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國美館展出!陳普:可被描述的事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態系

2023/11/22 陳宜慧

你曾想過買回家豢養的植物們都是從何而來嗎?爬梳植物從過去到未來的生態軌跡,又將帶來哪些意料之外的想像?即日起至12月3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的「U-108 SPACE」沉浸式科技應用實驗場域展出的「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由藝術家吳其育與陳普共同打造而成。此展不只以19世紀「沃德箱」小生態世界概念開啟觀者對植栽、環境的啟發,同時也藉由「生態圈0」虛實整合的建構,邀請大眾沿著各種想像可能,走進關於未來的生態系中。

展覽以沉浸式影像、生態箱裝置和多重敘事的手法,呈現藝術家們對生態發展史及未來樣貌的想像。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展覽以沉浸式影像、生態箱裝置和多重敘事的手法,呈現藝術家們對生態發展史及未來樣貌的想像。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2023年度國美館U-108 SPACE透過公開徵件方式徵得的第二檔創作計畫「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透過一個虛構的封閉生態體系「生態圈0」,結合沉浸式影像、生態箱裝置和多重敘事手法,不只聚焦植物生態,也結合場域特性與工研院新技術,徹底打開觀者的身體感官體驗。

想知道更多展覽細節,不妨跟著藝術家陳普一同走入以「生態圈0」為敘事架構的故事當中。

藝術家陳普現身說法!看展前必讀關鍵字

從展題「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中解密,陳普提到「『群落』是生物學名稱,它在講生物的聚集,是生物學上計算生物聚落的一個單位,而『串流』講的是資訊這件事情,也是大家一直在創造的文字、影像、故事、圖像,經串流所構成的大數據。」而將這些線索串連後,即可形成一個嶄新的未來生態系實驗。

陳普表示,「目前地球上所有生物皆依靠自然元素—陽光、空氣、水而生,但在未來的虛擬世界,有沒有可能所有的生命體是藉由故事、資訊、符號,去創造出它的生態系?」特別是在今年AI發展下,對於當代人來說,這一切已不再是虛無飄渺的空想,尤其每個創作者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態系、個人的視覺語言符號、系列作品。

展間中的影像和音場,利用5G網路連結異地的溫室現場,透過網路與位在不同光照、日光及環境條件的生態結合,在展場中形成一個沉浸式影像互動的生態體系。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展間中的影像和音場,利用5G網路連結異地的溫室現場,透過網路與位在不同光照、日光及環境條件的生態結合,在展場中形成一個沉浸式影像互動的生態體系。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陳普說到,「我們想要挑戰未來是吸收當代人的創作養分而構成的生態系,因此作品先創建了一個被稱為「生態圈0」的未來生態系,其主要敘事的頭尾都是未來,中間則是從工業革命一路穿越到近代植物在全世界流轉的歷史。那為什麼會是工業革命的時間點呢?陳普說道「19世紀初期,英國醫生沃德(Nathanial B. Ward)發明了沃德箱(Wardian case)的小型溫室,它是一個可移動的微型溫室,簡單來說,因工業革命的倫敦城市裡充滿烏煙障氣,而他意外發現透過一個封閉玻璃箱竟可以讓家中植物在污染環境下,依舊維持生命。

特別是當時英國殖民全世界,而沃德藉由此發明便開始將全世界的植物,從亞洲、東南亞、南美洲帶回到歐洲,亦造就植物在全世界大交換的情景。然而,植物之所以能進入到人類世界,更重要的一步,則是1753年由林奈所發表的《植物種誌》(Species Plantarum),他所採用的二名法透過命名讓植物真正進入到人類的知識體系中。畢竟在沒有系統之前,它在人類的意識,或在人類巨大的資料庫裡,是無法被定義跟描述的。

因此我們在講的是更抽象的概念—可以被描述的事情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生態系,因為它可以不斷地被述說,並衍生成更多的故事,也可以成為一個活下去的生命。」

畫面右上影像亦為主視覺圖像,主要以一個人的形象,上頭種滿植物,將生態與人之間的關聯性藉由設計語彙進行轉化。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畫面右上影像亦為主視覺圖像,主要以一個人的形象,上頭種滿植物,將生態與人之間的關聯性藉由設計語彙進行轉化。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關於植物虛實交疊的多重描述

回溯最初,陳普從養一株植物,到開設YouTube頻道「PIBIGarden」,並意外發現當代植物遷徙的路徑;這些線索都是從他私心的一個提問—「為什麼我們買的植物皆從中南美而來」,才開始一路挖掘、研究,並發現沃德箱的故事。

此外,陳普也將個人豢養的植物數位化,並利用影像方式將虛擬植物轉化成3D數位作品,讓觀者也得以一窺其結構與穿透性,並在空間裡與現場植物進行對照呼應。因此在展覽中,藝術家們也藉由幾個不同的歷史場景,結合使用Prompt(提示,意指使用者向生成式AI提供的文字或問題)以AI語言生成的邏輯,透過數個單字所持續描述的時代景況,去生成一些畫面,再透過後製去排列組合,打造沉浸式體驗。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展覽現場。 圖/吳其育、陳普拍攝提供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展覽現場。 圖/吳其育、陳普拍攝提供

陳普解釋,「比方說,我們會用單字詞去描述跟定義那個時代,讓電腦去生成某些元素,像工業革命時期的打字機等等,但不是全部,因為我們的故事本身會有自己的節奏,但它的開頭都是由這些單字詞所組成,不只呼應AI生成的語法,也能連結到後面的敘事。其中,包括植物圖鑑的影像內容,其實也是用AI生成,但也部份是藝術家實際拍攝的植物。」因此這一切也在冥冥之中產生了連結。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展覽現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展覽現場。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如何打開生態圈0的想像可能

