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条」工藝文化交流展2/16松菸登場!一窺日本金屬工藝職人精神
馳名世界的「燕三条」向來是日本金屬工藝的聖地,想一探世代相傳的手藝,感受從產業材料、生活工具,到家用品的器物生活美學,全新《之間 In Between-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集結12個在地品牌,自2月16日至2月18日連續三天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登場。不只邀大眾走入展場親炙工藝之美,並透過講座、工坊、選物販售感受「燕三条」匠心獨具的職人精神。
從江戶時代延續至今!一窺燕三条工藝底蘊
回溯台灣人熟知的 Snow Peak、柳宗理、藤次郎、山崎金屬、玉川堂等,皆可溯源至「燕三条」這個自江戶時代發跡、演進、延續至今且聞名於世的金屬工藝聖地。事實上「燕三条」為日本新潟縣燕市與三条市的合稱,這個由十七萬人口組成的地區,僅等同台北松山區人口,卻擁有6000家以上各具特色的小型工廠與企業,並延續自江戶時代至今的職人精神。
燕市擁有悠久的和釘製造歷史,其後更發展鎚起銅器技術,其中「玉川堂」更是代表品牌,於明治時期後便投入西餐具製作,如今亦支撐起日本國內90%的產量。而毗鄰的三条市則富有鐵礦資源,早在17世紀時便掌握加工技術,二戰後則開始發展汽車零件、工具製造等。
因此,燕三条職人不只擁有紮實的工業與工藝能力,也懂商品企劃,從鑄造、鍛造以至各種材質加工製造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堪稱日本最大的金屬加工業集散地。
集結12個在地品牌一展職人精神
《之間 In Between - 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由日本燕三条貿易振興会攜手台灣德貿、囍樹設計、鈑研所共同策畫,以「之間」為展名,創造聯繫意象,並藉由「間」在日本文化中象徵留白的哲學意涵,延伸出無限可能。
此次展覽以三大展區邀集12個參展品牌,將器物之美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於眾人眼中。其中包括トップ工業、マルト長谷川工作所、下村工業、玉川堂、北興商事、角利製作所、村の鍛冶屋、金鹿工具製作所、髙儀、IPS PLIERS、MGNET、Mog Inc.,各有專精與側重,有堅守傳統,也有挑戰新技術和新思維的創新力量,抑或延展不同領域的開發企劃,不僅如此,也有著力思考與地方共生、致力資源回收再製,以及回應時代而走向多元化經營等。
此外,燕三条貿易振興会會長,同時也是マルト長谷川工作所的社長長谷川直哉這次也親自來台共襄盛舉,他也強調:「燕三条是匠人的寶庫,此地傳承自古以來金屬加工歷史所培育的技術力和經驗值與職人精神。希望透過此次展會能帶來好的迴響,啟動台日之間在工業與工藝上更多實質的交流。」
現場展售會六大勸敗好物!
現場不只透過展覽讓人一睹工業與工藝交融之美,同時12間品牌也提供展售攤位,讓大家有機會將生活器物帶回家使用。
其中,創立於1816年,傳承七代、走過兩百多年歷史的「玉川堂」,向來致力銅器製作,運用祖傳技術,生產茶器、酒器、花器等各式銅製品。最初是以製作燒水壺、鍋釜等生活用品起家,後於明治時期開始將器物製作轉向美術工藝品,並融合新技術不斷精進。特別是「玉川堂」製作的鎚起銅器,由傳統工序加上工匠們自身的經驗與技術製作而成,沒有設計圖稿,器物的尺寸全在工匠的腦海中,最後再加上玉川堂的獨門色彩製作而成,更被日本文化廳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
另外,成立於1979年的「村の鍛冶屋」(網路商店品牌),則以山谷產業的技術為根基,創造鍛造釘、和式菜刀、釘錘等產品,同時,山谷也致力開發具有高超工藝技術和講究細節的戶外用品,提供給眾多露營人士,創造與地方共同成長的產業價值。
至於MGNET是從其母公司武田模具製作所的宣傳部門發跡,後成立於2011年,創辦人武田修美的初心是為製造業創造更好的環境,在製造中注入娛樂元素,「好玩!有趣!」是其製造的原動力。這次MGNET特別帶來了不同材質製成的名片盒,體現不同光澤、色調、手感之美。
創業於1874年,刃物製造向為下村工業的根本。1957年時,下村迅速進入了當時的新興領域,即不鏽鋼廚刀,後來下村結合傳統的刃物製造技術,進行刀片切割機、削皮器等各種烹飪器具的產品開發。這次也能看見下村極其精美的咖啡濾掛壺、磨豆機等商品。
想知道傳統工藝又該如何與地方共生,並在時代快速推進的洪流下,找到與當代並肩齊行的創新思維?2月16日至2月18日到松山文創園區一探究竟吧!
《之間 In Between - 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日期:2024年2月16日-18日
時間:9:30-21: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北向製菸工廠(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更多資訊:www.facebook.com/inbetweenTsubameSanjo
最新文章
-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