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MoCA2024展覽:賴志盛挑戰「川堂」乒乓球、「你好,人類」直擊AI恐懼

2024/01/05 陳宜慧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繼2023年《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三廳電影-蘇匯宇個展》、《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好評展覽後,2024年不只邀來三頁文操刀設計全新識別系統,同時也將推出一系列精采展覽。一起來瞧瞧有哪些必看亮點大展吧!

2024年當代館將呈獻一場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交融的創新展覽計畫,不只首次開啟當代館與建成國中之間的大門,開放當代館另一古蹟建築立面,也將展開歷史、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嶄新體驗與對話。 圖/藝術家提供
2024年當代館將呈獻一場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交融的創新展覽計畫,不只首次開啟當代館與建成國中之間的大門,開放當代館另一古蹟建築立面,也將展開歷史、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嶄新體驗與對話。 圖/藝術家提供

三頁文打造全新識別系統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以下簡稱當代館)為台灣首座由古蹟改建的博物館,二十多年來持續呈現各種當代且多元的展覽。2024年全新展覽計畫緊扣全球社會關注議題,從AI科技主題、人權關懷、青年藝術計畫主題中策劃4檔主題展,以藝術的視角展開創意性的思維探索。另有10檔實驗型展覽將匯集國內外藝術家,展現當代館國際藝術交流的能量,亦串聯當代藝術多樣視野。

此外,今年當代館也特別邀來三頁文操刀設計,以場館古蹟外觀為基礎,將特色性的長廊與建物中心之鐘塔簡化為基礎造型,強化場域性格。並透過動態性的識別規劃,延展外型呈現多元自由之姿態,藉此展現主題「開啟自由對話的當代容器」,回應當代的前衛與包容精神。

台北當代藝術館品牌識別(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品牌識別(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三頁文總監顏伯駿亦表示,「從日式建築、磚造,到最後長成現在當代藝術的環境。當初蓋房子時可能根本沒有想過,今天會變成這樣的轉變,所以我認為這個空間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性格,就是一個不斷創新跟自我突破的一個過程,而我一來到這個環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建築的外形很特別,但我希望除了外型之外,還可以找到一個最根本的素材,因此最後以一塊磚灶做為開端,結合對話框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一種多元對話的可能。」因此,不只Logo改變,場域內的指標系統也會進行更新,讓大眾走入其中便能感受耳目一新的當代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不同空間的識別符號。 圖/Chris Chen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不同空間的識別符號。 圖/Chris Chen提供

亮點展覽1:《賴志盛一年計劃「川堂」》

日期|2024年1月27日-2025年1月5日

大家是否曾經好奇當代館古蹟建築的後方是什麼樣子呢?2024年當代館首次開啟與建成國中之間的大門,打開當代館的另一古蹟建築立面,並邀請藝術家賴志盛將此區域化身成一個新的「川堂」,並打造成一座帶著記憶與互動的兵乓球桌場域。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賴志盛說到,「這個美術館很特別,它既是一個古蹟,同時後面還背著一間學校。我們都知道面對馬路的空間,但這座建築的整體究竟長什麼樣子,被打開之後,又能透過什麼方式讓這個地方的關係曲線更加自然。」為此他以個人打兵乓球的生活經驗為發想延伸,邀請藝術家徐瑞謙協助,以水磨石為材、搭建成一個約莫200多公斤的球桌平台,它一半放在門裡、一半放在門外,當學生走過「川堂」即可抵達美術館,而大眾則可以透過美術館廊道進入學校之中,最深處還能摸到學校的樹,亦形成擺渡學校與美術館的中介場域。

透過此桌,不只空間與關係被打開,也能透過時間的推演與磨合,建立學校如何與美術館一起工作的狀態,「也許這個動態,或這個關係沒有那麼穩定,但我覺得會有另外一個希望跑出來。」因為當美術館與學校融合,既是美術館也是學校,還能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交流中,發掘古蹟建物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賴志盛《川堂》。 圖/藝術家提供

