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桃子《Eye Closed》5/11奇想會開展!以24+作品將那些無法表達的話都藏進畫裡了
日本藝術家中村桃子Momoko Nakamura個展《Eye Closed》於5月11日至6月2日、在台北奇想會展出。中村桃子曾於2022年參與奇想會《YOU DO YOU》聯展、近年在日本各地舉辦個展,並於2024首度將個展在海外展出,帶來24+幅作品與作品集,同樣以面無表情的女子與植物為主軸,帶大家一探她在畫中潛藏與遮蔽的細膩情感。
誰是中村桃子Momoko Nakamura?
1991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日本東京職業學校桑澤設計研究所、曾於平面設計事務擔任藝術與插畫工作,分別於2019年推出《HEAVEN》、2022年《HOME》集結不同創作時期作品。
中村桃子從小看著母親在家裡畫畫,這是啟蒙她走向藝術、選讀藝術學校的重要養分,中村桃子回憶,真正開啟她藝術風格的契機,是在一個偶然的火花:「我從設計學校畢業後,在找新工作的過程中,買了畫筆與畫布,並收到朋友送的顏料,於是畫了一幅畫,而當我的朋友在社群媒體看到後,便建議我在她的畫廊展出,因此辦了個展,就一直以藝術家的身份直到現在。」
為什麼畫裡都是無表情女子與植物?
中村桃子認為在無表情的作品背後,潛藏著更多沒有被說出來的情緒與情感,透過女子身邊的植物,將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的情緒,以植物豐富多采的另一種姿態呈現。
經常以「無表情女性」與「植物」作為畫中主角的中村桃子,創作靈感通常來自與人的交流、當時的情感、旅程中的刺激,以及日常生活的記憶,她描述:「我會回想日常與朋友們對話的片段,思考與他們的話題、情感等,以及在那些時刻裡,我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由這些靈感催生出的作品,之所以會經常以無表情的女性呈現,原因是中村桃子認為在這些表情背後,或許潛藏著與表面不符的情感,而為了隱藏這些情感,所以才選擇這樣的呈現方式,而在衣著方面的用色,中村桃子會像平常挑選衣服一樣,想像出適合的搭配來選擇顏色,進而貼近日常。至於畫中的植物,則是根據當時的氛圍與心境,能夠襯托畫中所蘊涵的情緒,同時也與作品裡的女性依偎相伴。
那些難以表達的話,就放進畫裡吧!
中村桃子也想藉由這些作品,表達自身的記憶與情感,她說道:「我每天的情感與記憶可能很難用言語傳達,也很難與他人產生共鳴,但如果能透過畫作與他人建立聯繫,我會感到很高興。」
此外,中村桃子也提到在藝術工作裡,最能觸動她的瞬間是,當作品離開工作室進入到新的空間展示時,看起來就像是用全新的角度欣賞它們,這些時刻都會令中村桃子感受到那些創作所帶來的全新情感。
中村桃子 個展《Eye Closed》
日期|2024年5月11日至6月2日
時間|13:00至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
2025屏東燈節1/11登場!4大燈區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01/07 -
林懷民重出江湖!台灣首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月首演
2025/01/06 -
「走自己路的」李明則個展以11米六聯屏展現神話與現實的交會
2025/01/06 -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影展演
2025/01/06 -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伊日藝術計劃展出!以多重媒材詮釋人與自然共生
2025/01/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