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作藝術能量再「崛起」!ViewSonic「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大賽」動、靜齊發各展實力

2023-12-15 14:33 陳立儀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更多的精彩值得被看見。ViewSonic所舉辦的「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已邁入第四屆,以鼓勵全球藝術發展與交流為宗旨,提供創作者分享獨特視野的平台。今年大賽以「崛起(RISE)」為主題,募集來自107個國家的創作者、高達10,925件的優秀藝術作品,除了「靜態攝影類」之外,本屆更新增「動態攝像類」,以更寬廣的藝術形式,吸引各類型的創作者加入,提供齊聚交流的絕佳舞台,藉此凝聚來自全球各地的創作能量,達成藝術與創新「崛起」的新境界。

ViewSonic「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
ViewSonic「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以「崛起(RISE)」為主題。記者吳致碩/攝影

本屆ColorPro Awards的主題「崛起」,強調堅韌人性、探索內在、自我蛻變的力量,邀請參賽者以各自獨特的生命經歷,盡情揮灑創作出「崛起(RISE)」的關鍵力量。參賽作品包羅萬象,涵蓋自然景觀、社會文化、運動競技、街頭攝影、人像等多樣的演繹方式,展現各國創作者的細膩洞察與藝術多元性。

ViewSonic「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
ViewSonic「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展出全球百大入圍作品。記者吳致碩/攝影

今年臺灣作品共有6件入圍百大佳作,包含5件靜態攝影類作品、1件動態攝像類作品,其中臺灣創作者李可揚(Michael Li)的動態攝像作品《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更入選前10大佳作;剛從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的徐紹嚴,抱持篤定的生態保育使命,已連續兩年入圍百大靜態攝影類作品。

「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靜態攝影類入圍作...
「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靜態攝影類入圍作品涵蓋自然景觀、社會文化、運動競技、街頭攝影、人像等多樣的演繹方式。記者吳致碩/攝影
除了呈現全球優秀創作者的精彩作品,ViewSonic運用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系列產...
除了呈現全球優秀創作者的精彩作品,ViewSonic運用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系列產品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記者吳致碩/攝影

● 李可揚從「心」出發 拍出臺灣味的崛起意境

自幼在美國生長的李可揚,因為媽媽是動態攝影師,10歲就喜歡接觸攝影、玩相機,雖然求學、工作都曾如父母所願,從事工程師4年,卻始終尋找不到內心的歸屬感,7年前毅然決然獨自搬回臺灣,順從心之所向,不僅透過攝影創作找回真正的快樂,在他的鏡頭下更看見了臺灣獨特且多元的生活文化,也對臺灣感到認同與驕傲。

臺灣創作者李可揚的影片《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入...
臺灣創作者李可揚的影片《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入選2023 ColorPro Awards動態攝像類前10大佳作。圖/李可揚提供

「我習慣隨時拍下自己的生活點滴,或是捕捉在臺灣所見的形形色色,尤其剛來臺灣的第一個月更是狂拍,有太多在美國不曾見到的畫面。」在媽媽的薰陶之下,李可揚習慣用影像寫日記,尤其愛拍臺灣的自然或人文景象。他舉例,像是大街小巷四處可見的機車、男女老少都在騎,或是聽到音樂響起準備追垃圾車時、街訪鄰居會趁機寒暄,都是他眼中特有的「臺灣味」日常風景。

李可揚本次參賽入選前10大佳作的動態攝像作品《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正是以臺灣常見的機車為主題,並且以女性騎車的氣勢、心情轉變來帶出崛起意涵,表現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奔馳。他在片尾字幕寫下註解:「臺灣的摩托車文化擁有獨特性且多元豐富的包容性,它是世界上少數的非男性主導的社群市場之一。在臺灣摩托車文化可以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一種超越社會、經濟和性別障礙的社區意識」。

臺灣創作者李可揚的影片《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入...
臺灣創作者李可揚的影片《Riding to Ascendance(騎行上升)》入選2023 ColorPro Awards動態攝像類前10大佳作。記者吳致碩/攝影

本次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李可揚父母愛聽的一首1960年代臺灣老歌,從前置作業到完成耗費近3個月。影片前半段特別以復古暗黑色調營造懸疑氛圍,代表主角的不安與掙扎感,最後整體色調轉為明亮,象徵心境豁然開朗。為此李可揚還特別請來專業調色師幫忙調校色彩,他認為顏色和心理學密不可分,因此非常注重運用色彩來強化影片要傳達的意念,使用的拍攝器材不同、所呈現的影像色調也會有差異,藝術導演也會針對主題挑選適合的服裝、道具顏色,再加上拍攝時的光線、後製調色相輔相成,才能成就完美作品。

