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戰鬥之城5/4北師美術館展出!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虛擬微縮世界

2024-05-22 16:50 編輯|詹筱苹

戰鬥之城.終於5月4日至7月21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這是藝術家張立人歷時14年完成的微縮虛實世界,戰鬥之城.終完整匯集《戰鬥之城》系列作品的錄像裝置、漫畫、模型、拍攝場景、道具及分鏡手稿等百餘件展品,以建構介於想像與現實的虛擬世界,直探藝術家對自己的提問。

自6月1日起,採網路預約,並於5月29日12點起開放預約

網路預約傳送門

張立人以身體感構築「戰鬥之城・終」場景舞台。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以身體感構築「戰鬥之城・終」場景舞台。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這是什麼展覽?

「戰鬥之城.終」是北師美術館2年1度「作夢計畫 Dreamin’ MoNTUE」徵件,第4屆獲選者,藝術家張立人歷時了14年的創作旅程,「戰鬥之城.終」完整匯集《戰鬥之城》系列作品的錄像裝置、漫畫、模型、拍攝場景、道具及分鏡手稿等百餘件展品,是此作自2010年創作後首次完整展出,透過張立人打造的舞台場景、角色刻畫及人物命運的敘事,建構出介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虛擬世界,直探藝術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命運。

張立人是個非典型的藝術家,研究所畢業前,即連續獲得臺灣藝術界數個重要獎項:2009年高雄美術獎首獎、2009年臺北美術獎首獎、2009年第7屆桃源創作獎首獎、2010年第8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但他並沒有因此走上藝術家的康莊大道,反而不斷反身詰問藝術何用?2010年開始創作《戰鬥之城》,更讓他遠離了蜂擁的大道,試著以自身的軌跡,尋找藝術家在藝術生產中面對困境的可能性。

「戰鬥之城.終」B1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B1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B1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B1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三部曲故事講什麼?

● 首部曲〈台灣之光〉(2010-2017)由中年魯蛇陳志強告白未果,卻意外成為即將毀滅世界的全民公敵起始,衍伸出美國駐軍與第二部。

● 第二部〈經濟奇蹟〉(2018-2022)國際企業託管。

● 最終章〈福爾摩沙〉(2020-2021)AI宰制人類鬥爭等饒富預言性的後續事件。

B1展區,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第一集,錄像、裝置,2010-201...
B1展區,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第一集,錄像、裝置,2010-2014。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三部〈福爾摩沙〉漫畫,2020-2021,漫畫。圖|北師美術...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三部〈福爾摩沙〉漫畫,2020-2021,漫畫。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展覽的元素有什麼?

此系列作品汲取並挪用漫畫、電影、動畫、影視媒體等大眾文化的形式及元素,藝術家仿擬舞台劇的方式於現實世界搭建場景,從無到有赤手創建一個繁複而龐雜的世界,而藝術家一人分飾多角,集編劇、操偶、美術場景建置、拍攝、剪輯、配音等角色於一身。

「戰鬥之城.終」2樓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2樓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2樓微縮模型展區。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2樓微縮模型展區。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2樓展場照,衛生紙人形。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2樓展場照,衛生紙人形。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必看亮點1|以身體感構築場景舞台

張立人以各種簡單的材料,如木條以及保麗龍,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這座城市並不是任何城市的縮影,而是藝術家依據自身不同時期的成長經驗,即興拼貼而成的城市印象。

有別於講求精準的建築模型,藝術家在搭建這座城市時,雖然是以1:12的比例作為目標,但事實上並不精確,因為藝術家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比例尺,依據記憶中這些空間與身體的關係來調整。這種身體感是浮動的,就像是隨著每個人的成長,逐漸縮小的童裝。

● 記憶居住的地方

對張立人來說,這座城市並不是用來提供想像未來的願景,而是記憶居住的地方。他以這座城市模型作為第一部故事的背景,便是由過去的敘事:第一部《台灣之光》,分岔出另一個現在:第二部《經濟奇蹟》,並由這個現在,去等待另一個虛構的未來:第三部《福爾摩沙》。

● 以模型動畫和漫畫敘事

這也是張立人分別以模型動畫和漫畫兩個不同的媒材作為敘事工具的原因。模型既假又真的特性,強調這座城市矛盾的真實感。和電腦動畫相比,這種既是假又是真的疊加狀態,將空間錨定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而漫畫在藝術家的脈絡裡,也屬於影像的一種,只是不發生在現實的維度。依據此特性,張立人選擇漫畫這個媒材作為第三部敘事的載體,以流動的筆觸,來敘說這個或許僅存在於意識中的故事。

