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teamLab 2023京阪選點推薦:大阪長居植物園、京都素食拉麵Vegan UZU,超現實光影藝術融入自然與飲食

2023-03-29 08:00 沈佩臻

20 幾年來,teamLab 持續以數位技術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消融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界線,以溫柔而鮮明的姿態在各國捲起狂潮,成為一支炙手可熱的國際數位藝術勁旅。teamLab 繼「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台場)」、「teamLab Planets TOKYO」等作品掀起全球熱潮之後,2022年緊接著再與大阪長居植物園合作常設性質的「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Osaka」,於夜幕低垂時結合園內四季植物,帶來一場細膩動人的光影展演,也為 2025 年萬國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提早暖身,醞釀周邊觀光熱度。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Resonating Life)。 圖/teamLab提供

融入四季植物、庶民日常的聲光展演

創立於 1974 年的長居植物園,就設立在近似廣袤無邊、開放逾3/4個世紀的長居公園內,乘坐 Osaka Metro 御堂筋線於「長居站」下車徒步 10 分鐘即可抵達。從公園入口朝長居植物園前進,將途經足球場、咖啡廳、餐廳等不同設施,人們散步運動的景象散發庶民日常氛圍,「許多人訝異於 teamLab 在這裡出現。」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Osaka 公關桑原葉子表示。

〈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Sculptures of Dissipative ...
〈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Sculptures of Dissipative Birds in the Wind)。 圖/沈佩臻攝影

事實上,這次企劃的確與過往多數作品的展演場域氣質不盡相同。每到日落才出現的 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現場幽暗,想要自拍幾乎只能獲得一片黑,但也因此人們可以拋開既有習慣,聚焦於眼前、當下,聚焦在隨四季遞嬗下蛻變不同姿態的植物,以及結合植物的聲音、燈光與互動設計。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現在是 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Osaka第一個冬天尾聲, 不管是 teamLab 團隊還是植物園方,對於光影下的植物風貌,也和觀眾一樣是首次欣賞,春夏茂密、秋冬蕭瑟的自然汰擇,正是作品魅力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長居植物園於 2022 年 4 月時已先進行翻新,重新整理與疏通植物之間的距離,為植物與作品留下舒服伸展的空間,為這場非煙火式的展覽種下良善種子,長存 5 年、10 年以上。

〈呼應的紫薇樹〉(Resonating Crape Myrtles)。 圖/te...
〈呼應的紫薇樹〉(Resonating Crape Myrtles)。 圖/teamLab提供

〈具象與抽象——二次林入口〉。 圖/teamLab提供
〈具象與抽象——二次林入口〉。 圖/teamLab提供

歡迎觸摸互動!細膩鋪排設計的光影音效

連續性,向來是 teamLab 談論的美學質地,團隊深信這個世界是在相互連結堆積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人與空間、人與作品亦是連接在一起的整體,因此輪廓、邊界是模糊的。即便 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Osaka設置在植物園的戶外空間,觀眾依舊能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無需考慮地順遊步道而走,就能欣賞到全部作品。從兩排落羽松夾道歡迎的寬廣入口開始,便是第一件〈生命是連續不斷的光芒〉(Life is Continuous Light)閃爍著光影招呼每一名觀眾,無論你站在哪裡,稍微靠近植物就能觸發感應器,感受到有機立體、包圍感十足的音效 teamLab 指出,每一次展出的音樂音效都由團隊全新創作,且展場內音效並非不斷重複播放,會隨著人經過與靠近而變化,而千變萬化的音樂也是所要展現的作品之一。

〈生命是連續不斷的光芒〉(Life is Continuous Light)。 ...
〈生命是連續不斷的光芒〉(Life is Continuous Light)。 圖/teamLab提供

〈在森林中寫就的空書 —— 一筆,二次林〉。 圖/teamLab提供
〈在森林中寫就的空書 —— 一筆,二次林〉。 圖/teamLab提供

teamLab 分享,目前最具討論度的 3 件作品,包含被桉樹(尤加利樹)繚繞的〈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Resonating Life),遍佈上百個淨透繽紛光蛋的〈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Resonating Microcosms in the Common Camellia Garden - Liquified Light Color, Sunrise and Sunset),以及佇立於湖中小島的〈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Sculptures of Dissipative Birds in the Wind)。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
〈直立並呼應的生命森林 ── 桉樹〉(Forest of Autonomous Resonating Life)。 圖/teamLab提供

