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模樣﹚不妥協地創作——藝術家陳姝里:成為母親後,平衡更是一種奢求
成為母親前,平衡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是接案工作外的創作軸心——透過組合、拼貼、建構的行為,去達到畫面中的平衡,並在這樣持續的動作和過程中,也達到內心的平衡。因為不論是過度追求夢想而在現實中跌跤,或過度顧慮現實而失去做夢的自由,都不是我想要的。兩者必須平衡,才能繼續走下去。
成為母親後,平衡更是一種奢求,且不得不去追求的狀態;即便從未達成,但也必須透過極度努力追求的意志,才能維持一個身為人、並同時身為母親的身心平衡。
《平衡》(Family)這件作品是這樣完成的。每天晚上,我的女兒在床上以各種姿態和角度睡覺,白天也是無時無刻地在變動中。我的白天手忙腳亂,晚上則是永遠淺眠,女兒只要轉個身,我便會醒來,重新調整姿勢,好讓雙方都有空間可以再繼續睡眠。而床的另一邊還有爸爸,但爸爸卻從未醒來,可以維持同一個姿勢睡到天亮。
這件作品看起來極度抽象,卻也極度寫實,隱喻一個有小孩的家庭中,媽媽常常是變動的那位,不論主動或被動;不斷地變動,以維持家庭各方面的平衡。而在這些似乎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努力下,卻常常失去自身的平衡,感到疲累和委屈不堪。
這件作品共有30張,以30作為一個週期,也呈現一段時間的變化。媒材同樣是我喜用的油印木刻版畫,但我不刻,而是直接用三片木板(兩大一小)來象徵家庭組成,將木板直接放在版畫機上去壓印出三個人的痕跡。媒材和創作手法的轉變也是成為母親後會面臨到的,因為我暫時沒有時間好好地去雕刻一塊木板,那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能夠正中且不妥協的去做出想傳遞的作品?這會是我欣然接受的轉變和挑戰。
圖片提供◆陳姝里
人像攝影◆鍾順龍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06 漂亮的韌性,媽媽的模樣
Issue106
最新文章
-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
FOCASA首屆《身體藝術節》7月花蓮登場!集馬戲、跑酷、市集一次體驗
2025/07/08 -
國際編舞鬼才雅絲敏.瓦迪蒙首登台!《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8月衛武營登場
2025/07/08 -
阿里山小火車駛進科博館!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7/2台中開展
202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