亮點展覽2:《你好,人類Hello,Human! 》

日期|2024年1月27日—5月12日

策展人:林欣傑、蔡宏賢

藝術家:莫雷辛.阿拉亞⾥(Morehshin Allahyari)、傑森.艾倫(Jason Allen)、喬納森.班迪克森(Jonas Bendiksen)、爆炸理論(Blast Theory)、超維度 (Dimension Plus)、fuse*、江戶未來世(Hello Edo!)、馬里奧.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列夫.曼諾維奇( Lev Manovich)、松尾公也 (Koya Matsuo)、onformative、安娜.里德勒(Anna Ridler)、孫詠怡(Winnie Soon)、魏廷宇( Tim Wei)、楊雨樵 (Yu-Chiao Yang)

在ChatGpt、Midjourney出現之後,AI與大眾的距離已在咫尺之間,策展人蔡宏賢表示,「一般大眾會有點擔心AI對人類的威脅,而這個展覽就是直接把這個威脅拉到最大。特別是,『你好,人類』這句一開始就懷有不太客氣的語氣,因此展覽本身不只是在歌頌AI到底有多強,而是探討從中產生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

在展覽中,每個藝術家的每件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命題,比如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便以好萊塢演藝工會抗議串流平台與AI人工智慧的生存威脅,做為創作題材的延伸。而美籍伊朗裔藝術家Morehshin Allahyari則是挑戰打破性別既有影像的刻板思維。

列夫. 曼諾維奇《美學碎片》。 圖/藝術家提供
列夫. 曼諾維奇《美學碎片》。 圖/藝術家提供

此外,2023年Jason Allen利用圖像生成式Midjourney創作《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獲獎後,提出著作權登記申請卻遭拒的事件,也將透過作品的呈現,與同步展出極具爭議的訴訟文件,讓大眾重新思考AI是否具有著作人格權。而英國老牌新媒體團體Blast Theory則是透過AI演算去偵測貓咪的情緒,並模擬出一個貓的烏托邦。

透過一系列的創作,觀者將直擊對AI人工智慧系統的各種疑慮與恐懼,或許也能感受到AI人工智慧已如無限套疊的俄羅斯套娃黑盒,朝向自主且沒有止境的高速演化進程。

江戶未來世 《屋台系列》。 圖/藝術家提供
江戶未來世 《屋台系列》。 圖/藝術家提供

超維度《生態池》。 圖/藝術家提供
超維度《生態池》。 圖/藝術家提供

楊雨樵《回.口》。 圖/藝術家提供
楊雨樵《回.口》。 圖/藝術家提供

fuse* - Onirica()。 圖/藝術家提供
fuse* - Onirica()。 圖/藝術家提供

亮點展覽3:《關係人》

日期|2024年6月1日—9月8日

策展人:蔡佩桂

藝術家:洪鈞元、余彥芳、高俊宏、廖建忠+女性團、曾靖雯、吳俞萱、游恩恩、何睦芸、走路草農/藝團、倪祥、李奧森、李慈湄、鄒欣寧、市村美佐子、林正偉、花慈璐、羅昭婷、跨藝桌遊小組參展(名單暫定)

此平權展「關係人」以藝術感性重新發現生命交會時牽涉的多樣關係,並尋求關係中的平等對待,因為這是落實「平權」的重要基礎,也是#MeToo運動抗議的對象、性別壓迫、數位性別暴力等問題的治本之道。

展覽前期的創製基地為眷舍樂群村3號,藉此重探家與眷之關係,而眾多的參展者也都是「關係人」。展覽場域將化身為劇場、遊戲室與另類電影院等情境空間,展開系列論壇、影展與工作坊等交流。策展人蔡佩桂從正值前青春期的女兒成長需要出發,以探索、回應、修復三個主題規劃展覽,讓藝術作品帶領大家探索身體與情感,從中辨認權力藏匿的縫隙,並在安全的情境練習回應,同時尋找自我與彼此修復之道,朝向未來。​​