李可揚說,很開心本次作品能夠入選2023 ColorPro Awards「動態攝像類」前10大佳作,同時也是該獎項中唯一的臺灣作品,當他看到今年臺灣有6件動、靜態作品入圍Top 100非常感動。臺灣的性別平等權益及規範在亞洲國家中非常先進,「崛起(RISE)」讓他聯想到臺灣近年在國際展現的樣貌,因此他透過參加ColorPro Awards這樣的國際賽事,不僅希望將臺灣故事推廣至國際、讓更多國外的觀眾看到臺灣風情,同時也希望更多臺灣人能透過他的視角來了解臺灣文化是多麼獨特。

● 徐紹嚴用照片說故事 為臺灣生態保育迎風破浪

從小就喜歡接觸自然生態的徐紹嚴,在高中前的求學階段只有媽媽和少數老師支持他的興趣,來自四面八方的阻力反而讓他更堅信自己的喜好,大學選擇就讀生物相關科系,同時展開了生態攝影之路,透過鏡頭將他看見的大自然、稀有生物以及人為干擾、棲地減少等各種面向都記錄下來,希望藉此激發更多人重視相關議題,共同保護臺灣的自然生態。

2023 ColorPro Awards臺灣入圍者徐紹嚴透過作品《Facing ...
2023 ColorPro Awards臺灣入圍者徐紹嚴透過作品《Facing the Wind and Breaking Waves(迎風破浪)》,以自然生態的精采瞬間詮釋「崛起(RISE)」意境。記者吳致碩/攝影

本次入圍作品《Facing the Wind and Breaking Waves(迎風破浪)》,是徐紹嚴某次為做海洋塑膠微粒汙染相關研究,在海上漂流13天的旅途中所拍攝,由於風雨交加導致身心俱疲,卻在隔天早晨驚喜遇見一隻與他一樣度過不平靜夜晚的大水薙鳥,不畏風浪、展翅在海面上恣意撥畫出一道水花,讓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崛起意境。

「展現親眼所見的真實」是徐紹嚴對作品的要求,不過生態攝影的主角可遇不可求,需要運氣與耐心,如何捕捉精彩瞬間更要臨機應變;至於色彩方面,徐紹嚴最在意光線的呈現,不論是晨昏、季節、棲地、環境顏色等,都盡可能展現當下的樣貌,曾舉辦個人創作展的他,在照片輸出時不惜耗費大量時間,都是為了真實呈現他眼下所見。

徐紹嚴為本次入圍作品寫下一段文字:「現在的我,身在何地,湛藍的海洋,深不見底,水面的倒影,撲朔迷離,儘管逆風前行,亦無所畏懼。」他說:「這是大自然向我訴說的事,本次ColorPro Awards競賽的主題『崛起(RISE)』也跟我想表達的方式很契合。每個人都會經歷需要做選擇、決定的時刻,這段文字不只是抒發我的心境,希望大家看了之後也能有所感觸,將這件作品的故事變成屬於每個人的故事,多了解生態的同時、也能多了解自己。」

儘管徐紹嚴對環境保育的理念常會與他人生活習慣牴觸,但他仍希望能堅定信念,持續前行於生態與環境保護這條不易的道路,連續兩次透過生態攝影入圍的肯定,對他而言更是極大的支持。他最後感性說道,「我拍下這些臺灣原生物種或是季節性遷徙來的動物並參加國際比賽,不僅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臺灣物種可愛的一面,也希望當這些動物需要幫助時,人們會因為對它有印象而挺身協助。」

●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登場 運用ViewSonic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呈現卓越色彩

ViewSonic在臺灣研發中心的「ColorPro Cafe」區域設置個人影音...
ViewSonic在臺灣研發中心的「ColorPro Cafe」區域設置個人影音沉浸區,提供來參觀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的民眾可自由選擇動態攝像作品,享受專屬視聽體驗。記者吳致碩/攝影

除了舉辦「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提供創作者揮灑創意的舞台,ViewSonic也舉辦全球百大佳作實體展覽,讓大眾可以近距離感受影像藝術所帶來的視覺震撼。實體展覽今年11月底前進倫敦、12月上旬在越南胡志明市、12月中旬則在臺灣展出,並計畫接下來到世界各國巡迴,將優秀作品帶向國際。

今年臺灣創作者表現亮眼,「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特...
今年臺灣創作者表現亮眼,「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特別設立臺灣專區,獨立展示入圍作品。記者吳致碩/攝影

