

2025/04/24
從選美比賽到傳統祭儀!「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用影像對話身分認同與文化...

「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MoCA登場!以錄像探索原民身份文化

2025/04/24
創作才女 LÜCY 第二張專輯海內外好評不斷,《晚安巡演》足跡遍布12個城市並持...

比專輯更私密的演出!才女 LÜCY《晚安巡演》6/20 Zepp New Taipei開唱

2025/04/24
2025臺北文學季4/19剝皮寮開展!一起思考「幾個波浪號才對~」

2025臺北文學季4/19剝皮寮開展!幾個波浪號才對~探索訊息的多義性

2025/04/24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以四檔展覽揭開序幕!其中由新北藝術團體「新店男孩」攜手年輕藝術團...

新店男孩《Don’t Worry, Baby》新美館登場!攜手XTRUX建構虛實流域

2025/04/23
礁溪老爺酒店年度企畫「閱讀與旅行--12位旅人,12場文學行動」,多位講者出席記...

環遊世界80盤 詹宏志:從廚房遠眺美食的地平線

2025/04/23
李安最具自傳色彩的系列作!國家影視聽中心特別放映「父親三部曲」,金馬影帝郎雄精湛...

李安「父親三部曲」影視聽中心5月登場!郎雄精湛演技再現大銀幕

2025/04/23
詩人吳晟出版新書,是他對土地對樹木的深情。圖/有鹿提供

詩人吳晟半生不忘種樹 新書以詩、散文、政策 與樹約定

2025/04/22
圖/noii noii提供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洪建全基金會HONG×RIJKSAKADEMIE國際駐學計畫首次成果發表,藝術家...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