《關係人》展覽示意。 圖/藝術家提供
《關係人》展覽示意。 圖/藝術家提供

亮點展覽4:《2024年青年藝術計畫》Beta+ (1樓展區)

日期|2024年9月28日-2025年1月5日

策展人:邱杰森、莫珊嵐(法國)

藝術家:超級浪、鍾興賦、鄧雯馨、楊⼦強、Munkhbolor Ganbold、林育正、⿈萱、Marie Havel、Clément Philippe(參展名單暫定)

當代館推行的「青年藝術計畫」將持續以培育「青年藝術」的精神推出2檔策劃展。此展有別傳統靜態展覽型態,將透過⼀個即時性的動態展演體驗,來應對當代視覺⽂化的挑戰。策展人與藝術家們將嘗試在現場進行作品組構與思考過程的展現,並於展覽場域中,以「作品」揭露不斷組構與重構的過程,觀者將被邀請見證這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展覽」之中,與藝術家及現場作品展開即時性的交流模式,感受無常之形式轉變。在戶外廣場將同時設置製作⼀個移動性的建築裝置,以⺠眾參與性的交流⼯作坊,拓展藝術創作更多可能性與實驗性。

楊⼦強《電⼦傳送⾨:朱銘》。 圖/藝術家提供
楊⼦強《電⼦傳送⾨:朱銘》。 圖/藝術家提供

林育正《箱構3.0:巴斯卡箱 演算之所I 》。 圖/藝術家提供
林育正《箱構3.0:巴斯卡箱 演算之所I 》。 圖/藝術家提供

Clément Philippe 《Chalco-peïa》。
 圖/藝術家提供
Clément Philippe 《Chalco-peïa》。 圖/藝術家提供

亮點展覽5:《2024年青年藝術計畫》熱影像 (2樓展區)

日期|2024年9月28日-2025年1月5日

策展人:陳韋綸

藝術家:丹尼爾・卡諾加Daniel Canogar、吳宜曄、李亦凡、莊培鑫、許哲豪、馬修・格里芬Mattew Griffin(名單暫定)

本展將試圖藉著網路世界中的影像環境為主題,探討不同層面的資訊所塑造的想像世界與社會價值觀,如何影響著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在展出藝術家的作品中,展開關於生存、性別、身體和社會身份等議題,影像將作為一種數據,藝術家如何在數位資本主義形塑的影像環境裡,思考影像對於人類感知的形塑與控制,影像如何成為新時代的行動。

Daniel Canogar《Chyron》。 圖/藝術家提供
Daniel Canogar《Chyron》。 圖/藝術家提供

加碼推薦!2024 MoCA Studio & Video

此系列將依序展出10檔來自國內外藝術家的展覽,進行國際交流對話,串聯當代藝術的新視野。首先是2021年「LOOP錄像藝術製作獎」得獎者印尼藝術家Timoteus Anggawan Kusno個展「PHANTOMS」,透過與爪哇傳統舞者合作,探索時間的循環感知,及對爪哇精英封建圈為核心的文化觀念展開抵抗。

展覽「PHANTOMS」,Timoteus Anggawan Kusno 作品《 Phantoms Reversal》。 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PHANTOMS」,Timoteus Anggawan Kusno 作品《 Phantoms Reversal》。 圖/藝術家提供

接續是由窮學盟策劃「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轉運站》致敬步行距離當代館僅10分鐘的台北交通要塞,不同世代群體搭乘長途列車,由此進入台北這座繁榮城市,在新自由主義之下經濟變遷與不平等加劇貧富差距、階級流動停滯,城市未成為底層者的應許之地。然而,人們仍駐於此搏鬥、生根,期盼下一次機會到來。

「未境之域—林書楷個展」以「未」及「境」二字出發,從佈展中的狀態呼應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從「展板內城市文明」去窺探、探索,甚至是未來城市文明的樣貌想像及考古現場。「反覆演練」由嚴淳齡策展,邀請李秀芬、林佩瑤、程時雍、馬洛書、劉馨檜、趙曼君參與展出,主題將圍繞在「女性經驗的操演體現」和「空間作為性別結構」兩個方向。