但陳普也強調,他最終想要表現的是,「想像的可能性」,或者是說,人為創造的可能性。「因為人之所以能群聚,是因為我們有虛構的能力,也就是可以敘事,寫文字、描述,如果在我的描述跟想像中,它是可以活靈活現、循環,未來的生態系就可以在腦海中存在。」

走進展場,開頭跟結尾都以銀河系風格環繞而成,接著「序章」便進入林奈二名法,整個場景風格亦轉化成羊皮、草紙、地圖、與比較粗糙的銅版畫生物圖鑑;而「第二段」則聚焦「沃德箱」,把植物帶往全世界的過程,現場圖像亦大量使用以AI演算生成的精細銅版畫插畫,其中還講述英國人喬裝成中國人,把茶葉放到沃德箱偷偷帶到印度的故事。

展覽的開頭與結尾皆以河系風格環繞而成。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展覽的開頭與結尾皆以河系風格環繞而成。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陳普說:「從物理物理角度來講,他可能只是拿走一顆樹苗,但從經濟角度來說,他是偷了一個機密,至於從生物學角度而言,他則是帶走一個生態系,因為這個舉動影響了整個印度的產業發展。因此它不只是一株小樹苗,而是關鍵的歷史時間點。再加上當時英國正值蕨類狂熱,因此在風格上我們便將茶園、雨林、蕨類放入場景之中。」

而「第三段」則劇焦蘭花跟天南星科,因近代人類栽培技術不斷精進,因此現場也透過許多人工燈光的光源去仿造太陽光,並結合當代生態農場的實景拍攝,去講述人類在複製植物的過程。最後「第四段」則會進入到當代,人人都愛在家養植物的故事,都會成為未來生態圈裡重要的基礎資料,將其上傳至雲端,便可慢慢建構起「生態圈0」,而這也就是整個展覽在述說的我們的故事。

此展運用U-108 SPACE沉浸式環形空間的特性,把空間打造成一座名為「生態圈0」的溫室。 圖/吳其育、陳普拍攝提供
此展運用U-108 SPACE沉浸式環形空間的特性,把空間打造成一座名為「生態圈0」的溫室。 圖/吳其育、陳普拍攝提供

此外,展覽也與工研院合作一個自走車,讓它在場內遊走,象徵植物在全世界移動的概念。因為,陳普認為在未來這個建構前提下,描述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場景中,我們把人類過往到現在各種描述方式都放進其中。從羊皮草紙、銅版畫、打字機、甚至有書法的元素,然後在未來是用程式語言等,這個作品也藉由各種時期的書寫方式詮釋而成。

一如陳普所說的, 「我們人類生命的發展,其實一直都在一個安全範圍裡,去尋找一點點可能性。就像我們的主題是『溫室中的溫室』,在comfort zone久了會無聊,就會想突破,但同時又感覺很危險,這就是人類發展的本能。」想探索更深刻的植物生態系,不妨走入展場實際體會其中奧妙吧!

藝術家特別和工研院合作,將其研發的自走車轉化為行走的生態箱,呼應物種遷移史的樣態與「生態圈0」的概念,是本次創作計畫的新嘗試。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藝術家特別和工研院合作,將其研發的自走車轉化為行走的生態箱,呼應物種遷移史的樣態與「生態圈0」的概念,是本次創作計畫的新嘗試。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作品從人類築構知識體系中,將物種編寫學名開始談起,以不同時代書寫的形式與工具,如羊皮紙、沾水筆、打字機、書法、程式語言、電腦字體等,連結當代AI生成架構於文字意識的概念,將物種的數據資料及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命的可能。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作品從人類築構知識體系中,將物種編寫學名開始談起,以不同時代書寫的形式與工具,如羊皮紙、沾水筆、打字機、書法、程式語言、電腦字體等,連結當代AI生成架構於文字意識的概念,將物種的數據資料及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命的可能。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藝術家陳普(左)。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藝術家陳普(左)。 圖/日目247visualart 提供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

展覽時間:2023年10月7日至2023年12月3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9:00—17:00、週六、週日9:00—18:00(週一休館)

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相關表演與工作坊細節:https://reurl.cc/Y0e9XD

最新文章

隨媽祖同行,畫出信仰之路——劉小東「媽祖巡遊」震撼亮相。
 圖/誠品畫廊提供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作家蔣勳(右)在文庫本《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書中題字:「和心裏最深的自己對話」...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攝影/Dingdong Lee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招牌聚落」,各種時代、樣式的招牌,暗示百年來人類活動和思考的痕跡。
 圖/p...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展覽於3月22日至5月...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沙》劇照(演員:李康生)。 圖/汯呄霖電影提供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aespa 2024年的《Armageddon》推出了CD隨身聽版本。圖片來源/...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寶可夢烏波&沼王外套|在台灣不易找到烏波的周邊,於日本網拍購入。簡約運動感設計,...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前排右三)期許信...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法國動畫 《吉他漂流記》是信誼兒童動畫獎首次兒童觀眾票選的第一名作品。圖/信誼基...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國際舞壇新星王宇光新作《人之島》,以舞蹈漂泊歐亞島國 串起人和島嶼的力量。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祇樹給孤獨園》畫中是佛陀在樹下講金剛經的故事。圖/蔣勳基金會提供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