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2024/04/26 文字編輯|陳宜慧

台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高房價、高就業率、高知識水平?你所描繪的台北跟現實之間是否具有落差?4月27日至6月16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登場的「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邀集13組貧窮經驗者、NGO團體與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透過8組作品獨有的藝術形式,不只深入探討城市底層的生活現實,更藉由在城市中被邊緣化的群體生命情境,打開可對話的社會機制。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以城市敘事!以展覽揭示台北的多元面貌

台北這座城市一如白先勇筆下「風是熱的,公園裏的石階也是熱的,那些肥沃的熱帶樹木,鬱郁蒸蒸,都是發着暖煙。池子裏的荷花,一股濃香,甜得發了膩。」也像是舒國治所寫的「傳統的老住宅區仍舊維持大致的情境,雖然有些許截切。泰安街、銅山街、臨沂街、永康街、青田街、潮州街等是何其佳美的住宅巷弄,倘金山街沒有拓寬成金山南路、並向北打通,會更看得出附近聚落的完整感。」

然而台北的輪廓僅僅只是詩意的存在嗎?

窮學盟自2017年發起「貧窮人的台北」迄今已邁入第八年,今年首度於當代館展出,策展人朱剛勇表示:「窮學盟與聯盟成員包含貧窮經驗者、19個非政府組織(NGO)、藝術家和社會學學者,他們每年透過展覽、劇場和公民論壇等多種形式,促進社會大眾與經驗者的交流與對話,打破貧窮的汙名,共同勾勒出一個更包容的台北。這次展覽嘗試重新解構人們來到城市的敘事,透過三個子題陳述人移動至城市的歷程、在城市的遭遇,以及主體之心聲,還原那些常被媒體和輿論貼上『不努力』、『沒希望』標籤人們的立體多元樣貌。」

此次參展的13組藝術家及團體為—人生百味X劉于瑄X劉怡萱X李翊綺X李昀庭、樂窩與都會區的族人們 X唐佐欣、陳若軒、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社區實踐協會X黃妙貞X張璞與張羽儀。

參與展出的貧窮經驗者其身交織著性別、族群、疾病經驗等多重身份,參展藝術家則具備異鄉人、社會工作者等多重認同,「遷移」與「期許」為雙方所共鳴的情感,也是在城市生活皆需面對的課題。

示意圖《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示意圖《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三大展區、13組藝術家一次看!

展區1 「無名的城市,移動勞工們的心聲」

蜿蜒在展間廊道上長約900公分的長櫃組成的作品《什麼風把你吹來的》,是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團隊共同製作,每格抽屜依年代時序擺放的文字,是各時代來到台北的貧窮經驗者自述分享,讓觀眾從另一種視野拼湊出這座城市的樣貌。由唐佐欣與樂窩協會與都會區的族人們在美術館中搭建的工寮裝置作品《家有兩個名字》,放置錄像、物件、共創勞作等展品,陳述都市原住民的生命經驗。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由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團隊共創而成。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由劉于瑄、劉怡萱、李翊綺、李昀庭與人生百味團隊共創而成。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什麼風把你吹來的》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唐佐欣與樂窩協會與都會區的族人們《家有兩個名字》。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唐佐欣與樂窩協會與都會區的族人們《家有兩個名字》。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作品一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家有兩個名字》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區2「聲名狼藉者的生活,聆聽背負汙名生活在邊緣的群體」

在當代館戶外廣場中,置放一座被擴增欄杆數量的長椅,明顯異於一般公眾友善休憩的街道傢俱,是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創作,刻意以強烈違和感的裝置手法,將這樣的景觀議題化,提醒公共空間中對於無家者排除的現況。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張羽儀《友善的椅子計畫》展區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過了這裡,就是河堤。》是陳若軒及她的團隊以影音與文字創作,記錄安康平宅被拆除為興隆社會住宅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個體的拆遷歷程,描繪埋藏在社會住宅政策下,被遺忘的生命處境。循著展間精油香味的牽引,一座座陶製人偶的擴香器,是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帶領著脆弱家庭的母親們的共同創作作品《郁郁青青》,透過捏製創作的過程,暫時忘卻媽媽的生活角色,自由地傾訴自我的情感。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若軒作品《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區實踐協會與黃妙貞、張璞《郁郁青青》。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區3「另一座島,創作發聲想像另一個烏托邦」

《身體的度假小島》是夢想城鄉陪伴許多貧窮經驗者一起將身體輪廓製成一座度假島嶼,用創作許願、用眼睛在彼此的島嶼上旅遊,此展區同步展出創作課歷年學員作品《一起走修復之路》。《發聲事紀》記錄了窮學盟自2017年起,創造貧窮經驗者現身、與他人相會場域的歷程,包含策展、交流以及修法行動,展場中放置的留言紙條期待與觀眾開啟一場互動對話。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一如臺灣原住民族作家孫大川所說的,「如果我們願意回顧歷史,很快會發現:台北今天的光彩奪目,其實是百多年來,南往北來的逐夢人、一無所有的人、底層勞工、移民、原住民和貧窮人,付出心血、貢獻勞力打造出來的結果⋯⋯從某種角度說,今天繁華的台北,不單是成功的人、有錢人的台北,也應當是挫折的人、貧窮人的台北。」

因此當我們走進此展,我們將一步步從不同面向的爬梳重新發現屬於台北的另一種樣貌。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身體的度假小島》 、《一起走修復之路》。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展期:2024年4月27日—6月16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展覽網頁:https://mocatpe.tw/art04WfByA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2024/02/07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