「2023 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從12月15日至12月17日於ViewSonic位於新北市中和、成立滿20周年的臺灣研發中心盛大開展。該空間規劃結合創新科技和藝術人文,與ColorPro Awards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的創辦核心相互呼應,而今年作品也透過ViewSonic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以專業色彩顯示器如實呈現最接近創作者對於色彩與細節的畫面要求,並同時運用LED顯示器、投影機等打造各種尺寸的視覺效果,現場還設置互動顯示器,邀請參觀民眾透過觸控,可以直接手寫留下觀展感想。除了展出全球百大入圍作品之外,也設立臺灣專區獨立展示入圍作品,展現臺灣創作者獨一無二的視角。

除了呈現全球優秀創作者的精彩作品,ViewSonic運用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系列產...
除了呈現全球優秀創作者的精彩作品,ViewSonic運用全方位視訊解決方案系列產品播放靜態、動態入圍作品,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記者吳致碩/攝影
展覽現場設置互動顯示器,讓參觀民眾可透過觸控,直接手寫留下觀展感想、分享自己的「...
展覽現場設置互動顯示器,讓參觀民眾可透過觸控,直接手寫留下觀展感想、分享自己的「崛起」故事。記者吳致碩/攝影

● 展覽資訊:

時間:12月15日(週五)~12月17日(週日),開放民眾自由參觀

地點:ViewSonic臺灣研發中心B2 & 10F(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192號)

最新文章

《落地前六釐米》將哲學思維融入馬戲,表演者穿梭於其中,打造了一個充滿張力的舞台空...

洪唯堯《落地前六釐米》北藝中心登場!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馬戲詩篇

2024/12/27
奧拉弗.埃利亞松 ,《美》,1993。

 圖/藝術家、neugerriem...

2025北美館必看八大展覽!賴純純回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巡迴展

2024/12/27
導演翁子光不忍片中劉青雲孤單一人,刻意將三花寫進劇本裡。|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劉青雲新片《爸爸》改編自震驚社會真實事件 演活市井小民獲譽「從影以來最佳演出」

2024/12/27
許久沒有舉行個人演出的宋柏緯(左),將首度與來自香港,頗受台灣樂迷喜愛的創作音樂...

夕陽音樂農曆年前SUB豪華陣容連二開唱!Room307 × 宋柏緯與李英宏 × Sax Machine登台獻暖

2024/12/26
台北當代藝術館2025年五大亮點展覽搶先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豪華朗機工臉書...

2025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搶先看!豪華朗機工、建築大師Peter Cook個展

2024/12/26
英媒點評「死前必看的樂團」The Flaming Lips相隔12年再次來台,2...

2025大港開唱這天搶票!美國迷幻搖滾樂團The Flaming Lips首度高雄登台

2024/12/26
席德進,〈巷道〉,1967年,水彩、紙本,38.5 x 56 cm。 圖/國立臺...

國美館「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以寫生重現臺灣古建築之美

2024/12/25
2024橫山書法館燈光藝術展12/23亮燈書寫桃園星夜風景。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4橫山書法館燈光藝術展12/23亮燈!以光書寫桃園星夜風景

2024/12/24
2024落山風藝術季12/20登場!5大展區、26組作品演繹海口港年度最美的風景...

2024落山風藝術季12/20登場!5大展區、26組作品演繹海口港年度最美的風景

2024/12/23
「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移師至嘉義故宮展出。圖/...

「大美不言」特展 2025年1月起將移師嘉義故宮南院

2024/12/23
由香奈兒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Dance Talk & Exper...

香奈兒╳衛武營「DANCE TALK & EXPERIENCE給下一個舞蹈世代的靈感啟發」

2024/12/20
圓點幻境經典重現: 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圖/北師美術館提...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北師美術館開展!林曼麗帶路重返經典圓點

2024/12/20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12/20屏東美術館登場。圖|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奈良美智屏東美術館12/20登場!門票、排隊規則總整理

2024/12/19
去年首屆「用閱讀跨年」十分成功,線上線下累積破250萬人次參與。圖/葉美瑤提供

第二屆用閱讀跨年 十位主講人紅白對抗陪愛書人以書迎新

2024/12/18
藝術家以常見的物品保麗龍為主角,透過物件劇場的形式,重新審視人類與物件的關係。 ...

讓物件變身主角!義大利藝術家薩魯斯特里《保麗龍》北藝中心登場

2024/12/18
2025田中達也1/10中正紀念堂登場160組新作、近50件立體模型的微縮世界。...

2025田中達也特展1/10中正紀念堂登場!160組新作、近50件立體模型的微縮世界

2024/12/18
AMOW IS COMING12/9降落四四南村!馮建彰打造AMOW與建築光影的...

Amow is Coming12/9降落四四南村!馮建彰打造光影、音樂與建築的新互動

2024/12/18

王榆鈞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年底登台:演員與劇情的「缺席」,探索認同與存在

2024/12/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