戰鬥之城5/4北師美術館展出,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虛擬微縮世界。圖|北師美術館、...
戰鬥之城5/4北師美術館展出,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虛擬微縮世界。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必看亮點2|衛生紙人型

張立人使用衛生紙製作故事中的角色,以粗糙的表面與紋理來呈現一個大略的人型。「堪用」是他碰觸模糊邊界的一種方法,在可用與不可用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人物本身的質感,是其用來將我們和故事拉出距離的方式之一,如前面所提到的場景模型,便是運用大比例模型的身體感,使觀眾感知到這故事猶如發生在不同的維度,以旁觀者的角度,觀看這個發生在相似卻又不一樣的世界裡的故事。

● 108隻人偶的物件與命運

這些人偶總共有108隻,以及屬於他的物件。就像是傳統習俗以抓周,預測孩童未來的命運以及志向,在這裡,張立人為每個人偶都分配了一組專屬的物件,來暗示角色在故事中的命運。

張立人《戰鬥之城:人物》細節照,衛生紙、物件、現成物,2010-2024。圖|北...
張立人《戰鬥之城:人物》細節照,衛生紙、物件、現成物,2010-2024。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人物》細節照二,衛生紙、物件、現成物,2010-2024。圖|...
張立人《戰鬥之城:人物》細節照二,衛生紙、物件、現成物,2010-2024。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必看亮點3|沙盒構築複雜的多重顯影

這座城市猶如張立人所創造出來的沙盒,在裡面進行各種路徑的想像。這是每個人兒時都具有的能力,只需要簡易的石堆跟土塊,便能創造出一個世界。張立人在沙盒裡放入不同個性的角色和設定規則,人物的偏執和關係便會自己產生複雜的敘事,並在敘事結束之後,回歸到現實。將視野拉遠來看,藝術家以生命作為一種敘事方式,構築一個複雜的多重顯影,層層疊疊地將自己的生活與作品交織起來,就像是夢中還有一個夢,在生命的迷宮中還有另一個迷宮。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以身體感構築「戰鬥之城・終」場景舞台。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以身體感構築「戰鬥之城・終」場景舞台。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3樓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3樓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必看亮點4|在作品中看見張立人對自己的探問

如同攻略迷宮一樣,張立人遠離蜂擁的大道,依據自己的直覺與本能來尋找路徑。試著以自身的軌跡,去尋找藝術家在藝術生產中面對困境的可能性。這個計畫呈現張立人的藝術生產行為,在大環境長期向外部追求認證時,反而向內追尋自身的判準。

張立人將作品控制在自己肉身可及、可見、可感知的範圍,而非資源調度的成果,避免作品與其內在產生失衡。對他來說,這樣的創作旅程,遠比作品最後呈現的物質面還來得重要。張立人在世界的沙盒中試圖尋找一個範例,以廉價的材料,低階的技術門檻,直指藝術家靈魂的問題。

張立人展場工作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展場工作照。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展的原點-作夢計畫

北師美術館2年1度的「作夢計畫 Dreamin’ MoNTUE」徵件,支持創作者跨越想像界限,化不可能為可能。作夢計畫企圖透過與獲選創作者/團隊的緊密協作,持續思考何謂機構所能給予的「支持」,除了經費、空間和行政支援外,機構協力還能有何種樣貌?2024第四屆「作夢計畫」,回應張立人的徵件提案,開展前一個半月開放空間讓他進駐;展期間,張立人將以二樓展場的大型模型重新拍攝《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的「二周目」,與14年前的自己對話,同時開啟作品的下一生命週期,並於閉展前在北師美術館舉行首映。此外,也邀請藝評人謝鎮逸擔任觀察書寫的角色,企圖於藝術家自身及機構敘寫的樣貌外,開拓另一條走入「戰鬥之城.終」的路徑。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五,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五,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複合媒材,2012-2018。圖|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 Battle City: Finale,免費參觀

展期|2024年5月4日至7月21日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至18:00,週一休

自6月1日起,採網路預約,並於5月29日12點起開放預約

網路預約傳送門

戰鬥之城.終」獻給藝術家自身,也獻給因地緣政治而命定處於衝突世界最前緣的台灣,以及每位以自身狀態與現實戰鬥、努力生活著的人們。

展覽活動|特別導覽

5月4日14:00-15:00,張立人 本展藝術家

5月18日14:00-15:00,謝鎮逸 藝評人、本展觀察書寫

6月15日14:00-15:00,周伶芝 劇場編創策展、翻譯、文字工作者、「作夢計畫」評審

6月29日14:00-15:00,翁煌德 電影節策展人、影評人、粉絲專頁「 無影無蹤 」創辦人

7月13日14:00-15:00,游崴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專任助理教授、獨立策展人

