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 LOBA得獎作品1/25徠卡之家展出!以30+影像作品映照時代議題

2024/02/19 詹筱苹

2023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得主、新人獎作品,於2024年1月25至5月3日在台北青田街徠卡之家展出。2023年剛出爐的LOBA攝影獎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海灘》系列,與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作品,結束頒獎典禮後Leica德國總部Wetzlar博物館展出,即在台北出展,不需要遠赴德國,在台北即可近距離觀賞,受Leica肯定的年度攝影之作。

2023 LOBA得獎作品1/25徠卡之家展出,以30+影像作品映照時代議題。圖|Leica
2023 LOBA得獎作品1/25徠卡之家展出,以30+影像作品映照時代議題。圖|Leica

1|什麼是徠卡LOBA?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簡稱為LOBA),也是徠卡攝影獎,因為歷史悠久頗負盛名,在人人皆可為攝影師的現代,LOBA在江湖上還是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要了解LOBA,要先從Leica創始人Oskar Barnack奧斯卡巴納克說起,這個獎項是1979年,為了慶祝Oskar Barnack誕生100周念紀年而來(實際上Barnack先生只活到56歲),從1979年至今,幾乎每年都會邀請專業評審,審查來自全球的投稿,作品必須符合「專業攝影師,他們的觀察能力準確無誤,以最生動的形式捕捉並表達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提供最少10張至最多12張圖像。」

2009年起增設「新人獎」,鼓勵25歲以下的新銳攝影師。

2023 LOBA得主。圖|Leica
2023 LOBA得主。圖|Leica

2|徠卡LOBA波折的小故事?

雖然說LOBA從1979年開始,40多年來也是幾經波折。1979年至1992年時,主辦單位是《世界新聞攝影》獎項的名稱「奧斯卡 巴納克獎Oskar Barnack Award」。1992年頒完獎後,一度中斷,直到1995年才由Leica拿回獎項主辦權至今,並改名為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LOBA獎。

3|徠卡LOBA得獎作品很厲害嗎?

即使在人人都是攝影師的現代,不用說動輒數十萬以上的Leica,優越的光學技術,依然是相機界的指標性品牌,但相機只是工具而已,Leica更重視的是影像中的「人文」意涵與當代性,拿著Leica的攝影師彷彿以紀錄時代為己任,不用說在世界大戰期間,有多少知名攝影師背著Leica在戰地紀錄歷史,近代天安門事件坦克人、2019年30週年再度掀起波瀾等,都是拿著Leica的攝影師們。而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LOBA得主,也讓大家打開眼睛、看到不同國家的故事,同時也紀錄著當年度最深刻的歷史痕跡。這也是為什麼年度攝影比賽眾多,但Leica得主所映照的世界觀格外不同。

2021 LOBA得主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無盡之日》系列。圖|Leica
2021 LOBA得主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無盡之日》系列。圖|Leica
2020 LOBA得主義大利攝影師Luca Locatelli。圖|Leica
2020 LOBA得主義大利攝影師Luca Locatelli。圖|Leica

4|徠卡LOBA在台北展出?

2023 LOBA得主於2023年10月公布後,得獎作品就在德國Leica總部:韋茨拉爾恩斯特·萊茨博物館(Ernst Leitz Museum Wetzlar)舉辦展出,不到半年,不用遠赴德國在台北青田街就能看到當年度的得獎作品。

LOBA頒獎典禮在Leica德國總部舉行,並於總部博物館展出得獎作品。photo by elif chan
LOBA頒獎典禮在Leica德國總部舉行,並於總部博物館展出得獎作品。photo by elif chan

❏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

① Ferdous背景

1989年出生於印度達卡,目前居住在紐約和孟加拉,專注於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問題,他在達卡商學院學習時開始拍攝照片,攝影作品跨越了四大洲,涉及移民和逃亡問題。

② Ferdous《海灘》創作概念

Ferdous接連四年、多次探訪印度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後,創作《海灘》系列,並以一種較為誇張的典型海邊光線照亮並呈現那裡的文化活力。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只在冬季的中午拍攝,且外加手動打光,他想做到的是「喚起度假般的寧靜、輕鬆和悠然的氛圍」。《海灘》是對這個受歡迎的休閒勝地的致敬,同時也面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並對比著海灘外的難民營與海灘內的氛圍。

③為什麼選擇Cox's Bazar創作?