展覽「反覆演練」,程時雍、馬洛書、劉馨檜作品《排演人生》。 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反覆演練」,程時雍、馬洛書、劉馨檜作品《排演人生》。 圖/藝術家提供

而MOCA Video則依序推出韓國藝術家Jaewook LEE「Re-imagine Human-Nature」一個旨在挑戰觀念,並為歷史藝術實踐注入新生命的影像展。陳省聿、林怡平聯袂展出「居家符號學」,以廢棄物回收廠作為隱喻,探討意義與價值體系如何在語言、空間及社會系統中被建構、解構及重構。李勇志「過期霓虹─戶外放映」以現今不再流行的霓虹燈招牌作為主要的「臨摹」對象,不僅是歷史圖像的蒐集及拼貼(collage),同時亦是可觸及個人記憶及經驗,介於虛實交錯之間的弔詭再現。

展覽「Re-imagine Human-Nature」,Jaewook LEE作品《Ana Mendieta if》。 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Re-imagine Human-Nature」,Jaewook LEE作品《Ana Mendieta if》。 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過期霓虹-戶外放映」李勇志作品《過期霓虹轉場》。 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過期霓虹-戶外放映」李勇志作品《過期霓虹轉場》。 圖/藝術家提供

毛友文展出「歷史的例外狀態」緣起尋訪七星山傳說中的金字塔,經由踏查的身體感知記憶,透過影像的「時間性」與寫實虛幻的「建構性」,展開對於記憶、歷史與自然之探究。魯志楷「懸停記憶」錄像作品以空拍機的視角與人機連結關係,揭示其作為創作技術性工具外新的詮釋可能,更帶出常民生活與信仰傳說背後關於「人」的記憶面貌。

毛友文作品「歷史的例外狀態」。 圖/藝術家提供
毛友文作品「歷史的例外狀態」。 圖/藝術家提供

荷包準備破洞!2024全新設計商品上市

2024年首波新設計商品以 「幾何解構.回歸初心」為設計概念,將當代館「MOCA」四個熟悉的英文縮寫字母外型,解構成幾何圖形的色塊元素,重新排列組合,塑造出充滿活力的配色與風格。同時將陸續推出:4款幾何色彩符碼鑰匙圈、內附幾何色塊貼紙可自行黏貼創作個人風格的隨行筆記本、4款當代館明信片套組,將當代藝術的創意活力帶回家。

2024新商品設計明信片、筆記本、鑰匙圈。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2024新商品設計明信片、筆記本、鑰匙圈。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 台北當代藝術館:https://www.mocataipei.org.tw

最新文章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國際舞壇新星王宇光新作《人之島》,以舞蹈漂泊歐亞島國 串起人和島嶼的力量。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祇樹給孤獨園》畫中是佛陀在樹下講金剛經的故事。圖/蔣勳基金會提供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超人氣《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動畫前3集搶先大銀幕播映 !滿滿動畫...

YOASOBI獻唱主題曲!《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台北首映從頭笑到尾

2025/03/19
主視覺以「時尚・無盡」為核心概念,共同推動全循環永續時尚。圖/文化部提供

臺北時裝週如何推動永續時尚?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分享「全循環」讓時尚無限延續!

2025/03/18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於3月22至3月23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登場!以市集...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限時開市!占卜、香氛、命理一次滿足

2025/03/18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圖|裏山URAYAMA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邀請你踏入派對,一窺愛的掙扎與抉擇。 圖/驚喜製造...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由路嘉欣、趙逸嵐等多位資深舞台劇演員,以充滿戲劇張力的...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圖|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左),感受到自己和皮耶雨格(右)的作品之間有化學作用。圖/...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2025 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即將盛大舉辦,一起來和藝術跳一支舞吧!
 圖...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在台首次個展「從你的...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