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模樣﹚箭筍,清炒最好——編輯Sky Chen:我的筍友,她懂得這份簡單卻不簡單的滋味
每年春天都會收到家鄉來的包裹,裡頭裝著我心中這季節最珍貴的食材——「劍筍」,每吃一口都提醒著我,自己還是那個陳家傲嬌的大小姐,被阿嬤、阿爸、阿母惦記著,不善言辭的他們如此表達對我的關心。即便這幾年品質好的劍筍水漲船高,我還是能年復一年的在這個季節跨越疫情、災情收到來自花蓮的愛。
雖然在女兒臉上找不到我的影子,但對「吃」的熱情,活脫脫就是我的模樣。「吃」是我們每天討論的重點之一,不知她從何得知正式用餐的概念,最大樂趣是選擇搭餐的飲品、並認為有了甜點才是完整的一餐。不過我倆的口味卻天差地別,她愛甜食、奶醬、麵點與母親本人完全不搶菜,唯一有共識的是對「劍筍」的吃法。
箭筍的嬌貴來自於量少、產期短且難以保存,看見有人拿它炒豆瓣、加肉絲我心裡總感到可惜,其實清炒最能引出它獨特的香氣,那也是老家一直以來料理的方式,作法其實沒太多學問,不過就是蓋鍋蓋、小火慢煎,僅用蒜頭跟鹽巴調味罷了,透過時間跟溫度將筍子的滋味濃縮,表面煎上色即可。我喜歡咀嚼時層疊爽脆的口感,加上濃郁的筍香夾帶著微微苦味,美味程度在我心中沒有其他食材可取代。
身邊唯一的「筍友」是女兒,她懂得這份簡單又不簡單的滋味。春天的包裹遲到了她會提醒,收到了她也耳提面命趕緊吃完,否則筍子會發黑走味,在這個時節我們會有整整一週以筍子為中心的餐桌風景。「箭筍」讓她懂得季節的變化與滋味,從此在生命中留下印記,並成為我們之間連結,就算走得再遠也還能憑弔。
攝影◆Sky Chen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06 漂亮的韌性,媽媽的模樣
Issue106
最新文章
-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
FOCASA首屆《身體藝術節》7月花蓮登場!集馬戲、跑酷、市集一次體驗
2025/07/08 -
國際編舞鬼才雅絲敏.瓦迪蒙首登台!《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8月衛武營登場
2025/07/08 -
阿里山小火車駛進科博館!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7/2台中開展
202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