其中〈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透過描繪鄰近鳥群從日出到日落的飛行軌跡,傳遞鳥在空中飛舞時對空氣產生的擾動、給予環境的能量等,teamLab 認為如果沒有鳥在雕塑旁飛翔,雕塑群就會彷彿不存在般陷入漆黑一片,因此特別在湖中小島附近種植植物,創造對鳥類有利的環境,讓鳥類與昆蟲自然依存於植物園內森林池塘所形成的生態系統。

〈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Sculptures of Dissipative ...
〈在風中飄散的鳥之雕刻群〉(Sculptures of Dissipative Birds in the Wind)。 圖/teamLab提供

另一件〈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想必是最吸引人互動的裝置之一,無從計數的不同蛋狀物遍佈於山茶花園裡。白天時,它們靜默地投射世界原貌,夜晚時開始發出忽明忽暗的光芒,當被風吹動、淋雨或被人推倒時,光線會逐漸變強並發出特別設計的音效,緩緩站起來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有趣的是,周圍的蛋狀物就像相互呼應的狼嚎般,逐步呼應並發出相同音色與光芒,teamLab 為此設計出 57種光色。「非常歡迎觀眾積極參與、觸碰作品,別怕推動這些蛋。」桑原葉子説,teamLab 誠摯邀請大家完整地沉浸其中。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山茶花園裡的呼應小宇宙 ── 液化光色,日出與日落〉。 圖/沈佩臻攝影

同場加映!融入 teamLab 藝術與永續意識:京都素食拉麵 Vegan Ramen UZU

素食拉麵店 Vegan Ramen UZU Kyoto 於 2020 年創立,坐落在京都寧靜住宅區巷弄之間,連續兩年入選「京都大阪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薦名單,評審第一句就指出「由活躍於世界的藝術團體設計的幽暗空間⋯⋯品味與空間的創新風格,讓我們感受到新時代的到來」,而這裡的藝術團體指的便是 teamLab。

圖/Vegan Ramen UZU提供
圖/Vegan Ramen UZU提供

Vegan Ramen UZU Kyoto 保留當地傳統住屋構造,從門口可見細細長廊通往用餐區,引人一探究竟。一張拋光鏡面漆黑大桌,反射著牆面水墨書法動態作品,而另外兩側牆面的鏡面黑牆綿延了作品,不斷從四面八方而來,宛如無止盡般吸引目光,突破人們對於拉麵店裝潢的想像。

Vegan Ramen UZU Kyoto融合teamLab生成動態藝術作品〈反...
Vegan Ramen UZU Kyoto融合teamLab生成動態藝術作品〈反轉無分別〉。 圖/Vegan Ramen UZU提供

由 teamLab 創作的生成動態藝術作品名為〈反轉無分別〉,團隊分享:「每一碗拉麵都具有水面,作品同樣會映射入拉麵之中,如同鏡面反射一般,品嚐拉麵,同時也在品嚐藝術。」

Vegan Ramen UZU Kyoto醬油拉麵「深緋」。 圖/沈佩臻攝影
Vegan Ramen UZU Kyoto醬油拉麵「深緋」。 圖/沈佩臻攝影

teamLab生成動態藝術作品〈反轉無分別〉。 圖/Vegan Ramen UZ...
teamLab生成動態藝術作品〈反轉無分別〉。 圖/Vegan Ramen UZU提供

除了由 teamLab 監修空間並融入作品,作為一間不斷望向未來的拉麵店,Vegan Ramen UZU 主理人片岡良(Ryo Kataoka)的創立初衷是立基於環境永續,以「生活在地球上」為概念直面飲食與生活。

Vegan Ramen UZU主理人片岡良(Ryo Kataoka)。 圖/沈佩...
Vegan Ramen UZU主理人片岡良(Ryo Kataoka)。 圖/沈佩臻攝影