從年幼時接觸到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到在世界走了一圈後回到此地,Ferdous感受到了一種深刻的文化衝擊,科克斯巴扎Cox's Bazar的海灘文化,是各種次文化的獨特融合,形成了傳統的大熔爐,這裡不僅是孟加拉全國各地人們尋求度假的熱門目的地,也是人們尋找就業的地方。

儘管由於全球化,在過去十年中這片海灘文化曾受到一些西方影響,但它仍深深扎根於其傳統本質。例如,人們經常穿著最好的服裝悠閒散步或在海邊拍照,女性可能穿著她們喜愛的沙龍,而男性則選擇他們喜歡的T恤甚至西裝,日光浴在此反而不是那麼常見。

奢侈的包款、太陽眼鏡在照片中似乎略顯突兀,而Ferdous也坦言這種「模糊性」是他刻意想要呈現在照片中的,為這系列增添了神秘感與深度,並以幽默的鏡頭語言呈現歡快氛圍的同時也帶有一點諷刺意味,反而彰顯了科克斯巴扎Cox's Bazar海灘的獨特之處。

2023 LOBA得獎作品1/25徠卡之家展出,以30+影像作品映照時代議題。圖|Leica
2023 LOBA得獎作品1/25徠卡之家展出,以30+影像作品映照時代議題。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海灘》。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海灘》。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海灘》。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海灘》。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圖|Leica
2023 LOBA得主斯梅爾 費爾杜斯Ismail Ferdous。圖|Leica

❏ 2023 LOBA新人獎得主:樂子毅Ziyi Le

①樂子毅背景

這位來自中國福建的年輕攝影師,從2012年大二的時候,買了一台數位相機,開始在中國各地旅行,慢慢逐漸地,想要超越隨意拍攝,深入探究這門藝術形式,於是買了攝影集並自學且在2014年,參加了台灣攝影師-阮義忠的暗房工作坊,以人文關懷而聞名的阮義忠攝影風格與哲學也影響了樂子毅的攝影風格。

然而,當時的樂子毅對世界的理解過於有限,並發現很難將這個概念融入作品中,因此他繼續沒有特定主題的拍攝,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自我照顧也是一種人文關懷,因為自己也是人類的一員。因此從自身出發也奠定了樂子毅的拍攝主軸 —— 捕捉人類臉龐中的情緒與情感。

②樂子毅得獎作品《此時,彼時》創作概念

《此時,彼時》的英文名稱為New Comer,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說「新到來的人」對樂子毅來說意旨是新一代年輕人。在這個人口流動迅速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多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使用「New Comer」一詞來意指這群人,包括樂子毅自身,出生於1993年來自中國福建的年輕男子,這一代的年輕人是社會中最大的人口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會結構的重要貢獻者。

這世代的年輕人經歷了新冠疫情,情緒面也因為無法預測的明天而感到不穩定;因為空間上的距離而感到孤立,那些疏離、空虛的情感層面透過人的眼神、表情穿透樂子毅的鏡頭。

「攝影在我作品中充當著我與拍攝對象之間的媒介,拍攝的互動對我和他們可能產生相同的共鳴,通過這些影像,我希望向觀者傳達當下的情緒共感,特別是那些經常被忽視,個人且私密的情感與情緒。」樂子毅專注在將無形的情感呈現於有形的影像中。

他的影像是溫柔的、是充滿深情的,彷彿這些情感將他與每一個主角聯繫在一起,他已經找到了將這些情感表達出來,並使它們可見的方式,也許甚至開始了關於這些情感的對話。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新人獎樂子毅《此時,彼時》。圖|Leica
2023 LOBA新人獎得主樂子毅。圖|Leica
2023 LOBA新人獎得主樂子毅。圖|Leica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攝影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5月3日

時間|11:00至19:00

地點|徠卡臺北畫廊/徠卡之家,台北市青田街6巷3號

免費參觀

徠卡

酒吧Moonrock攜手Leica徠卡!「時光之流」攝影展台南登場,展出金馬獎指定攝影師羅柏麟黑白作品系列

酒吧Moonrock攜手Leica徠卡!「時光之流」攝影展台南登場,展出金馬獎指定攝影師羅柏麟黑白作品系列

2022/07/14
徠卡Leica Q2旅行者套組!搭配全新皮革包裹布期間限定推出

徠卡Leica Q2旅行者套組!搭配全新皮革包裹布期間限定推出

2022/11/25
Leica M11 Monochrom黑白相機登場!可變解析度為創作者帶來豐富使用彈性

Leica M11 Monochrom黑白相機登場!可變解析度為創作者帶來豐富使用彈性

2023/04/18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