展覽講座

● 影像的意義:作品中的視覺敘事

日期|5月25日,14:00-16:30

與談藝術家|張立人、吳其育、李亦凡

主持人|王柏偉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 尺度戰爭:從 《戰鬥之城》 談當代地緣政治的感官記憶與媒介造型

日期|7月6日,14:00-16:00

講者|楊子樵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最新文章

耿畫廊的負責人耿桂英(右)與吳悅宇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場。圖/耿畫廊提供

台灣藝廊界重大成就 耿畫廊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主展區與意象無限展區

2024/06/14
「環繞自畫像的鄉愁」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6/28登場,以藝術書寫一則關於梵谷、羅...

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環繞自畫像的鄉愁」以壯遊追尋自我

2024/06/13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在50歲之後,熱情追求作家夢。記者吳致碩/攝影

做陶的手去寫書了 千秋陶坊主人林永勝:寫作是我的夢想

2024/06/12
富藝斯亞洲首場「限量版畫、攝影及設計」跨門類實體拍賣將於6月14日舉行。
 圖...

Steven Klein巨星寶麗來首度亞洲展出!香港富藝斯拍賣6/14舉槌

2024/06/07
繼蔡琴、張清芳、潘越雲之後 巴奈成功寫下金曲國台語雙入圍紀錄保持人。 圖/錦川音...

巴奈《夜婆》獲金曲獎三項提名!首場台語演唱會Legacy Taipei 6/21登場

2024/06/07
作品「Untitled」(左)、作品「 Cave light」 。 圖/Stai...

台灣藝術家劉芳妤個展《流》Stairs Space登場!以特殊材料創造山巒景象

2024/06/06
2024年,衣淑凡在香港的《常玉:生平與油畫全集》新書發表會上。圖/立青文教基金...

作品屢創拍賣天價的背後 衣淑凡:我們現在開始認識常玉

2024/06/06
英國藝術家奧利佛‧比爾(Oliver Beer,b. 1985)台灣首次個展「新...

英藝術家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TAO ART展出!以聲音探索物件共鳴

2024/06/04
樂埔町盛大回歸!以全新
夏季菜單「花朝月夕」,攜手YellowKorner 法國...

樂埔町攜夏季菜單重新開幕!邀YellowKorner當代攝影特展6/1-8/31同步亮相

2024/06/03
全新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於駁二動漫倉庫展出 ,由設計師陳青琳精新策劃,...

陳青琳策劃「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展覽 高雄駁二動漫倉庫登場

2024/05/31
一場探索、回應與修復「關係人」之旅!反思#Me Too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館「關係人」展覽以三大主題、14組藝術家反思 #MeToo 運動

2024/05/31
無垢舞蹈劇場 《醮》彩排照。 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無垢舞蹈劇場《醮》5/31-6/2國家戲劇院登場!以祭典儀式呈現空緩美學

2024/05/30
做為富邦美術館年度合作音樂家音樂才子蔣榮宗ZONG自述在原創作曲製作的路上,不被...

富邦美術館開幕雙展吸睛!跨界作曲家蔣榮宗量身打造展覽系列主題曲

2024/05/29
陳其寬:雙曲‧交響展於4月25日至9月22日在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出。圖|臺南市美...

陳其寬展4/25南美館開展!路思義教堂設計推手近20年最完整展出

2024/05/29
策展人林怡華(右)與主持人藝評人林怡秀(左)對話,分享《淺山行路人》在創作過程中...

當藝術作為複數歷史的方式-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4/05/29
藝術家李奎壁(右)分享《香蕉幣》展覽,喚起觀者對殖民地貨幣史的記憶,左為主持人-...

當藝術作為複數歷史的方式-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4/05/29
衛武營2024年下半年節目 6/12首波啟售
,以近50檔國際天團與在地強檔接力...

衛武營2024年下半年節目6/12啟售!《瑪儂・雷斯考》等近50檔演出登台

2024/05/28
展覽現場能感受到被包覆的沉浸體驗。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

「海」國美館U-108 SPACE登場!以高擬真海浪沉浸體驗反思海洋汙染

2024/05/27

回應

Top