Vegan Ramen UZU 以洋蔥、番茄等取代總是佔據拉麵 C 位的叉燒肉。湯頭選用北海道產羅臼海帶、國產香菇與各式蔬菜慢燉 12 小時而成,留下熬湯食材並重製成壽司等料理,朝零食物浪費的目標前進。此外,選用北海道小麥粉、宮崎縣無農藥全麥麵粉作為麵條原料,提供醬油拉麵「深緋」、辛味噌拉麵「山吹」、茶拉麵「茶」等令人眼睛一亮的素食拉麵。

Vegan Ramen UZU Kyoto茶拉麵「茶」。 圖/沈佩臻攝影
Vegan Ramen UZU Kyoto茶拉麵「茶」。 圖/沈佩臻攝影

teamLab Botanical Garden Osaka

官方網站|https://www.teamlab.art/zh-hant/e/botanicalgarden/

Vegan Ramen UZU

官方網站|https://vegan-uzu.com/pages/uzu-kyoto-en

推薦閱讀

專訪 teamLab Kids CEO 松本明耐:請像孩子般自由、開心地享受《teamLab 未來遊樂園》

日本teamLab最新線上展:全球皆可創作,作為人們回想疫情時代的藝術品

最新文章

獨立搖滾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周年,即將於9月2日首度登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眠月線」演唱會6/10開售!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年首登北流

2023/06/08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橫跨9個月、串連25位講師、設計33堂體驗課程,包括嚮導式...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巡迴登場:5大活動串連25位學者作家,走讀城市與棲地、探索當代環境書寫

2023/06/07
展覽空間一隅。 圖/CAFE!N提供

「FRIENDSHIP CHALKBOY x WHOSMiNG」台日藝術家手繪咖啡旅行時光!CAFE!N台中公益店登場

2023/06/07
作品《舞姬》演出照。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竣傑

山內祥太「映像島要去哪?載著我們要去哪¿」最後四場現場表演《舞姬》6/10、6/11呈獻

2023/06/07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左)也是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導師,這次特別前往雅典出席...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二十年為藝術圈無私奉獻

2023/06/07
勞力士藝術節期間,電影門生聯手在戶外電影院播放最新短片。圖/勞力士提供。

2023勞力士藝術節!慶祝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20年

2023/06/07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日前歡慶二十週年。圖/勞力士提供

勞力士富而好禮 !以「威爾斯多夫基金會」為文明與文化做出深刻貢獻

2023/06/07
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超展開》6月3日至2024年2月...

台南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登場!用打字機作畫、把縫紉機變樂器、看瓦斯桶如何飛在天空

2023/06/03
肯園25週年展覽《新走神 MYTHOLOGY 》展出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全新...

「肯園25新走神 」展覽 x 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自然洋行操刀三峽「無礦」首次曝光

2023/06/02
作品〈Blue & White Gallery, 2021〉。 圖/紅野畫廊提供

澳洲攝影藝術家喬治.伯恩《無垠的城邦》紅野畫廊登場!一睹半虛構洛杉磯城市即景

2023/06/02
主視覺、島語音樂會表演歌手-雙生仔。圖|中華文化總會

2023誕隍祭6/16-7/9台北霞海城隍廟為城隍爺慶生

2023/05/31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瑪德蓮時刻系列首展,呈現60-80年代成衣工人的生命經驗

2023/05/30
2023第2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將在6月24日到8月27日展開。 圖/浪漫台三線藝...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6/24登場!「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三大計劃亮點搶先看

2023/05/30
「一百坪的散步練習」展覽於6月2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圖/誠品畫廊、TKG+提供

鳳甲美術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以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魏柏任之作,邀大眾用行走打開感知

2023/05/30
簡佑任《舉牌工人肖像計劃》以速寫方式繪製舉牌工人的肖像畫,藉由繪畫行為,讓觀者的...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如果我是一面鏡子》:許喬彥、葉偉立等5位藝術家,重新探討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3/05/29
董陽孜〈振衣千仞崗 濯足萬里流〉。 圖/沈佩臻攝影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愛馬仕之道」全新中文增訂版內頁彩圖。圖/截自網路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2023 vis ™ - wild 藝術與潮流聯合文化祭。 圖/vis ™ 提供...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